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西方政治制度教材大纲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版西方政治制度教材大纲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9649f5ed630b1c58eeb553

第一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三章 选举制度 第五章 议会制度 第七章 国家行政制度(二) 第二章 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政党制度 第六章 国家行政制度(一) 第八章 司法制度

第一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一)古代雅典城邦民主制度

1.城邦民主制的含义:是指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行使决定国家大政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制的经济基础:奴隶制经济。

3.雅典城邦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构成:公民大会。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是五百人会议。

4.雅典城邦的平民势力与贵族势力的斗争及其导致的梭伦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平民处境日益恶化,同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

经济发展,出身平民的新兴工商业奴隶主与债务奴隶制存在尖锐矛盾,要求改变城邦政治结构,分享政治权力,以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经济, 在这种背景下,导致了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内容:一是在经济上,颁布“解除债务令”。二是在社会结构上,以财产而不是按血亲划分 社会等级。三是在政治上,消弱贵族会议的权力,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建立了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梭伦改革的意义:是雅典平民反 对贵族寡头斗争的一次胜利,揭开了雅典政治改革的序幕,为奴隶制城邦民主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平民领袖克里斯梯尼进一步推进的雅典政治改革的动因,内容和意义:动因:反对氏族贵族制;内容:1、以地区原则划分的

新选区替代按氏族组成的旧选区;2、以五百人会议替代以前的四百人会议,以此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决议;3、建立陶片放逐法;意义:结束了雅典平民反对氏族贵族斗争的长期过程,确立了雅典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完成了雅典由氏族社会向国家的历史过渡。

6.分析雅典民主制的阶级局限性和形式的局限性: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只有在人口和地域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才能实行。 (二)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它是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时期,政治制度是军事民主制。主要内容有:1、库里亚大会,即罗马

的人民大会;2、元老院,即长老院(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3、王,或译勒克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

2.古罗马共和时代政治制度的内容:新老贵族连袂执政,全体罗马公民有限参与的寡头民主制;其内容有:1、人民大会(两种形式:

森杜里亚大会即百人队大会以及特里布大会即平民大会);2、元老院:处于权力的中心地位;3、行政官吏:执政官(两人组成,拥有军事权和民政 权);独裁官(国家紧急状态下元老院任命的特殊官职,有最高的军事权和民政权),行政长官(诉讼方面的最高长官);监察官;保民官。

3.古罗马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实行的是军事独裁统治。先后采取了三种体制:1、元首体制(奥古斯都体制),他只用元首,保

民官和军事长官的称号,实际上凌驾于元老院、一切官员和全体人民之上。2、四帝共治体制,戴克里先把帝国划分四个部分,由四个统治者治理,两名为奥古斯都,两名为凯撒。3、君士坦丁体制,他废除四帝共治体制,从而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的统治者,是彻底的君主专制政体。

4.古罗马帝国军事独裁统治元首体制的含义:即奥古斯都体制,奥古斯都保留了共和制的形式,他本人通过共和制的合法程序当选

为元老院“首席元老”,人民大会的“首席公民”,并被任命为终身执政官(兼监察官权)、终身保民官、行政长官、大省总督;实际上是凌驾于元老院、一切官员和全体人民之上。同时还建立了一套与共和制政权并存的元首制新机构:元首的专员督办、元首的“御前会议”、元首的“内务府”。帝国的实质在于行省。

5.古罗马帝国军事独裁统治四帝共治体制的含义:宫廷卫队首领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为帝。从此君主取代元首成为帝国君王的称号,

罗马进入正式的君主制统治时代。他把罗马分为四个部分,由四个统治者治理,两名为奥古斯都,两名为凯撒,他掌握帝国的最高权力。在四帝共治体制下,元老院的权力被剥夺,所有与共和制相关的职位均成了荣誉称号,全部权力集中在君主和以君主为首的官僚机构中。

6.古罗马帝国军事独裁统治君士坦丁体制的含义:君士坦丁废除了四帝共治制,从而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的统治者,所有高级军政官

