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b11d69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d

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考点二、众数、中位数 (3~5分)

1、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考点三、方差 (3分)

1、方差的概念:在一组数据x1,x2,?,x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表示,即s?2、方差的计算

221[(x1?x)2?(x2?x)2???(xn?x)2] n1[(x1?x)2?(x2?x)2???(xn?x)2] n221212222222(2)简化计算公式(Ⅰ):s?[(x1?x2???xn)?nx] or s?[(x1?x2???xn)]?x

nn(1)基本公式:s?2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21222(3)简化计算公式(Ⅱ):s?[(x'1?x'2???x'n)?nx']

n2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得到一组新数据x'1?x1?a,x'2?x2?a,…,x'n?xn?a,那么,

2122【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s2?[(x'1?x'2???x')]?x'2nn(4)新数据法:原数据x1,x2,?,xn,的方差与新数据x'1?x1?a,x'2?x2?a,…,x'n?xn?a的方差相等,也就是说,根据方差的基本公式,求得x'1,x'2,?,x'n,的方差就等于原数据的方差。

3、标准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表示,即

s?s2?1[(x1?x)2?(x2?x)2???(xn?x)2] n第十一章 三角形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考点一、三角形 (3~8分) 1、主要线段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 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第5页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考点二、全等三角形 (3~8分)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4、全等变换(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8~10分)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b,则

b

180???A 2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 轴对称(图形变换)

考点一、平移 (3~5分)考点二、轴对称 (3~5分)考点三、旋转 (3~8分) 考点四、中心对称 (3分)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考点五、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 (3分)

第6页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考点一、相关公式

整式的乘法:a?a?annmnm?nn(m,n都是正整数) (am)?amn(m,n都是正整数)

(ab)?ab(n都是正整数) (a?b)(a?b)?a?b (a?b)?a?2ab?b (a?b)?a?2ab?b 整式的除法:a?a?a注意: a?1(a?0);a0?pmnm?n222222n22(m,n都是正整数,a?0)

?1(a?0,p为正整数) pa考点二、因式分解 (11分)

(1)提公因式法:ab?ac?a(b?c)

(2)运用公式法:a?b?(a?b)(a?b) a?2ab?b?(a?b) a?2ab?b?(a?b) (3)分组分解法:ac?ad?bc?bd?a(c?d)?b(c?d)?(a?b)(c?d) (4)十字相乘法:a?(p?q)a?pq?(a?p)(a?q)

222222222第十五章 分 式

考点一、分式 (8~10分)

1、分式的概念

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成

AA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BB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分式和整式通称为有理式。

2、分式的运算法则

acacacadadananaba?bacad?bc;????;????;()?n(n为整数);??

bcccbdbdbdbdbdbcbcb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考点一、二次根式 (初中数学基础,分值很大)

1、二次根式

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2、最简二次根式

第7页

”;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性质

2(1)(a)?a(a?0)

a(a?0)

(2)a?a?

?a(a?0)

2(3)ab?a?b(a?0,b?0) (4)

aa?(a?0,b?0) bb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5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 D为AB的中点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5、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CD2?AD?BD

? AC2?AD?AB

CD⊥AB BC2?BD?AB

6、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CD=AC?BC 考点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8分)

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2、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sinα

0° 0

30°

45°

60°

90° 1

2221AB=BD=AD 21 23 23 3第8页

2 22 21

3 2cosα 1

1 23

0

tanα 0 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