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7-201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7-201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712f3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f2

光农业旅游;加强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世界地质公园。

2.建设邛崃山(西岭雪山-天台山)旅游板块。利用邛崃山系高山地貌资源、多样性的生物资源、温泉资源、气候资源等,开发雪山、温泉、森林观光度假、运动休闲、科考专项旅游产品,建设西岭雪山·花水湾国家级度假旅游区和天台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深度开发崇州、邛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安仁、平乐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打造国家级旅游名城名镇;抓住“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的契机,整合生态资源,打造大熊猫国际旅游品牌。挖掘邛崃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产品。

(四)打造城镇文化旅游产业区(网节点)。实施旅游城镇发

展战略,重点提升安仁、平乐、洛带、黄龙溪四大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继续打造青城山、友爱、虹口、花水湾、万春、街子等一批环境优美、文化特色突出、旅游业态丰富、设施完善的旅游型小城镇(见图五),以点带面,构建旅游产业网络体系。

(五)优化城郊休闲环城旅游区(外圈层)。

1.推进环城东花果观光休闲旅游板块建设。依托龙泉花果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结合“两湖一山”(龙泉湖、三岔湖、龙泉山)的规划,以洛带古镇客家文化旅游为支撑,整合国际桃花节、水龙节等节庆资源,突出休闲农业的体验性,打造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区。

2.推进环城南康体娱乐和民俗休闲旅游板块建设。整合双流黄龙溪风景名胜区、牧马山高尔夫球场、东山生态农业区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新津五津风景名胜区的文化资源,开发康体娱乐、民俗休闲旅游产品,将黄龙溪建成国家级旅游名镇。

3.推进环城西花木观光休闲旅游板块建设。利用温郫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资源优势,深度挖掘鱼凫城、望丛祠、鹃城遗址、古城遗址、芒城遗址等古蜀平原史前城址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生态农业发展,提升花木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将农科村建设成为国家级观光休闲旅游区。

4.推进环城西南生态度假旅游板块建设。依托朝阳湖风景名胜区(三湖一阁,即:朝阳湖、长滩湖、石象湖、飞仙阁),结合蒲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发展,打造石象湖生态度假旅游品牌。

5.推进环城北文化休闲旅游板块建设。依托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扩展北郊风景区,打造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区;整合毗河两岸旅游资源,将郫县与新都、青白江、金堂连片,整体打造河滨生态旅游带;整合宝光寺、升庵桂湖、“花园水城”、云顶石城等旅游资源,打造以宗教文化观光、水上运动休闲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带。

五、旅游业重点建设项目体系

在符合旅游产业布局的条件下,实施重点推进和错位发展,以项目为支撑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大熊猫生态世界、天府华侨城、成都极地海洋世界、石象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国色天乡”主题公园、中国雪山·温泉度假小镇、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项目、“金沙蜀郡”文化主题公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安仁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区(点);加快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建设,增加国际直航航线、航班,增强国际远程游客的进入性。加快成都香格里拉、美仑国际酒店、凯悦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建设,力争引进铂金级超五星级酒店,着力发展文化主题型酒店、经济型酒店、乡村酒店等特色酒店,切实优化全市宾馆饭店结构;加快文殊坊、大慈寺、宽窄巷子、“一品天下”、锦绣工场等一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美食旅游街区、休闲娱乐街区、购物旅游街区建设,建设成都旅游商品城和“道解都江堰”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完善城市旅游功能。

六、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

(一)强化城市旅游形象营销。强化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最佳餐饮旅游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促销,充分发挥西部口岸旅游城市功能和作用,推进国际与国内市场并重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营销策略,抓住“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和大熊猫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的契机,强化大熊猫作为成都国际旅游主体形象宣传,加强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遗产推介,以金沙“太阳神鸟”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为特质,塑造都市文化旅游记忆符号。

(二)建设旅游营销系统。建设旅游营销研究机构,针对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旅游需求差异,细分目标客源市场,制定营销战略;创新市场营销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城市形象营销、部门联合的行业协作营销、企业自主的产品推广营销机制;构建国内外主要媒体交流合作的宣传营销平台,建立成都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实现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交通企业与国内外旅游企业的市场对接。

(三)强化入境旅游市场营销。完善境外旅行商海外市场总代理制,针对主要客源国进行定向促销,重点对日本、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传统市场进行促销,巩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市场;加大对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客源国的促销;开拓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中亚五国、南亚印度等客源市场。加强区域联动营销,争取国家旅游局将香港-上海-北京-成都(“大香格里拉”)-贵阳-香港旅游线、欧洲-成都-拉萨-成都-欧洲旅游线和成都-格尔木-拉萨铁路旅游线纳入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切实提高入境旅游市场比重。

(四)创新市场营销方式与手段。建立信息与网络营销工程,形成“1+N”旅游信息促销网络化;实施城市形象与品牌推广工程,举办国际或全国性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强化主题年活动促销工作,制定年度旅游节庆活动促销计划;建立分销系统工程,形成批发商与零售商营销系统。

七、实施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修编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参照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客均旅游宣传经费标准落实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根据国际惯例保证入境市场的促销经费,并对重大旅游项目给予必要的土地、税收、基础设施的配套政策支持。

(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形成旅游业协调健康发展格局。强化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牵头协调作用,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

大旅游项目的立项、规划、建设方案由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统筹把关;按照旅游产业要素聚合的需要,以及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宣传营销的流程,统筹配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赋予旅游部门旅游要素变动的协调职能,抓好旅游产业规划、公共服务、重大项目、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政府可调控的社会旅游资源和旅游行政管理职能,创新区(市)县旅游与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和旅游景区运作机制。

(三)做强做大旅游企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搭建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组建成都文化旅游集团,对全市重大旅游项目进行导向性投入;支持文化旅游集团与境内外有实力的旅游企业组建旅游建设股份公司,合作开发重大旅游项目;制定扶持民营旅游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旅游企业的改制、改造,鼓励境内外知名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购并等多种途径进入我市旅行社、酒店、旅游汽车公司、旅游商品生产和旅游景区开发经营,培育和发展一批民营龙头旅游企业。除明确界定为公益性涉旅单位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应按照政企分离、事企分离原则,实行企业化管理。

(四)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完善旅游畅通工程。 1.改善中心游憩区旅游交通服务设施,增开市内旅游观光线路,加强特色旅游街区、旅游景区(点)、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旅游购物场所、娱乐场所等的停车场和停车泊位配套建设,增开近郊旅游景区(点)公交专线,实行旅游团队车辆和市内公交车同等使用交通优先道,提升公交车、出租车档次,整体提高城市旅游交通服务水平。

2.加强市域景区(点)的旅游快速通道建设。着重搞好崇州-刘氏庄园、花水湾-西岭雪山、崇州-鸡冠山、都江堰-翠月湖、都江堰-虹口-龙池、彭州通济-白鹿、邛崃-高何-天台山-平乐、金堂-云顶山、龙泉石经寺-龙泉湖等旅游公路改扩建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3.打通和改善区域旅游通道。改扩建邛崃-平乐古镇-天台山-上里古镇-碧峰峡旅游公路,改造邛崃-名山-雅安318国道,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