员完全由皇帝指派,皇帝的意志成为唯一的法律,皇帝本身也已神话。君士坦丁体制是彻底的君主专制政体。

7.古罗马氏族社会解体向城邦过渡的必然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某些氏族逐渐变成氏族贵族,并掌握权力,而平民无权分得公地,

不能参加库里亚大会和担任公职,却要纳税和服兵役,这种只尽业务不享有权力的地位,引起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和斗争。随着平民的人数超过贵族,在经济和军事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政治上受排挤受摆布受歧视的地位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要求形成中的罗马城邦国家按照财产的多寡,而不是按照氏族门第来确定管辖下的居民的权力和义务。此外,氏族制度也越来越表现出它不适应罗马统治和扩张的性格。导致了罗马第六王·赛维图里乌的改革,并且打乱了氏族血缘关系。

8.古罗马政治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1、王政时代;2、共和时代;3、帝国时代。

9.古罗马政治制度对现代西方国家共和政体的影响和意义:1、古罗马政治制度第一次以共和国概念替代城邦概念,是国家发展史

上的一个重要事件;2、古罗马共和政体被认为是一种混合政体;3、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各国法律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资本主义法权概念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法律,是罗马人留给人类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三)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君主制

1.封建君主制的含义:是对5-17世纪中叶西欧封建国家的主要的政治形态的一种统称。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物。他先后出现过封建割据

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三种形式。

2.封建割据君主制的含义:它出现于9-13世纪,是封建君主制的一种早期形态。大领主的势力日益扩大,他们与小领主在契约的基础

上结成封主与附庸的关系,割据一方以对抗国王。大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的行政、司法、经济与政治权力不受国王的干预,大领主只是按照封建契约规定的义务服从国王。国王与大领主之间的松弛的主从关系是封建割据君主制的核心。

第 1 页 共24 页

第一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三章 选举制度 第五章 议会制度 第七章 国家行政制度(二) 第二章 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政党制度 第六章 国家行政制度(一) 第八章 司法制度

3.等级君主制的含义:即议会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设立等级代表机构,由确定的等级选派代表组

成。法国的等级代表机构称作三级会议,即贵族、僧侣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机构,英国是国王,骑士和市民。

4.专制君主制的含义:是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国家的最高权力全部集中在君主一人之手,君主的权力伸展到全国各地,成为

一国之君。

5.分封采邑制的含义:是封建土地的占有形式。采邑是连同居住其上的农民一起分封的,农民过去对国家履行的赋役,现在全部转移到

采邑主手里。

6.领主和附庸臣属关系的含义:采邑制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与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各个等级依照一定契约关系享有较大

的独立性。

7.欧洲封建君主制形成过程中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及其作用: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君主制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

中,封建主始终面临着基督教会的强大的政治压力,基督教会凭借上帝的权威威慑和索取封建王权的合作,而王权在与教会合作的同时也依持从封建经济中积累起来的种种优势试图抵御教权对世俗领域的侵夺。这种教权和王权既合作又抗衡的政治互动是推动封建君主制形成的重要因素。

8.封建君主制的历史演变过程:先后出现过封建割据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三种形式。 封建割据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一

种早期形态、等级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专制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

(四)中世纪欧洲的自治城市

1.自治城市的含义:是在封建制度的缝隙中生长出来的,是封建社会经济落后,政治分裂造成的。其特征有:1、首要特征是自由,即它

的居民是自由人,而不是农奴。2、司法独立,即城市有不受领主司法权干预的独立法庭,市民只能由自己的司法机关审判;3、有一部分保障城市和平和安全的城市法,即由城市习惯汇集而成的关于婚姻,继承,债务等一系列适合工商业生活方式的规定。

2.自治城市的典型形态:城市共和国。

3.自治城市的政权组织形式:自治城市的政权组织形式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大批行政官员和代表人。

4.自治城市形成的原因:自治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技术的复杂化,手工业的专业化程度逐

渐提高,更多的行业脱离乡村的家庭副业和庄园手工业形态,集中到城市中,这又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最后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市民阶层,他们日益松弛或割断了对土地的依赖,实现了与土地的分离,土地上的人身依附关系也随之消失,城市居民人身的自由权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

