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叶春葳蕤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兰叶春葳蕤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e4958d4240c844769eaee31

詩聽越客吟何苦,酒被吳娃勸不休。 從道人生都是夢,夢中歡笑亦勝愁。 ——白居易《城上夜宴》 七言律詩的第二種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格式首句入韻。舉例: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晏殊《寓意》

“達”字在詩韻中讀仄聲。關於韻的問題,後面還要專門講。 七言律詩的第三種格式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舉例: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塚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黃庭堅《清明》 七言律詩的第四種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是首句入韻。舉例: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幹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裏盡朝暉。 ——毛澤東《答友人》 (07)格式以外的規則

前面講過了五言詩(五絕、五律)和七言詩(七絕、七律)的全部十六種格式。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律詩,包括唐詩、宋詩以及後來的作品,很少有每個字都符合上面所講的平仄格式的,幾乎每首詩總有些字不符合。這是因為,上面講的乃是標準化、理想化的格式。這些格式是非常重要的基礎,但除了格式之外,還有其他一些規則起作用。這些規則也都是歷史形成的、公認的。

主要有四條。

第一、“一三五不論”

關於律詩的平仄格式,歷來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意思是講,七言詩每句的第一個字、第三個字、第五個字,平仄可以不論,用平聲字或仄聲字都可以,平仄兩可,可平可仄:第二個字、第四個字、第六個字的平仄,必須分明,必須按照平仄格式的規定選用平聲字或仄聲字。第七個字當然都必須分明,是不言而喻的,因為涉及韻腳。如果就五言詩而論,那就是 “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第五個字當然也屬於不言而喻,是必須分明的。

這個口訣,簡明易記,很有用處。但必須注意,它只是大概的說法,並不完全準確,掌握的時候,要加上一些修正才行。拋開變格先不說,最重要的修正有兩點(以五言詩而論): 一是:“平平仄仄平”這一句式最須注意,其第一個字決不可不論。如果不論,誤用了仄聲字,使這一句變成了“仄平仄仄平”,那是大錯誤,詩論的術語叫做犯“狐平”(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下一個平聲字)。科舉考試時,犯了“孤平”,詩就不及格了。此是大忌。

二是:“仄仄仄平平”這一句,第三個字也應當論。如果不論,最後三個字都變成了平聲,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平平”,這叫“三平調”。“三平調”是古風的特色,對律詩來說,被認為是比較大的毛病,應當避免。

另外,“平平平仄仄”這一句式中,第三字也可能不用仄聲,以免形成“三仄腳”,但這不是格律的硬性規定。

我們還是以五言詩的四句(種)基本格式來看,把可平可仄、可以不論的字加上括孤,即變成如下的樣子: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詩的基本平仄格式則變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七言詩的各種句子,第一個字的平仄一律可以不論;第二個字的平仄,一律必須分明。後面五個字的平仄要求,和五言詩相同。

第二、“孤平拗救”

前面講過,“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式的第一個字(七言句為“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個字),平仄不能不論,必須用平聲字。如果用了仄聲字,則為“犯孤平”,是寫律詩之大忌。 但有時根據詩意的需要,第一個字不得不用仄聲字,或用仄聲字於文意更好,那怎麼辦呢?有辦法:就是在第一個字用了仄聲字之後,把第三個字改用平聲字。這樣整個句子就變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句則變成“仄仄仄平平仄平”),這是允許的。這種變格,叫做“孤平拗救”。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