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收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舆情收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5ff80c52ea551810a68741

舆情收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舆情”,学理上的解释是指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既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人们内心的想法。它与舆论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舆论”一般认为是公开的公众意见。

一、网络时代的舆情的特点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网络言论实际上的“匿名制”,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表达社会政治态度的主要方式。而网络信息海量的内容、极快的传播速度、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点,很容易使人们受到网上传播的、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事项刺激,并迅速地把个人的态度通过网络手段“即时”地表达出来,因此导致现阶段舆情向舆论转化的时间越来越短、过程越来越容易。而一旦舆情转化成舆论,二者将发生相互的强化作用,愈演愈烈,从而对决策者的决策和行为产生制约。当一种合理健康的舆情变为舆论时,任何关注、理解、支持和顺应民意的决策者的行为,都会受到理解和赞扬;反之,任何躲避、推诿、扯皮、虚假和违背民意的决策者行为,将会被暴露出来并受到批评,也就是形成所谓的“舆情危机”,如果决策者不能正确应对,“舆情危机”可能很快变成一场群体性突发事件,甚至造成政府管理危机,引发更大的社会政治风险。

二、舆情收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目前,我们的舆情收集工作主要存在收集主体、收集渠道、反馈机制方面的问题。

首先,舆情收集主体缺乏整合。我们承担舆情收集工作的主体众多,有区委办、政府办、组织部门、宣传部门、信访部门等等,此外,街道办事处和信息直报点也负有社情民意收集职责,如此多的舆情收集主体,彼此之间却未形成联动,致使收集到的舆情要么重复、要么缺失,难以全面、正确的反映社会态度。而正因为有如此多的舆情收集主体,导致承担舆情上报工作的部门工作量大、重复作业,无暇再主动收集信息,使得上报至区委、区政府的舆情要么陈旧、与实际情况脱节,已经不能成为领导决策的参考;要么已经转化成社会舆论,给领导决策带来很大压力。

其次,舆情收集渠道不畅、被动。我们最主要的舆情收集渠道有以下几种:一是人大渠道,二是政协渠道,这两者都是通过代表或委员联系群众,收集舆情,提交议案;三是信访渠道,设立信访部门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四是调研渠道,通过上级领导下基层调研来了解民情;五是常规信息报送渠道,通过负有常规信息报送职责的部门,如办公室系统、宣传部门、街道办事处等反映社情民意。这些渠道,确实为区委区政府领导把握舆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上述渠道在收集、反映舆情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舆情收集不快捷。除办公室系统的信

2

息渠道和信访渠道较快外,其他渠道对舆情的收集和反映都因受程序、环节、层次较多的影响而很缓慢。二是舆情收集不纯真。上述五个收集渠道,除信访渠道更带有“原汁原味”外,其他渠道多是有针对性的收集舆情,报喜的多,报忧的少,存在的问题被层层“截留”、淡化,使领导难以了解真实情况。三是舆情收集不主动。上述五个收集渠道,没有一个渠道将收集、反映舆情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他们对舆情的反映都是派生性的、被动的、有限的、浅层次的。

第三,舆情反馈机制缺少监督。对于通过人大、政协、信访渠道收集到的舆情,一般通过人大建议或政协提案办理、信访件办理等机制,能够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并得到监督;但是对于办公室系统、组织部门、宣传部门收集到的舆情、基层上报的社情民意等,反馈一般是直接面对当事人,缺少第三者的监督或监督不及时,容易造成问题久拖不决或重复反映。此外,由于这些部门收集的信息量大,在呈报给领导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简化处理,因此,必然有大量的舆情得不到反馈。

三、加强舆情收集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舆情信息收集分析中心,畅通舆情收集渠道,接受公众监督

2003年,中宣部专门成立了舆情信息中心,及时收集并报送社会各界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

3

思想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倾向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等。目前,各地市都在探索建立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并做出了大胆尝试。我认为,舆情信息收集网络的主要结构应有以下几个部分:

区委、区政府 上级有关部门 政务网 舆情信息收集分析中心 专家组 街道及企业 宣传部门 各新闻媒体 社会舆情 信息员 各社区舆情 信息点、直报点 社会公众

1、舆情信息分析中心(以下简称“分析中心”),是舆情信息工作的神经中枢,发挥对直报点和专家组工作的支持和领导、对兼职舆情信息员和舆情信息点的培训和领导职能,主要负责舆情信息的收集、汇集、整理、修改、上报等工作,并承担政务网的建设和维护任务。

2、专家组,由区委、区政府政策研究部门和高校等社科研究力量整合组成,负责对分析中心提出的重大社会舆情进行专题调查,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推进,对社会成员的思想状况进行总体分析,对本地区社会舆情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不稳定因素展开实情分析和防治研究,形成舆情研究报告,为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