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现代文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51d0d1b14e852458fb578c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汇编

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着生命\。《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也曾是一位\独战多数\的英雄,然而他终于失去了理想,只是孤独地挣扎着,最后采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向社会进行盲目复仇,成了真正的\失败者\。《伤逝》中的涓生与子君在\五四\时期是勇敢地冲破旧家庭的青年男女。但同居后他们的眼光局限于小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爱情也失去附丽,子君只能回到旧家庭中去,最后凄惨地死去;涓生则怀着矛盾、痛悔的心情去寻找\新的生路\。鲁迅在这些小说中开掘的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道路的主题,在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3、独特的小说模式:看/被看的模式显示了鲁迅小说的客观时空狭小而主观时空开阔、从主题需要出发组织小说摆脱故事情节束缚以加强小说环境多义性和主题复杂性的特点。如《示众》《祝福》、《明天》、《阿Q正传》等,《孔乙己》中存在几重看与被看的关系,蕴含的意蕴丰富。《药》中,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模式进一步发展为吃与被吃。

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特征是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构成复调结构。这类模式抒写了人生中希望与失望的不断循环,内蕴着鲁迅\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和对于生命的悲剧性体验。如《故乡》、《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等。

《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怎样理解鲁迅小说“格式的特别”?)。《呐喊》创作于五四高潮时期,《彷徨》创作于五四退潮时期。《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成熟的标志。《呐喊》《彷徨》做到了格式的特别。

(1)在格式上,表现手法别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结构灵活变化多端,独特新颖而又不失继承传统,精炼、含蓄。

(2)在人物塑造上,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手法有画魂灵、重视细节、画眼睛、白描(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等,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祝福》《阿Q正传》“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用简洁的笔墨,勾画出心理世界。康大叔“眼光正像两把刀,刺的老栓缩了一半” 。祥林嫂“我真傻,真的”;闰土“老爷”;阿Q“我总算被儿子打了”;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鲁迅先生还采用个性化的语言、人物的心理独白来表现人物。如《狂人日记》和《伤逝》等。借助弗洛依德心理分析学说,通过梦幻与潜意识写人物的深层心理,如《弟兄》一文。以故事叙述人口气,从旁边描述人物心理活动。如《高老夫子》开头,作者以叙述人口气分述高内心烦恼的原因,展露了一个文化流氓的可笑可鄙的灵魂。

(3)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同时带有象征主义和心理分析色彩,如《狂人日记》。(4)在结构方面上,艺术构思独特,打破传统小说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采取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法,即把人物集中到既有地域文化色彩,又有深厚历史内蕴的公共场所里来展开情节,描写生活的片断,叙述“无事的悲剧”从而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深刻的主题。从总体上说,鲁迅小说情节展开大致有两大模式:看(吃)与被看(被吃)二元对立模式和归乡模式。

(5)在艺术风格上,白描为主,亦有抒情、讽刺等多种风格。(6)简约凝练的文学语言。在语言方面,形成新的现代文学语言:洗练、冷峻、峭拔、幽默。(茅盾语)

从《狂人日记》看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对整个旧制度作出历史性的总判决:\吃人\。(2)通过揭露被压迫者和小孩也加入\吃人\行列,深刻说明他们受封建礼教毒害之深,提出中国进行思想革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3)塑造出寄托作者崇高理想的\精神之战士\,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符合新的时代要求。

分析阿Q的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北京《晨报副刊》连载,署名\巴人\,取\下里巴人\并不高雅之意。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鲁迅塑造阿Q的目的就在于写出国人的灵魂。

