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81481ec5da50e2524d7fd2

继续生存、看到光明的希望。

3. 结合全文,探讨作品结尾一段的象征意义。

答:整个故事表示的是人与命运博斗的主题,歌颂了不甘于为命运所播弄、勇于与逆境相抗争的顽强精神。结尾一段,写两人孤独但顽强的背影,体现的是他们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也是对人类精神的赞颂。

十二.世说新语 六则 练习题

1.谈谈你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答:魏晋风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追崇的典范。乃魏晋之际名士风度之谓也,亦称魏晋风流。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姿容的飘逸与内在的智慧、忧伤结合,成为魏晋风度的美学典型。魏晋风度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学潮流相辅相成。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

2.用简短的词语概括课文中六则故事的意蕴。

答:轻视外物、向往自由、冷静坦荡、洒脱不羁、即情任性、妙语玄机。 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人?

答:是指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4.谈谈你对“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与“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一对话中所包含的机趣的理解。

答:两人互相会面,都以孤高自赏,心照不宣。一问一答,包含了智慧和幽默,又显示了各自的性格:嵇康的傲慢与钟会所的机智。

5.《雪夜访戴》一则故事中表现了王徽之怎样的性情?

答:即情任诞,洒脱无羁,旷放超逸。

6.《小儿辈大破贼》出自《世说新语》的那一门? 答:雅量

7.为什么王徽之为桓子野吹笛而二人不交一言?

答:因为他们要欣赏的只是纯粹的音乐美。王徽之要求桓伊为他吹笛,因为他知道他能吹得好;桓伊也就为他吹,因为他知道他能欣赏他所吹的。既然如此,吹完听完以后,还有什么别的要交言呢?

8.鲁迅关于魏晋风度的著名文章题目是什么?

17

答:《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9.简述《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

答:隽永简约。篇幅简短但善用白描手法或借用警言隽语刻画人物,生动传神。并时常透出智慧与幽默,令人回味无穷。 五、研习及思考题

1.阅读《世说新语》,为其中的36门分类写出简单的说明或定义。 答:建议浏览徐振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

2.收集《世说新语》中描写谢安的文字,结合阅读《晋书·谢安传》,谈谈谢安的人物性格。或从《世说新语》中自选一个人物来作类似的研究。

答:略。

3.查阅《世说新语》描述刘伶的狂放言行的文字。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谈谈你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十三.春江花月夜 练习题

1.选择题

(1)张若虚现存的诗歌作品共有( B )。

A.1篇 B.2篇 C.3篇 D.4篇 (2)《春江花月夜》最早是由( A )创作的。

A.陈后主

B.隋炀帝

C.张若虚

D.卢照邻

(3)《春江花月夜》重点描写的是( C )。

A.江 2.填空题

(1)“初唐体”指初唐的七言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即其代表作。 (2)称赞《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的现代著名诗人是闻一多。 (3)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3.翻译题

请翻译“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答案见译文) 4.简答题

请简要介绍一下本文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之间的关系。

答案:(1)以月为中心,月亮的意象几乎贯穿全篇。(2)春、江、花、夜皆为陪衬。 八、研习与思考

B.花 C.月

D.夜

18

1.请简要勾画出《春江花月夜》的诗境。

答:全诗以月为中心,春、江、花、夜作为月的陪衬,主客巧妙地配合,敷以斑澜的色泽,构成一幅如梦如幻般的空明纯美的诗境。全诗由皎洁的月光,铺写到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良辰美景又与人生的短暂与愁苦构成对应,抒发了诗人淡淡的感伤和幽幽探索的心境。

2.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闻一多称“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究竟何以能够获得这样的美誉?文学创作的数量和质量有什么关系?

答:(1)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2)生前的名利和身后的名声不尽一致;(3)应注重自身质的提高,不应过于追名逐利;(4)即使是数量很多的作家,真正为人传诵的作品也是不多的。

十四.无题二首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诗句的作者是( ) A.李煜 B.李商隐 C.刘禹锡 D.杜牧 2. 李商隐是( )时期的诗人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3.“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出自李商隐的( ) A.《锦瑟》B.《夜雨寄北》C.《无题》 D.《乐游原》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B.夸张C.排比 D.拟人 答案:1.B。2.D。3.C。4.A。 (二)填空题

1. 诗是李商隐的艺术独创。

2.李商隐的《无题》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浓厚的感伤”和 。 3. ,画楼西畔桂堂东。 4.身无彩凤双飞翼, 。

19

5.来是空言去绝综, 。 6.刘郎已恨蓬山远, 。

答案:1.无题。2.朦胧的意境。3.昨夜星辰昨夜风。4.心有灵犀一点通。5.月斜楼上五更钟。6.更隔蓬山一万重 六、研习与思考

1.有学者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看作古代诗歌中的“意识流”作品,请以第一首为例说说诗中情与景的描写呈现出什么特点。

答:诗歌由星辰、夜风到画楼、桂堂,由春酒、蜡灯到走马、兰台,由实有之景物到虚拟的期盼,诗意随着诗人心绪和想象的转移而转移,不完全按照时空的顺序先后排列。

2.李商隐的《无题》诗向以诗意朦胧著称,清人冯浩玉便说过:“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见《玉谿生诗集笺注》)再阅读若干首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诗歌,试阐发其中寄托的主题,然后以“解读李商隐‘无题’诗”为题写一篇短论。

答:对于“无题”诗的主题,是写男女之情还是寄托自己身世感慨,或者其他种种,我们认为因为各首非一时一地之作,难以也不必指实,主要应抓住“无题”诗所寄托的“浓厚的感伤”和“朦胧的意境”所构成的美,体会诗人内心的主观情情愫是怎样通过幽眇的诗境和清丽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3.中国古典诗词对于爱情有多种表现方式,试以李商隐的《无题》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作比较,说说两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答:抓住《长恨歌》重具体事实,重实景实情的表现,《无题》则偏于虚无缥渺,隐约朦胧即可,是我国传流诗歌的两种抒情方式。 十五.论语十二章 课文分析讲解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先生说:“能从温习旧知中开悟出新知,乃可作为人师了。”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