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作业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农业气象学作业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5830d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c

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空气的热容量最小,水的热容量最大,固体成分介于两者之间。 影响土壤热容量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所占比例。土壤湿度增大,空气含量少,热容量大,土壤湿度小,空气含量多,热容量小。热容量还与土壤空隙度增大而减小。 土壤导热率分析

土壤中固体成分的导热率最大,水居中,空气最小。 土壤含水量↑,土壤导热率↑;土壤孔隙度↑,土壤导热率↓;有机质含量↑,导热率↓。 土壤导温率分析

土壤湿度较小的情况下,导温率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土壤湿度增加 到一定程度后,土壤导温率却呈现出减小的趋势。 二、地面和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1、辐射热交换:任何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能通过辐射的放射和吸收,进行着热量交换。下垫面和大气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2、分子传导热交换:物质通过分子碰撞,所产生的表现为热量传导的动能交换方式。土壤中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3、潜热交换:物质在进行相态变化时所发生的热量交换。下垫面和大气之间的间接能量交换方式。

空气之间的热传导 按流体流动的方向性分为:对流、平流和乱流。 三、下垫面的热量收支差额 R=P+B+LE

吸收热量 > 放出热量,地面升温; 吸收热量 < 放出热量,地面降温; 吸收热量 = 放出热量,地面恒温。 热量收支差额是决定地面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R 以辐射方式进行的热量交换

P 地面与近地气层之间以对流和乱流方式进行的热量交换 B 表示以分子传导方式进行的热量交换 LE 表示通过水份蒸发和凝结进行的热量交换 四、土温、水温、气温

五、逆温:在一定条件下,某气层出现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分类:辐射逆温、湍流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地形逆温、锋面逆温和融雪逆温等。 1、辐射逆温: 夜间由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辐射冷却形成的逆温。 厚度:一般为200~300m。高纬地区冬季有时可达2 000m左右。 出现时间: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夏季最弱。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使下层空气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

3、农业上对逆温的应用

(1)霜冻发生时,多有逆温层存在,采用熏烟的方法,预防霜冻效果好。 (2)夏季清晨,多存在逆温,喷(喷雾)农药,防治病虫害效果好。

(3)秋季,将要晾晒的农副产品,置于离地 面2米以上,能避免地温过低受冻。 (4)果树嫁接时,嫁接部位处于逆温层的中上部,避开低温层,嫁接部位能够安全过冬。 六、农业界线温度: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气温。

七、积温的种类与求算方法66

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一段时间内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 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称有效温度。 一段时间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有效积温(A)。 八、光温综合作用对作物引种的影响 引种方向 作物特性 光温综合作用的影响 温度降低→生长发育减慢 短日照作物 光照延长→生长发育延迟 南种北引 温度降低→生长发育减慢 长日照作物 光照延长→生长发育提前 温度升高→生长发育加快 短日照作物 光照缩短→生长发育提前 北种南引 温度升高→生长发育加快 长日照作物 光照缩短→生长发育延迟 第四章 水分

一、空气湿度的表示法

空气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或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空气湿度特征量: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温度等。 1、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称为相对湿度(r)。 相对湿度与水汽压成正比,与饱和水汽压成反比。而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仅随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而变,同时也随气温而变。相对湿度与温度成反比关系。

2、饱和差: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与此时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d)。d = E - e

光温抵偿 光温叠加 光温抵偿 光温叠加

饱和差的大小表示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程度。当温度升高时,空气中的水汽压增幅较小,饱和水汽压增幅较大,饱和差增大;温度降低时,饱和水汽压降低幅度大于空气中的水汽压,饱和差减小。 此外,饱和差的大小可表示水分的蒸发能力。气温愈高,饱和差愈大,蒸发强烈;气温愈低,饱和差愈小,蒸发缓慢

3、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当气温降低到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td )。

露点温度从形式上看是温度,但它也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即表示空气湿度。当气压一定时,露点温度的高低只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空气水汽含量多,露点温度高;空气水汽含量少,露点温度低。 4、温度露点差(t - td)

空气处于未饱和状态时,露点温度比气温低( t < td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露点温度便与气温相等( t = td )。因此,根据气温和露点温度的差值,可以大致判断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程度。 二、空气湿度的变化

1、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1)内陆: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2)沿海:在海滨或湖泊附近, 受海陆风或湖岸风的影响,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一致。

相对湿度的年变化 (1)内陆地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与气温年变化相反,夏季最小,冬季最大。 (2)季风盛行地区,由于受到海洋水汽的影响,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与气温年变化一致,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影响蒸散的因素 农田土壤蒸发和蒸腾之和称为蒸散 1、气象因素:辐射差额、温度、湿度和风等。

2、植物因素: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长发育状况等。 3、土壤因素: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流动情况等。 三、提高水分利用率

农业中采用灌溉时间和方式、种植方式、屏障、覆盖、染色、作物与品种配置、合理施肥、农田基本建设等提高植物的水分有效利用率。

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1)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必须达到过饱和状态。(2)足够的凝结核(或凝华核)。

空气冷却的主要方式 辐射冷却 接触冷却 绝热冷却 混合冷却

四、地面上的凝结物

1、露:是贴地层中的水汽在地表或地表覆盖物的表面上凝结成的水滴(Td > 0)。

2、霜:贴地气层空气的温度必须降低到0℃以下(Td < 0),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 五、雾:在近地面气层中漂浮着极小的水滴和冰晶,弥散在空气中,使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

雾的分类 辐射雾 平流雾 平流辐射雾 混合雾 蒸发雾 山坡雾 锋面雾 雾对作物的影响

1、雾遮蔽光线,使作物的光合作用受阻。 2、雾降低了到达地面的短波紫外线,造成农作物的徒长。 3、雾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4、雾对水果的产量、品质造成影响。 三、降水的特性

一)降水量 从云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径流所聚集的水层厚度,以mm表示。广义的降水量是雨、露、霜、雾、霰、雹之和。

(二)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用mm / d表示。

(三)降水变率 用于反映一个地区降水的变化情况(稳定程度)。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

四)降水保证率 降水保证率是表示某一降水量出现的可靠程度大小,为防旱、防涝提供依据。

第五章 气压与大气运动 (一)气压的日变化

最高值:9~10时;最低值:15~16时;次高值:21~22时;次低值:3~4时。气压日变幅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二)气压的年变化

大陆:冬季气压高,夏季气压低;海洋则相反。地面气压的年变幅:大陆>海洋,高纬度>低纬度,地势低>地势高。 气压系统101

作用于空气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对以上四种力作一个简要总结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是最基本的力,其它力是在空气开始运动后才产生和起作用的。

2、由于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只能改变空气运动方向,不能改变运动速度。而摩擦力可以改变空气运动速度,不能改变运动方向。

3、赤道附近的空气运动,地转偏向力可忽略不计。空气作近于直线运动时,惯性离心力可忽略不计。摩擦力只在地表面上空1-2Km的摩擦层内起作用,而在自由大气层中可忽略不计。 风的变化

(一)日变化 近地层白天午后最大,夜间和清晨最小; 上层白天午后风小,夜间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