⑵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经济上一无所有,政治上深受压迫,思想上受到毒害。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的表现就是:自尊自傲,自轻自贱,自我戕害,自我麻醉,自我安慰,自我遗忘。总之,阿Q虽然在现实中常遭受挫折和屈辱,但在精神上却永远优胜,总能得意且满足,所凭借的就是这可悲的精神胜利法。(阿Q善于用夸耀早已不现实的过去和渺茫的未来以解脱现实的苦恼,如\我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他根本不承认自己的落后与被奴役,沉醉在没有根据的自尊中。阿Q能甘居落后与被奴役地位,用自轻自贱来掩盖所处的失败地位,当他被人打了时,承认自己是虫豸,并从这种自轻自贱的\第一\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阿Q能以丑骄人,当别人说他头上的癞疮疤时,他认为别人\还不配\;当衣服上的虱子没有王胡的多时便很气愤。阿Q在遭遇假洋鬼子\哭丧棒\痛打的屈辱时,马上向弱者泄愤,欺侮小尼姑,在转嫁屈辱中得到精神满足。阿Q常用健忘来淡化所受的屈辱和痛苦,求爱遭赵秀才竹杠毒打,一会儿竟觉得\似乎一件事也已经结束\;画押画不圆还引以为憾,但一想到\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时,就心安理得睡着了。)当然阿Q性格中还有落后麻木等许多复杂的因素,同时也有自发的革命要求。

⑶阿Q形象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典型意义:其社会意义是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劣根性,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其历史意义是阿Q精神将作为镜子照射出还没有完全从人们头脑中清除的传统观念、封建思想;其生命意义是,精神胜利法的选择不能改变人的生存状态,为摆脱痛苦而做出的选择会使人更加绝望。

谈谈人生派小说家的共同追求与不同风格:⑴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认为文艺应是有益于人生的一项工作。所以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们被称为人生派小说家,\现实主义\是人生派小说家最主要的创作方法。

⑵叶绍均坚持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即教育界取材,着重描写小知识分子的生活,暴露旧中国教育的腐败黑暗,从这一特定的角度反映旧制度的腐败,成功地展现了\小人物\的生活及其性格特点、精神面貌,艺术上重客观写实,充满着一种冷峻的色调。其一,注重社会背景的描写,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与社会相联系,表明作者开始关注现实斗争;其二人物的思想境界有所提高,开始以正直、进步的正面形象出现在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抗性、斗争性。

⑶冰心小说试图反映并解答一些社会人生问题,显示了作家敢于面对现实、积极探索人生的勇气和热情,在暴露旧制度的黑暗、批判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和某些不合理的制度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冰心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主观感情色彩重,表现手法喜欢用白描。注重多种手法刻化人物,把人物塑造与环境描写相结合。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语言简洁流畅,典雅又有文采,风格清新委婉亲切细腻、含蓄蕴藉。

⑷ 许地山小说多从异域生活取材,充满了清新超逸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小说多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构思巧妙, 5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汇编

故事情节曲折多姿,富有浪漫气息,人物形象精神气质都是理想化的结果。因早年曾潜心研究过宗教史,深解佛、道、基督诸教三味,作品的主人公就都多少与宗教有些联系,都能坚韧地承受厄运,达观地消释种种烦恼,小说充满了宗教思辩色彩。许地山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宗旨出发,试图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某些看法和认识所以具有双重性的创作方法,浓重的传奇色彩宗教色彩、异域情调给人的审美感受却是奇异的浪漫主义色调。

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成就:(1)他的小说一部分属于\为人生\的\问题小说\,直接描写下层社会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的不幸遭遇。作者以人道主义为本,表现人生,批评人生,对城乡劳动者和下层知识分子寄予了真挚的同情和理解。(2)最有特色的作品是描写小市民知识分子灰色人生的作品, 他坚持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即教育界取材,着重描写小知识分子的生活,暴露旧中国教育的腐败黑暗,从这一特定的角度反映旧制度的腐败,成功地展现了\小人物\的生活及其性格特点、精神面貌。⑶艺术上重冷静观察、客观写实,充满着一种冷峻的色调,结构严谨,语言朴素精练。

冰心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问题小说的首席作家,冰心的小说创作贯穿了问题小说发展的全过程,为期最长、为数最多、影响最大。⑴冰心小说试图反映并解答一些社会人生问题,显示了作家敢于面对现实、积极探索人生的勇气和热情,在暴露旧制度的黑暗、批判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和某些不合理的制度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⑵在艺术上,主观感情色彩重,表现手法喜欢用白描。注重多种手法刻化人物,把人物塑造与环境描写相结合。⑶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语言简洁流畅,典雅又有文采,风格清新委婉亲切细腻、含蓄蕴藉。

