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真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75657c227916888586d714

考什么?

看大纲,是八本书,不需啰嗦,自己查

但要建立的不是书目,是学科框架中的知识块,例如:文艺学=文学理论(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文学史(古代、外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批评理论、文学评论)

就这个框架下可以列出一堆对应的书目: 理论类:

古代文论:权威的有郭绍虞的,但就备考来讲不推荐,太细太烦,推荐南开大学陈洪的一本《文学理论读本》,你也可以有其他选择。文学理论毕竟是舶来品,古代文论零散而没有系统,就文本来讲最重要的当然是《文心雕龙》《文赋》之类,你能读原著自然是更好。需要把握的是三点:对一个概念的流变过程,以及针对西方文论中概念的近似表达。例如:文以明道概念的流变;灵感对应的“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个别大牛的文论观(陈子昂,苏轼都考了)

西方文论:王一川的《西方文论史教程》,这本比较清晰,几个文论转向的归纳对梳理文论进化史很有帮助。学有余力的翻翻牛津通识读本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伊格尔顿《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目的是看发展流变的框架,从中你能看到大纲童版的文学理论所讲的文学是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具体在哪一环。

批评理论:王一川有一本批评理论实践教程,北大邱运华也有一本批评案例教学。选择其他的也都可以,从形式主义到新批评,结构到解构,心理分析到文化诗学到女性主义,这些都不会直接考,但了解这些还是很重要的。 文学史:

就按大纲的看就可以了,个人认为版本也不太重要,但大纲版本至少可以作为一个框架,即考试内容不超纲。有人觉得大纲的古代文学版本过于简单,但简不简单不重要,你要看考不考,你看看改革后的两年13、14哪一个古代的名解是超纲的,当然,就一些知识点利用其他版本拓展一下是可以考虑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个人侧重的是文学理论方向,看的理论比较多,美学比较少。 怎么考?

这里涉及到一个真题分析的问题。 两块:考法和分值。 附录2013年真题分析: 2013年试卷分析 610文艺学综合基础

一 名词解释30 净化(理论)

“狂飙与突进”运动(欧美史)

西厢记(古代)

新生代文学思潮(现当代) 《诗经》(古代) 二 简答60

简答曹丕《典论·论文》的主要文学观点(古代文学史,但和古代文论有所结合) 说说你对《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理解(外国文学史,#人物形象分析#) 简答莫言《红高粱》的叙事艺术(现当代#叙事艺术#,#大热点#)

以具体作品为例简答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文学理论,结合作品阐述理论,尽量丰满,单个往深度走,也可以两个) 三 论述60

论述陈子昂文学思想革新意义(古代文论) 以作品为例分析意境的特征(古代文论概念) 以作品为例分析艺术构思 (文学理论概念) 综上:文艺学综合

名解

文论观点

1(6)

概念 现代

1(6)

古代

2(12)

外国

1(6)

比较13、14的真题,你甚至可以发现一些对应的考法。例如:诗经对应楚辞,西厢记对应桃花扇,陈子昂的文论对应苏轼的文论。但猜的意义不大,最后阶段时间紧迫可以试试。 启发有几点:

1、不回避热点,13年的莫言(诺贝尔),14年的先锋叙事(余华、马原都出新作了) 2、不避地方性考点,14的桃花扇。

简答 1(15) 1(15)

论述 3(60)

合计 81 21

1(15) 27

1(15) 21

3、就两年来看每一个题号对应的知识块都是确定的。

4、就文学史来说人物形象、叙事、艺术手法这些都可能考,不太可能的是思想内容,这个真没有技术含量。 5、文学理论题目考的中规中矩,理论阐述加例子分析即可,所以有一种说法看好大纲就可以应付初试了,我也表示理解,仅仅是表示理解。 6、名解真的好基础,太偏的不会考。

需要说明的是10年大改革,13年小改革,13、14极具参考价值,10年之前的翻翻即可,主要是看看铺盖面,比如有考过一个沧浪诗话的名解,可用来查漏补缺。你可以详细的做一份14年试卷分析,比看一天专业课有价值多了,真的。

还有专业二13年是论文学与疾病,14年是论荒诞。

个人觉得14比13简单,这没什么好说的,考的平时阅读面,还有就是现场的破题,列提纲,要求4000字满多,但其实写不到,13年好像是3000差不多。投机的方法有,你要确信一个,你不可能写一篇考场作文,然后“文章惊海内”了,别想着观点多么独特、立意多高。你要想着让老师看到你的阅读量,尽可能地提及书名,作者,当然你别提《小时代》,提提《作为意志的表象世界》这类高大上的,提提理论原著的摘录,提提经典文学作品,如此甚好。 怎么答?

