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0241ca561252d381eb6e89

7.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 ( )

8. 操作技能的形成需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即练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 ) 9.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多次尝试着做动作之后才开始给予信息反馈不如立即给予信息反馈效果好。( )

10.任何练习都具有“高原现象”。 ( ) 二、名词解释 1.技能 2.操作技能 3.心智技能 4.外部反馈 5.原型内化 三、思考题

1.有效的操作技能的模仿和练习应当遵循哪些条件? 2.简述心智技能的特点。

3.心智技能的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4.心智技能的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有哪些? 5.心智技能的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有哪些?

6.技能的本质是什么?它与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7.“心智技能是内在于学生头脑中的心理特性,是学生心智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对于这一表述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状况进行评定?

8.以某一学科具体内容为例,根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设计一个心智技能活动模式,并提出使学生获得这一心智技能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9.在操作技能形成的训练中,如何安排练习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第十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习题

一、填空题 1.迈克卡根据学习策略所涵盖的成分,将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它们是、 、 。

2. 是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着的消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如果把反复阅读与 结合起来,可获得较好的记忆效果。

4.从广义上来说,学业求助策略泛指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面向 请求帮助的行为。

二、选择题

1.当学生学习一系列的词汇后立即对其测验,开始和结尾的那些词汇记忆是最好的,中间位置的词汇记忆最差。当要求被试迅速记忆30个无意义的数字后立即对其测验,测验结果通常会出现( )

A 只有开头几个数字记忆较好 B 所有数字都没记住

C开头和最后几个数字记忆较好,中间的数字基本都没记住 D 只有最后几个数字被记住

2.艾宾浩斯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无意义的音节之后,遗忘曲线即开始迅速下降,然后逐渐缓慢下来。所以( )

A 记忆之后应该马上复习

B复习应该采用部分复习和整体复习

C 要注意把复习时间分散开,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 D 复习时要注意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3.信息的组织策略有( )

A 划出重点 B 列提纲 C 做示意图 D 利用表格 三、名词解释 1.过度学习 2、元认知

3、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四、思考题

1、设计一个记忆方法记住我国古代所有朝代的名称 2.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一个大学期间的时间计划表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习题

一、判断题

1.问题就是习题。 ( )

2.一般地,结构良好问题比结构不良问题更容易解决 ( ) 3.专家在任何情况下都比新手更快的解决问题。 ( ) 4.一般地 ,关系命题的理解比指定命题更难。 ( ) 5.个体动机水平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就越高。 ( ) 二、名词解释 1.问题 2.问题解决 3.定势 4.创造性 三、思考题

1.如何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十二章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习题

一、判断题

1. 教育者的道德要求都会导致儿童的变化。 ( )

2. 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四个基本心理特征。( )

3. 皮亚杰的道德判断二水平论告诉我们“小组道德讨论”法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教育法。( )

4.受到替代强化和直接强化的行为以后发生的概率都会增加。 ( ) 5. 内化是社会规范学习的最高阶段。 ( )

6. 在儿童的社会规范学习中,教师的信服度越高,他的教育要求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

7. 移情是通过对别人的处境的认识而产生与之相同的情感体验。 ( ) 二、名词解释 1.社会规范学习 2.品德

3.助人行为 4.侵犯行为 5.对偶故事 三、思考题

1.品德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给我们什么启示? 3.社会学习理论的操作技术有哪些?

4.小学儿童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5.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6.助人行为的产生受哪些条件的制约? 7.侵犯行为矫正的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