许地山小说独特的内容与特色:(1)早期小说多从异域生活取材,充满了清新超逸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2)强烈的传奇色彩,小说多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构思巧妙。故事情节曲折多姿,富有浪漫气息,人物形象精神气质都是理想化的结果。(3)充满了宗教思辩色彩。早年曾潜心研究过宗教史,深解佛、道、基督诸教三味。作品的主人公都多少与宗教有些联系。都能坚韧地承受厄运,达观地消释种种烦恼。(4)创作方法具有双重性。他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宗旨出发,试图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某些看法和认识,浓重的传奇色彩宗教色彩、异域情调给人的审美感受却是奇异的浪漫主义色调。

2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思想内容:取材于作家所熟悉的乡土生活,以农民和农村题材为重点,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最广泛地展现了宗法制下的中国农村的风俗画面,推动了农民和农村题材大量进入现代小说领域,拓宽了新文学的创作空间。(1)描写农村的衰败、落后、闭塞状态,表现农民痛苦、不幸的生活是其共同主题之一。(2)着重揭示农民麻木的精神状态,表现传统观念和阶级统治对人民的精神摧残,继承了鲁迅以\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为目的

的创作观。(3)描绘农村愚昧野蛮的乡风民俗和落后冷酷的陈规陋习。(4)深刻地表现农村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艺术特色:(1) 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人物形象比较鲜明生动。(2) 注重地方风物、风俗的描写。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3)较为自觉的追求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王鲁彦诙谐冷峻;许钦文真切含蓄;许杰注重心理描写,气魄恢宏;废名追求意象朦胧,简约枯涩(ZP141《竹林的故事》);彭家煌自然朴实细腻;台静农粗犷简洁沉郁。乡土写实较多地描写了乡村风习的特殊性。他们的艺术风格大多与本土的民风融为一体。

以《沉沦》为例,谈郁达夫塑造的零余者的形象:(1)零余者就是指郁达夫小说中塑造的具有叛逆性格、追求个性解放、不满现实压迫但又茫然不知所措、在黑暗中苦闷彷徨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这些被挤出社会的小人物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地下的地位,但正直坦诚,与黑暗社会势不两立,不甘沉沦。(2)《沉沦》中的留日中国学生就是零余者的形象,作者通过这个形象,反映了\弱国子民\身居异邦备受民族歧视的屈辱,以及渴求友谊和爱情而不可得的失望与苦闷,抒发了盼望贫弱的祖国早日富强的心声。他反映了\五四\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思想状况,是\时代病\患者的真实写照,并准确地揭示了零余者忧郁症的社会根源,具有鲜明反封建思想。

以郁小说为例谈浪漫抒情小说的审美特征:郁达夫作为前期创造社的成员和骨干,创作伊始就推崇\自叙传\的主张,强调\作家的个性。\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个性。 (1) 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以自我作为艺术构思的中心。又称“自我写真小说”、“身边小说”。郁达夫的小说多取材于知识分子的生活。不论采取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的形式,作品主人公的生活命运大都有作家自己的影子,如《沉沦》。(2) 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以此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呈现出抒情性与散文化诗化倾向。又称“情绪小说”、“情调小说”。郁达夫小说的心理描写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他锐意发掘主人公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想意念,把这一切都毫不掩饰地袒露给读者。(3) 写梦与潜意识,运用意识流技巧,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派色调、浓郁的抒情色彩。郁达夫小说在大胆剖露人物内心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鲜明的感情评价,不过由于他所描写的人物多数是苦闷彷徨的青年,所以往往造成一种感伤低沉的情调。