5.城市居民为取得自治权而斗争的两种形式:1、诉诸暴力,举行起义,成立公社;2、谈判妥协,达成协议,由封建领主或国王赐

予特权证书,获得成立公社的权力。

6.自治城市对西方民主制发展的意义:自治城市市民社会是中世纪通往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桥梁。 (五)现代民族国家制度

1.民族国家的含义: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具有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以及同质的国民文化的,由本国的统治阶级治理并在法律上

代表全体国民的主权国家。

2.现代民族国家的特征:第一、它是独立的和统一的,即完全自主和领土统一;第二、它实行中央集权制;第三、人民主权取代王权成

为国家中心与基石;第四、具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和民族语言;第五、具有统一的民族市场。

3.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过程中君主专制国家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1、促进近代主权国家的建立;2、促进政体的民族

利益的发展;3、总之,专制王权作为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一种中间形式,对资产阶级的上升,民族国家的建立,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分析新兴市民阶级与王权结盟对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摧毁了封建诸侯割据并最终确立世俗王权对国家统治地位,摧毁了教权对

王权的限制和剥夺,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有助于民族的统一,有助于近代国家机构的确立。君主国家的建立可以视为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开始。

(六)现代西方政治制度

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含义: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英国议会君主制是英

国王权、贵族与资产阶级三大力量长期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2.美国议会总统制的含义:美国议会总统制是独立战争的直接结果。国家最高行政首脑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任期四年,不仅拥有

行政大全而且是最高军事力量统帅,总统需要定期向国会提出国情报告,但总统及其任命的内阁不对国会负责,同时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重新2/3通过有效)。立法权属于参众两院,一切法律经国会通过,总统批准执行,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须取得参议院同意,终身任职。

3.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含义:第三共和国的政体形式是议会共和制,其立法机关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

有权否决众议院决议,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该体制直到纳粹入侵为止。

4.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对西方民主制形成的历史作用: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神权,为法国大革命和随后而来的欧洲资

产阶级革命高潮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 2 页 共24 页

第一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三章 选举制度 第五章 议会制度 第七章 国家行政制度(二) 第二章 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政党制度 第六章 国家行政制度(一) 第八章 司法制度

5.分析英国形成君主立宪制的原因:英国的专制王权并未达到绝对专制的程度,它仍然保留着议会这一等级代表机关和地方自治政府,

原因是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议会制度已经融会英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中,无论多么强大的君主都不可能摆脱它,只能因势利导,加以利用。

6.分析美国从邦联制向联邦制国家过渡的原因:《邦联条例》产生的美国邦联制对赢得独立战争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它不能适应独立

后国家发展的需要,它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邦联政府的国库收入主要靠向各州募集,因而缺乏强有力的经济职能,在政治上这种松散的结构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来稳定统治秩序和对外保卫国家利益和主权,因此,调整原有的统治体制,建立强有力的全国政府体制,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7.分析法国第一共和国到法国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与英国确立议会君主制斗争与妥协相

交织的政治过程不同,它是通过暴烈的革命方式实现的。法国王权的专制程度远甚于英国,因此当资本主义度过它的出生期,其进一步的发展需要以冲破专制王权为前提时,革命便成为不可避免。1789年大革命开始了法国资产阶级创建自己的政治制度的历史。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1848年建立第二共和国;1875年建立第三共和国,是议会共和制, 法国政治体制曾经充满变数的问题最终以议会共和制的结论得以解决。

(七)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

1.行政集权民主制的含义:以“行政集权”为基本特点,即权力结构的重心向行政方面转移。

2.共同参与民主制的含义:是直接民主制,即由人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它是试图挽救代议政治危机的一种补救办法。

3.传统代议民主制衰落的原因:一是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要求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要通过削弱议会的传统权力来加强政府的地位和作

用;二是更为深刻的原因,即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政府只管“法律和秩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传统代议民主制的衰落集中表现在它越来越不能表达人民的意志,不能代表公民的利益。