钱理群还是谁在一本书里讲过文学类考研的答题思路,要点就是六个字“要论述不要回答”。

要背的情况有且只有一种:当一些概念,特别是理论性的概念如“灵感”“艺术构思”出现时,比较可靠的是采用书本语言,但也就两三句话而已如。例: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作家在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积累和长期思索后,对所思主题形象或意念做出的突破性顿悟,其特点是非预期性、亢奋性和创造性。

再举个反例《诗经》这个需要背吗?你背背看,累不累啊。

答案是组织出来的,胸中要有一个框架,相当于一篇简单的小论文,从论点到支撑论点的论据再到小小的总结。如果是背的,先不论你背不背得下来课本原文,即便你背下来的也是断章取义,是零散的一个个点,好的答案是一张网,用线索勾连住各个知识点。线索可以是线性时间的。 例:让你谈谈对审丑的理解。 想想?

丑是?审丑的作品有?这么个思路就是零散的没有框架线索的死胡同。

如果你胸中有框架有线索,可以从古典主义排斥丑开始,到浪漫主义时期雨果认为美丑需对照,象征主义浪潮中波德莱尔刻意表现丑,再到批判现实主义对丑的揭露批判。

用来串联知识点的线索有很多,不光是线性的,也可以是横向比较的。

例:谈谈对灵感的认识(上面那个审丑的题有些偏我没事瞎想的一般不会考,这个就很正常了) 想想?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课本原话出来的,不能说错,但实在有些单薄啊,可以横向比较柏拉图和皎然、

陆机的观点啊。

疑问来了,我哪里知道柏拉图,哪里知道皎然,哪里读过陆机的文赋?对,我也没读完,可是对考试来说,我是带目的性去读的。

考试,即便考的是文艺学,真不是个文艺的事儿,有限的时间内寻求知识点的增量和线索的连贯,不是文学的问题,是经济学问题。就好像身边有一些专业课极强,却频频触礁英语未能过线的朋友,惋惜之余,也要反思一下很多事情靠的不是专业热情,是理性.

1.五年之内,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这是出题人出题的主体思路;

2.简答题三年之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毕竟专业考试的出题范围有限,考生可以结合前面讨论的复习方法来比较和分析;

3.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多多留意;

4.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这也是前面所提及的。 10年 综合基础

第一部分 各专业必做题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 1风骚 2文选 3杨朔模式 4意识流小说

二、简答题 每题10分

1《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2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3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的作用 41980年代问题报告文学的特点 三、简答

试举例说明灵感的独特作用 专业写作

以“文学与意识形态”写一个评论,题目自拟,2000字 11年 名词解释 1 文学风格 2 桐城派 3 问题小说 4 黑色幽默

简答题

1 文学批评的基本模式 2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3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色?、思想性? 记不清了 4 五六十年代散文的政治品格和审美倾向 论述题

1 说明骈文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2 任选一种文体,说明艺术特色,这个记不太清了 3 说明 三一律,说说三一律对当代影视文学的借鉴 分析题

分析王国维“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句话。 专业写作

论文学与孤独 2000字左右

12年

综合基础: 一、名词解释:(5*4) 1、三吏三别 2、样板戏 3、艺术构思 4、欧美骑士文学 二、简答题:(10*4)

1、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的艺术成就(好像是这个) 2、《说文解字》的内容及使用方法 3、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 4、举例简答艺术夸张 三、论述(20*3)

1、简述四六文的艺术特征及文学价值 2、举例简述文学的话语特征

3、举例简述“崇高”,“崇高”在当代写作有什么意义?说说自己的看法。(自我觉得这题最有量了) 四、分析(50*1)

分析鲁迅的一段话:“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会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

专业写作:论虚构,字数不少于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