以《沉沦》为例分析郁小说创作的特点:⑴在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中,郁达夫以他的自叙传小说的大胆坦率真诚忧郁真惊了文坛。⑵郁达夫小说贯穿着生存焦虑与挣扎化解的变奏,通过塑造“零余者”、揭示“时代病”,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对不公平的黑暗社会的揭露,表达了作者的反帝爱国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⑶其艺术特色是运用“自叙传”探索并丰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独特贡献,是创造了一种“自叙传”式的浪漫抒情小说,这种自叙传直接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写本人的经历、遭遇和见闻,以反映社会与人生。⑷主要特征是:散文化的结构(没有惊险传奇的情节,没有巧妙别致的构思,只是日常的普通的生活);自我的写真、感伤的抒情(不注重写事件,而注重写情绪,写心灵的历程,用充满浓烈感情的笔调去抒写,表现外界事物与内心世界的感应契合);流丽清新的文笔。

闻一多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爱国主义是闻一多诗作一以贯之的基本主题。⑴《红烛》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对祖国的怀念与赞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强烈的民族意识。表现出五四时期追求进取向上的风采。⑵《死水》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关切、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 愤慨之情。执著于现实的冷静态度。

艺术风格呈现浪漫主义色彩。选择恰当的形象托物抒情:⑴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形式整齐美观,节奏感强,词藻丰富,色彩明丽。⑵选择恰当的形象托物抒情⑶讲究字句的雕凿、锤炼。诗风严谨,讲究艺术性。

以作品为例谈闻一多的三美主张:(1) 闻一多1926年在《晨报.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他早期的新诗建设理论。 (2)首先强调诗必须有格律。 (3)其次强调新诗格律和旧诗格律相比的特点和优点。 (4)最后把新诗的格律理论总结为\三美\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如《死水》等艺术风格呈现浪漫主义色彩:⑴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形式整齐美观,节奏感强,词藻丰富, 6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汇编

色彩明丽。⑵选择恰当的形象托物抒情⑶讲究字句的雕凿、锤炼。诗风严谨,讲究艺术性。

徐志摩诗作的审美特征是什么?⑴徐志摩诗作提高了\五四\新诗的美学品位和读者的欣赏水平。⑵内容: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抒写歌颂、向往追求爱、美、自由,以及爱、自由与美得不到实现后的苦闷悲哀、失望颓废。真挚自然、热烈执着。⑶艺术特点:意境美——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音乐美——韵律和谐,自然流畅。建筑美——章法整饬,灵活多样。绘画美——词藻华丽,风格明丽。

总结出冰心小诗的特点:(1)内容上表现了“爱的哲学”, 歌颂了母爱、自然和童心,表现了对美好、纯真境界的追求,也表现了冰心探索人生的\零碎的思想\,抒写了自我主观情绪。(2)艺术上以感情和想象抒写诗意,托物喻理、借景抒情,成功地结合了抒情与哲理;(3)语言凝炼含蓄、典雅有韵,风格清莹秀丽、细腻委婉。

总结出湖畔诗人爱情诗的特点:1922年4月,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专心致志作情诗且形成流派特色,出版诗合集《湖畔》。他们的诗作大胆自然、直率真诚、清新可喜,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冯雪峰明快稚气,委婉别致,潘漠华凄苦愤激、直白大胆,应修人天真幼稚、细腻委婉,汪静之热烈纯真、天然清新。写作数量最多、观念最新、影响最大的是汪静之,出版有诗集《蕙的风》《寂寞的国》。

总结出李金发象征诗的内容与艺术特色:(1)内容上咏叹人生和命运的悲哀,咏叹死亡和梦幻,写爱情、乡情。颓废神秘、晦涩朦胧、感伤悲叹。(2)突出暗示,只用象征手法加以隐喻,不指明对象。反对直抒胸臆,通过象征的形象与意境,来表达微妙的内心感情及对社会人生和大自然的观察体验。(3)运用一些语言技巧追求\通感\,形成色、味、香各各官能交错的感应。(4)用新奇的想象与比喻表现情境。多远取喻,\发现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在诗的组织上常用省略法。打破常规逻辑,省略一般联想过程,以跳跃的思绪引发读者去展开想象。