4.行政民主集权制形成的原因:代议民主制的衰落与政府职能的扩大是同一个过程。特别是战后,很多因素都推动了权力结构的重心

向行政方面转移。这突出地表现在作为行政首脑的总统或首相的权力扩张上。显然,行政集权民主制是西方国家政府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它一方面以削弱代议民主制下议会的传统权力来缓解议会制政府内阁更迭频繁造成的危机,保证国家的政治稳定。另一方面保证国家能够在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总资本家的作用。从实质上看,由代议民主制发展到行政集权民主制并不是说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了什么质的变化,而只是说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制的内容,权力关系在重新调整,权力重心在转移。

5.共同参与民主制内在矛盾不可克服的原因: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要使公民对所有公共事务都直接参与是不现实的,共同参与民主

制不能作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不可能取代现代的代议民主政体。

6.比较分析行政集权民主制与传统代议民主制的异同点:代议民主制是以“议会主权”为基本特点;行政集权民主制则是以“行政

集权”为基本特点。密尔说代议制政府是理想上的最好形式是有两个前提,一是较之于专制政治,代议制政府是最好的政体,二是较之于直接民主制,代议制政府是最可行的政体。

7.分析共同参与民主制与现实背离的原因:一方面,主权在民原则本质上要求人民亲自参加统治,它不但是对专制政治的否定,也是

对代议民主的精英政治的否定,另一方面,妨碍直接民主实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其面临的规模过大问题,人民不得不委托一部分人代行权力。代议制政府并不是理想上最好的形式,而是现实中最好的形式,反过来,共同参与民主制只能是理想上最好的民主制度,但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它并不能成为最好的政府形式。

第二章 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1.人民主权: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直接来源于他的社会契约论。

2.议会主权:和霍布斯一样,洛克对议会主权的论证也是从自然法和契约论中寻求灵感, 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在洛克的制度安排中,立法权被规定为最高权力,它是人民委托的权力且可以运用革命的手段终止委托收回权力。议会主权论的本义是在于分割君权,限制君权。

3.君主主权:霍布斯是17,18世纪流行的自然法和契约论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把主权理论用于论证君主主权的重要代表人物。 霍布斯的

理想政体是君主政体,国家属于君主,君主私利和国家利益融入一体,国家主权就是君主主权。

4.“主权者”的含义:指约束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的人。

5.主权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基本特征:最早提出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让?布丹。他第一次确立了“国家”和“主权”两

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把主权视为国家最本质的特征:1、它是绝对的。即它是至高无上,不可分割的;2、它是永恒的。即它不受时间,任期的限制;3、它是不可转让的,即是非授予的权力。

6.议会主权的意义:它不经意间成为后世分权论和权力制衡论的一个宝贵的思想源泉。

7.人民主权的意义: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第一次以完整的形式,彻底的精神打开了法国近代的大门,深刻地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的建立。他坚持人民主权的绝对性、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极大地鼓舞了大革命时代的政治先驱者。具梭的人民主权论原则中所提出的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以及政府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受人民委托并接受人民监督和政府成员是人民公仆等观点,都是他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体现,是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最具反抗精神的思想精华。

8.分析“人民主权”对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人民主权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当代西方民主

第 3 页 共24 页

第一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三章 选举制度 第五章 议会制度 第七章 国家行政制度(二) 第二章 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政党制度 第六章 国家行政制度(一) 第八章 司法制度 制度的基本特征。

9.说明人民主权在法国和英国政治制度的不同作用:人民主权论这个不朽的概念正是以其彻底的不妥协的精神反映在一系列重要的

历史文献中,给法国的民主运动打下了鲜明的烙印。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力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1791年宪法是法国第一部宪法,也是欧洲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它把1789年的《人权宣言》作为宪法序言。在公共权力一章中宣布主权属于国民,实行国民主权代表制,即国民通过其代表行使主权。和法国不同,英国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以及在逐步取得政权后,人民主权的原则是以议会主权的语言和方式隐晦地表达出来的。这和英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有人把议会主权视为一种法律主权,即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法律制定权。以此与政治主权相区别,但终极意义上,议会主权是一种政治主权。因为议会是人民选举产生的,选民是政治主权者,人民拥有最后的决定权。

