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76dff2941ea76e58fa049c

《装满昆虫的衣袋》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教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9册第2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二单元的主题为“自然的奥秘”,安排了《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等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是本组的第二篇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

二学情分析

“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复述、背诵。”事实上,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已经能够借助阅读搜集处理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很适合学生自己去品读感悟。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昆、殿)等(8)个生字,(莱、痴)等(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光泽、鸟栖虫居)等词语。

3抓住课文重点词句, 引导学生通过感悟品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执着,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中的关键词句去体味语言、感悟文字,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五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预设的教法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整合图、文等各种资源,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预设的学法是:以读促思,读中体验,合作互动等,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六课时、学具教具安排 以上教学目标预计两节课完成: 第一课时:诵读与理解 第二课时:提升与应用

课前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好字典及相关资料

【这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明白白的 “着迷”——“迷恋”——“痴迷”为线索,对法布尔从小喜欢小昆虫展开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因此,第一课时,只是拎住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紧扣“迷”字展开故事的读与悟;第二条线索是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人,这和我们的《习作1》教学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因此,第二课时我抓住的是这一条线索,重点学习的是课文所写到的两件事,并且让学生知道写人应该用典型的事例来写,不要面面俱到。】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设置悬念,揭题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精彩的导课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课伊始,我先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追问:“读完这个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众所周知,质疑是创新的源泉,他会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此时,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疏导整理,即对提出的问题,简单易懂的让学生互相解答,主要的、关键的保留,便于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理解,学生可能会提出:“法布尔是谁?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等等,我随机板书重要问题。这往往是课文的重难点问题。这样的导入直接吊起学生的胃口,使他们迫切的想要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分三步走:

1带着好奇心趣朗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出示投影,检查自学效果

3分段指名朗读,读中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件事? 如此设计,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个个参与,人人奉献思维成果,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三环节 自主合作,品读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言语理解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两大板块进行教学,并不失时机渗透【默读方法?】的指导,呈现了一个真真实实的生本对话过程:

第一板块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主阅读: 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讲了法布尔的两件事,从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梳理出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板书出来,整体感知法布尔喜爱昆虫,做事专心。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环节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感情。

第二板块 合作交流,谈感悟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难以实现。”因此,我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相继进行点拨引导。

“同学们,从刚才三个词语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但除了这三个词以外,你还能从课文中哪段话、哪个句子、词语甚至字眼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先自己找出来,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和大家一起分享。” (1)出示描写法布尔终于找到“歌唱家”纺织娘的段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谈体会,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启发学生对“终于”一词展开想象,想象法布尔从听到“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到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期间会做些什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学生说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指导用词的准确。引导体会法布尔的执著,对昆虫的喜爱,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抓住纺织娘翠绿色、触角细长,体会法布尔喜欢昆虫。带着这些体会再来读句子,这样读就更深一个层次了。进而体会并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多次朗诵让学生感知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和钻研精神。

(2)出示描写法布尔捉小甲虫的段落。引导学生抓住“闪烁着金属光泽、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等词语体会小甲虫在法布尔眼中是多么的漂亮,通过“放进、包上、装进、打算??好好欣赏”等词句体会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珍爱。同时引发学生换位思考:同学们,假如你喜欢干某件事情,而周围的人不理解你,父母责骂你,阻挠你,你还会坚持吗?让学生说说自己会怎样做。并继续追问: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启发学生抓住“难过极了、丝毫没能阻止、没用的玩意儿”反复诵读,从而深深地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以及他的执着精神。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主要是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对昆虫的痴迷。

这一版块,主要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体会后在读,从而读出感受。小语专家高万同老师说:“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内隐的、润物细无声的语言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吸纳与发展语言,并形成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

第三环节 突破难点,感情升华

当学生被法布尔的对昆虫研究的执着和痴迷所打动时,我课件出示“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以加深学生对法布尔精神的理解。为了解决本课难点,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并加以适当的点播,引导学生懂得因为“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懂得一个人只有执着地追求,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激励学生培养自己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探索和钻研的精神。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课文生活化,让学生获得深刻体验,情感就此获得升华,再次深刻体会法布尔的执着精神。

第四环节 拓展应用,布置作业

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渠道,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渠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永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从课外渠道中进行语文学习。

1. 1.出示《昆虫记》的节选—卷心菜毛虫

2. 2.在音乐声中,教师用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介绍法布尔的一生,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这时,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情感得到近一步的升华。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3.作业: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这样的课外作业多角度拓展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法布尔

着迷 迷恋 痴迷

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