评析李金发的《弃妇》:李金发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痛苦和悲哀,诗的开端勾勒出一个愤世、厌世、隔世的弃妇形象,继而便是一系列意象的叠印,表现世俗对“弃妇”的诋毁、不虞之诽以及“弃妇”的悲凄和惶恐。第二节则写“弃妇”在悲戚和苦痛的围袭中,仍追求纯净和澄明,期冀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然而,她的哀戚不为世俗所理解、所接受。第三节又是数个意象的堆积,铺缀出“弃妇”的抑郁、失望。最后一节则由失望滑入绝望。她彷徨于自己心灵的坟茔旁,并隐忍着热泪,不为世界之装饰。“弃妇”的悲情是作者的自况,更可以说是当时青年中惶惑、颓废甚至遁世心态的折射。《弃妇》是我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山之作。虽然失之艰涩,但不落窠臼。大量运用隐喻、象征等表现手法,造成奇特、瑰丽的意象;又运用蒙太奇技巧,将词与词互换、嫁接,将意象与意象剪辑、重组。

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为什么说郭沫若《女神》开一代诗风?以作品为例,说明郭沫若《女神》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特征)。

⑴《女神》中的诗形式极端自由,激情喷发,自我形象凸显,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开浪漫主义诗风,体现了新诗发展的历史要求,成为20世纪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⑵《女神》从多方面表现出了五四时代精神:思念祖国、渴望祖国新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抗、破坏叛逆和创造的个性解放意识;颂扬“劳工神圣”,歌颂赞美辽阔神奇优美的大自然(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在《女神》中与个性解放思想融为一体,表现为万物有灵、万物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

⑶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基础之上:在创作方法上,《女神》具有鲜明的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形象而奇特的夸张、新奇而生动的比喻、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在诗的形式上,《女神》成功地创造了不拘一格的自由诗体,代表着真正的诗体大解放,形式绝对自由、绝对自主。在艺术风格上,《女神》显示出雄丽奔放的崭新风格。《凤凰涅槃》等作品既雄浑豪放,又奇丽自然,富有艺术感染力。

试论《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泛神论”的诗化是《女神》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最重要的内涵。郭沫若的泛神论,来自多方面的影响。郭沫若自己说:“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现。我既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人到无我的时候,与神合体,超绝时空,而等齐生死。”郭沫若的“泛神论”以自我为中心环节,既伸向“神”,破坏着偶像崇拜,表达五四叛逆精神,又伸向“自然”,歌咏着生命更生,表达五四创造精神。1、是“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2、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3、是一个热烈执着地追求美好理想和个性解放,充满着历史乐观主义精神的现代人。4、抒情主人公已越出了“祖国意识”,有了“人类意识”。

丁西林对现代话剧艺术的贡献:丁西林剧作的特色是“优雅的喜剧”特色,创造了话剧史上独具一格的世态讽刺喜剧,开创了中国现代新喜剧,被誉为“独幕喜剧的圣手”。 丁西林话剧在三个方面做的比较好:一是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并转化为剧作中的喜剧趣味。二是其独幕剧的戏剧冲突基本模式。三是智慧与幽默的戏剧语言。1、独特的戏剧观念。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侧重于发掘人物性格、生活情态矛盾中内在的喜剧趣味。2、别出心裁的结构。结构巧妙,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匠心独运的结尾3、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语言简洁,富有幽默感。

田汉早期剧作的主题与艺术追求是什么?田汉早期剧作就体现出“诗人写剧”的浪漫主义特征:1、献身于对“真艺术”与“真爱情”的追求。2、表现“生之意志”、“生命的永远诱惑”。3、表现美(爱情、艺术)的幻灭和毁灭(摧残、扭曲)。《咖啡店之一夜》4、引人注目的“艺术家”形象系列。性格共性 :具有浓重的“精神至上”、“艺术神圣”色彩,多具“精神流浪汉”气质 。5、传奇色彩、抒情气氛、感伤情调。6、唯美主义的语言风格。《咖啡店之一夜》与《获虎之夜》这两个早期剧作就是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表现五四知识青年不满封建压迫的反抗性,歌颂了纯真的爱情;也反映了他们未找到正确出路时的感伤情绪,抒情气氛较重。

