农业气象学作业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农业气象学作业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5830d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c

晴天>阴天,陆地>海洋

(二)风速的年变化 一般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我国大部份地区春季是冷暖空气交替时期,所以春季风最大。 (三)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摩擦层: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摩擦层顶:风速接近地转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贴地层:风速随高度增加很快,向上逐渐减慢。海陆上空大于陆地上空,沿海大于山区。 (四)风的阵性

地面粗糙不平,阵性增强;高度增加,阵性减弱;白天比夜间明显,午后最显著。 三圈环流115

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活动中心——这种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类型:赤道季风、热带季风、东亚季风(副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成因:海陆冬夏热力差异(主要成因)、青藏高原的影响 海陆风(出现在沿海地区或岛屿上) 成因:海陆昼夜热力差异。

白天 近地面气流:海洋 陆地 海风 夜间 近地面气流:陆地 海洋 陆风 季风与海陆风的比较 季风 成因 范围 周期 强度 关系 ①冬夏海陆热特性距沿海几百年 的差异 ②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 至上千公里 东亚季风是冬夏季风类似季风强于夏季于海风 风 冬季风类似于陆风 海风强于陆风 海陆风 日夜海陆热特性的仅距沿海几日 差异 十公里

二、山谷风(出现在山区)

白天 近地面气流:山谷 山坡 谷风(上坡风) 夜间 近地面气流:山坡 山谷 山风(下坡风)

第六章

气团 大范围的空气团,在其内部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分布基本一致,在其控制的区域内,天气气候特征也大致相同。

气团形成条件:

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气团源地)。

使大范围空气能较长时间停留在均匀的下垫面上的环流条件(反气旋) 气团天气

暖气团----稳定气团 冷气团----不稳定气团 气团内部多晴好天气 冷暖气团交界处多阴雨天气

影响我国大范围天气的主要气团有两个: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和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其次是极地海洋气团、热带大陆气团和赤道气团。

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移动方向和结构划分(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4)锢囚锋

锋面天气 锋面附近的云、雨、风等天气,成为锋面天气。 (四)锋面天气

1、暖锋天气暖锋天气:锋面过境后的天气 升温

2、冷锋天气:第一型冷锋和第二型冷锋。根据冷锋的移动速度和天气特征,分为:第一型冷锋(缓行冷锋):移动慢 第二型冷锋(急行冷锋):移动快 3、准静止锋天气 4、锢囚锋天气 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 低压(气压场) 中心气压比周围低 气旋(流场) 气流逆时针旋转(北半球) 气流顺时针旋转(南半球) 天气: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

高压(气压场) 中心气压比周围高 反气旋(流场) 气流顺时针旋转(北半球) 气流逆时针旋转(南半球) 天气:多晴朗天气

寒潮 寒潮是冬半年,由于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

霜冻: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害的现象

冷害 :是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损害,往往又称低温冷害。俗称“哑巴灾”。

冷害对作物的主要危害是降低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减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影响养分的运转。使作物的生长器官或生殖器官等幼嫩器官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产生退化或死亡。 冻害:作物和果树在越冬期间因遇到0以下低温或剧烈变温所造成的伤害或死亡,称为冻害。 冻害发生条件:与寒潮活动有关,同长时间不利越冬的条件相联系,具有累计型灾害的特征。

冻害发生时间:初冬冻害、严冬冻害和早春冻害。

作物的冻害指标:50%植株死亡的临界致死温度。

霜冻和冻害的区别:霜冻发生在作物活跃生长期,而冻害发生在作物越冬休眠或缓慢生长期间。

干旱:干旱是指一个地区长期无雨或缺雨,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导致作物生长受抑、甚至死亡,造成减产或失收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按干旱的成因分类: 土壤干旱: 大气干旱: 生理干旱: 黑灾:

洪涝 灾害与湿害都是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地表蓄水量、土壤含水量等比常年明显偏多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洪涝和湿害类型: 洪水、涝害、湿害、凌汛、冻涝、空气湿害: 台风的结构 台风眼区 涡旋区 外围大风区 第八章 气候

气候系统:大气圈、水圈、冰雪圈、陆面、生物圈

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下垫面——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大气环流——双重性质 人类活动——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特性 洋流:海水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称为洋流。 (一)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 气温年、日较差小,夏季凉爽 冬季温和降水丰富,全年分配均匀 大陆性气候 气温年、日较差大,夏季炎热冬 季寒冷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冬季干燥 大陆度:排除纬度影响后的用于表示气候大陆性的相对气温年较差。

中国气候特征 一、季风显著

1、风向季节变化明显 冬季:盛行西北风或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 2、季风区温度与降水特点 二、大陆性强

气温的年、日较差大;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冷月多出现1月,最热月多出现在7月。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春温高于秋温。 三、温度变化大

(一)温度的空间分布 (二)温度的时间变化1、温度年较差大 温度年较差北方>南方,西部>东部。2、春秋温升降北方快于南方 春季的增温和秋季的降温,都是北方快于南方,内陆快于沿海。 3、温度日较差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增大 温度日较差北方春季最大,南方秋季最大 四、降水复杂化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 (二)降水的时间分配 1、降水集中在夏季 2、降水变率冬季大

于夏季 中国农业气候

一、光能资源 包括:太阳年总辐射量、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或日照百分率。 二、热量资源

三、水资源 水资源包括年降水量和干燥度。

干燥度(干燥系数):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一地最大可能蒸散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 界限温度

日平均气温> 0℃持续期:评定一个地区的农事季节的长短(农耕期)。

日平均气温> 5℃持续期:一般农作物和多数果树生长的恢复或停止时间(生长期)。 日平均气温> 10℃持续期:是作物生长活跃期, 因此称为农作物生长活跃期。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

我国分3个农业气候大区,15个农业气候带,55个农业气候区 (一)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 1、季风活跃,气候湿润多雨 2、光、温、水资源丰富 3、水热同期 4、农业气候类型多样 5、气候复杂,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二)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 1、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2、降水少,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 3、积温有效性高 4、风能资源丰富,沙化严重 (三)青藏高原农业气候大区 1、太阳总辐射能多

2、年平均气温低,暖季温凉,最热月平均气温不高,积温少 3、基本没有绝对无霜期 4、降水湿润状况差异悬殊

农业小气候

小气候:在局部地域内,因下垫面影响而形成与大气候不同的贴地层和土壤上层的气候。 农田小气候 :是以作物为下垫面的小气候。

农业小气候:广义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各种小气候,并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除农田小气候外、还包括果园、茶园、桑园、温室、蚕室、畜室、牧场、森林等各种类型的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