10.分析“人民主权”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革命成功后不同的含义: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民主权是动员人民起来反对封建

专制统治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人民主权则成为资产阶级政府标榜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二)政府合法性

1.政府合法性的含义:现代政治的合法性是直接来源人民,政府权力的合法性的唯一基础就是人民的认同,而选举制度就是使政府获得

这种合法性最有利的途径。只要选举程序合法,由选举产生的政府,选举将直接赋予政府以合法性。

2.自然状态:国家产生以前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只受自然法则的支配。

3.公民社会:为保护个人生命和财产,人民不得不相互立约,把仲裁和惩治他人的权力交给他们中间指定的人,在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中,

契约一旦订立,自然状态立即转化为公民社会,公民社会得以为继的条件是马上成立政府。

4.“天赋人权”的含义:人的权力是造物主赋予的,是与生俱来的,国家和法是人的需要的产物,人的本性自然构成了国家和法的本质,

因而国家存在的全部理由就在于保护个人的天赋权利。可见“天赋人权”理论是对政府权力的最大约束。“天赋人权论”所揭示的人民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反抗权。

5.政府合法性来源的含义:所有形式的政府(君主专制政体除外)都须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础上,这是政府合法性的唯一来源。 6.“社会契约论”对于解释政府合法性的意义:1、把政府的来源与政府的合法性联系起来,运用唯心史观揭示了社会先于国家,国

家来源于社会,从而社会决定国家这样一些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2、是把政府的目的与政府的合法性联系起来。主张政治社会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财产。人民主权是对政府权力的根本约束,是政府合法性的根本基础。

7.政府解体的原因:洛克通过社会契约宗旨的论证给出了评判政府合法性存在与否定根本标准,当政府违背人民组成公民社会的目的,

侵害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时,政府的合法性不复存在,政府便解体了。

8.分析“政府合法性”的确认对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作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在人民权利中真正有意义的是财产权和自由权。

财产权是解释资本主义历史运动的最具有直接性和实质性的因素。

9.说明资产阶级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限制政府权力的不同内涵:1、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应尽量减少

国家和政府对社会和个人自由的干预,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2、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探讨国家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的同时,认识到人民权力与政府权力的关系,开始把国家当作自由的创造者和维护者,主张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努力,使人们享受所谓 的“积极自由”。

(三)代议制原则

1.代议民主制的含义: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利的政治制度。 2.代议机关:议会或国会。

3.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4.代议民主是程序民主的含义:它通过各级代表机构和代议程序对民意进行过滤,筛选和归并简约,可以有效地克服民意中的非理性

成分,避免政府的决策受大众一时情绪的影响和支配。

5.代议制政府是“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的含义:针对直接民主制不太现实而提出的。 6.“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原则的含义:即要遵从多数人的意志,也要保护少数人的利益。议会要保持自己的代表性和民主

的广泛性。 即保护少数人的代表权和意见权,不能因为多数人有发言权就剥夺少数人的代表权和意见权,少数和多数一样都应享有充分的代表权,应该按比例分配代表权。

7.开明专制政体:是针对封建专制政体而言的。 8.“精英民主”:密尔对少数人代表权和意见权的强调反映了他的精英民主观,他主张要防止由于选举权的扩大而导致国家权力落在越来越

低于“最高社会教养水平”的阶级手中的忧虑,他主张要使少数有教养的人进入政府,并切实保障他们的代表权和意见权以及受到压制时的对抗权。

9.代议制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到了近代,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人口和疆域的扩大,实行直接民主制失去了历史和客观的条件,代

议制成为现代国家普遍选择的政府形式。二是资产阶级用商品经济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政治特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即市民社会,从而为资产阶级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民意基础。

10.代议民主制与直接民主制相比较的优越性:第一、代议民主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与民主的实现问题。第二、代议民主是

第 4 页 共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