五四散文的几种风格类型:最为突出的是以下四种风格,鲜明地反映在这些作家的大部分作品里。(1)鲁迅杂文为代表的深沉峻厚的风格。杂文多带论驳性,讲求严密、锐利、深刻,即有幽默而作家自己是不笑的。(2)以周作人小品为代表的平和冲淡的风格。这类文章文字质朴,感情色彩不浓,给人以恬逸之感。讲求知识性、趣味性。(3)以冰心、朱自清散文为代表的清丽雅隽的风格。重描写, 讲求语言功夫,给人以清姿丽质之感。(4)以郭沫若、郁达夫散文为代表的奔放潇洒的风格,强调自由抒写,不重剪裁结构,讲求真挚,感情袒露。

周作人散文的主要特点:⑴五四时期周作人散文创作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但真正显示出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独特贡献,影响更大的,是“平和冲淡”的散文,五四时期的杂感、读书随笔及20年代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就属于平和冲淡的散文。⑵这类散文题材广泛、体无定式、任性抒写、随性而谈,广证博引、平和冲淡。⑶具有以下特点:选材平凡琐碎,别有情趣;引据中外古今,知识性强;行文舒徐自如,耐人寻味;风格平和冲淡,自然隽永;体式不拘一格,任性使文。 7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汇编

朱自清散文的主要特点:内容上⑴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反帝反封建的情绪。《生命的价格--七毛钱》。⑵写景、叙事、抒情,表现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亲人朋友的至情至爱,表达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心情。《荷塘月色》。艺术上追求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1)结构灵活、自然、精巧;感情真挚醇朴。(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3)善于运用比喻、象征、通感、渲染等多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4)语言朴素清新,笔调自然流畅,节奏跌宕有致,风格凝炼典雅,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将散文艺术推向了美的极致。

左联的贡献有那一些?(1)促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广泛译介、传播和运用,并最终使之成为中国社会主流话语;(2)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3)推进了文艺大众化运动,进行了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反思了\五四\文学孤芳自赏的弱点,适应争取和解放工农兵大众的目的,努力促进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4)提倡和发展了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艾芜对现代小说创作的特殊贡献:开拓了现代小说的题材领域,描写了滇缅边境地区和东南亚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边地和异域的风光、情调。艾芜描写这类题材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都是现实主义的,都是边地被挤出社会、被正常“世界抛弃”的人,如盗马贼等,艾芜写出了他们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二是背景往往是险山恶水、高山深林,带有传奇色彩、抑郁情调,呈现出浪漫主义风格。淡淡的哀愁,辛酸的行程,绮丽的风光,野性的意象,交织成一幅南疆风情画面。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基本特点: 1、纯喜剧的讽刺风格。不是幽默、自嘲、调侃。2、戏剧化的情节结构。以动作、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依靠戏剧性细节和矛盾来结构小说,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 3、漫画式的讽刺手法。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强调作突出夸张变形,以传达出是非观与价值观。如华威先生、老包4、自相矛盾的讽刺技巧。让人物自己的言行来揭示出他的另一面。5、明快洒脱的讽刺语言自然生动,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突出了人物性格。6、冷静客观的讽刺笔调。注重在人生一瞬间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出人物线条,这样就显得明净而不驳杂,能抓住人物的灵魂夸大他们的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现代派小说在内容上:(1) 在题材选择上,新感觉派小说侧重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2) 在人物刻画上,注重心理分析,注重开掘和表现潜意识和变态心理。对人的“精神内海”的表现,有新的开掘。醉心于表现二重人格。(3) 在艺术表现上,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的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刻意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将人的主观感觉和印象渗透到客体的描写中,创造一种\新感觉\和主观感觉化的新现实。善于运用通感和比喻。借用电影的表现手段,采用跳跃性的蒙太奇手法和意识流手法。(4)有某种悲观绝望、颓废色情的倾向。

分析莎菲女士形象:(1)莎菲是丁玲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主人公, 她是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青年。她所追求的理想的两性生活是灵与肉的统一。(2)她希望爱她的人能够理解她,精神上得以相通。她嘲笑禁欲主义,主张大胆的性爱,但她知道她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陷入深深的痛苦但又不知出路何在。她是孤独的无力的,只好玩世不恭。 (3)莎菲形象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她的大胆的爱情追求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但她的追求仅止于个性解放,并且孤独无力,并没有找到妇女解放的真正归宿。作为一个矛盾人物她有可能走向革命也有可能堕落。

分析吴荪甫形象:(1)吴荪甫是《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是三十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是全书一切事件和人物的联结点和矛盾斗争的中心.(2)吴荪甫有才能智慧,有经营本领,有雄心壮志,有胆量气魄,敢作敢为,刚愎自用。(3)性格中有凶狠、残酷、反动,表现在镇压工人运动、为了做投机生意与蒋汪两派来往密切上。(4)性格中还有脆弱阴暗、色厉内荏。 总之是一个具有鲜明阶级、民族、时代特点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子夜》通过吴荪甫的艺术塑造,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三十年代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艰难处境和必然破产的历史命运,暴露了他们的两重性的阶级特征,揭示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子夜》的艺术特色:⑴《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里程碑,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革命文学)的重要成果,社会分(剖)析小说的代表作品。《子夜》的艺术特色如下:⑵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宏伟严谨的艺术结构(开端—主体—结尾);⑶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细腻而传神的心理描写、间接描写与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显示人物性格、典型环境的配置和浓郁的氛围的烘托;⑷语言简练细腻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

为什么说茅盾的小说是社会分析小说的代表作品?社会分(剖)析小说是指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写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1)茅盾在从事创作前就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这为他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具有开阔的社会视野和深厚的社会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促使茅盾成为具有社会科学家气质和特点的小说作家。(2)茅盾所创作的小说是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命题出发,立足于社会现实,表现人生,反映时代,具有编年史的特征,让人们去探究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3)他在30年代所写的一系列小说,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对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分析,通过塑造一系列人物典型,展现了30年代中国都市、城镇、农村的面貌,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时代性,因而茅盾是一位引人注目的社会分析小说家。

分析祥子的形象,你是如何理解祥子的悲剧及其意义的?(1)祥子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2)他从农村流入城市,保留着农民的优秀品质,勤劳、要强、善良、自尊、诚实。(3)买车又丢车的三起三落,不仅使他经济上受到打击,而且动摇了生活的信念。(4)不如意的婚姻,对婚姻造成严重摧残,小福子的死,更使他走向堕落。(5)祥子的典型意义在于对旧的社会制度的揭露和对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否定以及揭示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突出老舍作品“京味”构成的主要因素):⑴题材选择上,地方色彩与市井气息浓郁。 ⑵语言运用上,自然流畅,朴实洗炼、浅明幽默。 ⑶结构方法上,构思严谨,情节紧凑,布局妥帖。 ⑷人物塑造上,心理描写丰富、多变、细腻。⑸作品中的“京味”主要体现在“俗”与“白”上:“俗”指描写普通的市井生活,写风俗民俗,小说具有浓郁的市井风味和北京地方色彩。“白”指语言的朴实,用北京大白话融合欧化句法,自然平易,俗而能雅。“俗”和“白”,是老舍艺术上有特色的部分,归根到底,在于他对北京人民生活和语言的熟悉。

分析觉慧、觉新的形象:觉慧(1)是巴金小说《家》中的主人公,是作家寄寓着美好理想的一个人物。他是在\五四\新思想的影响下,第一个从封建家庭中冲杀出来的\幼稚而大胆的叛徒\。(2)对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封建婚姻制度嫉恶如仇,他向往自由,大胆叛逆而又勇于探索和追求。他的一系列行动都体现了觉慧的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的大胆叛逆行为。(3)当然,觉慧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他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也带着时代和家庭出身加给他的烙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