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一轮助教助学内部讲义01: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高三一轮助教助学内部讲义01: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46421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2

主要看存在的差距;如果是消费内容的对比,主要看消费结构的合理性。 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是一种什么关系?对企业有何启示? (1)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要的活动。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体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2)同一消费行为不一定只是由一种消费心理引发的,也可能是多个消费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3)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采取的策略:①在产品制造环节,提升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形象设计及个性化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等;②在产品销售环节,注重促销要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 ●同一个消费行为不一定只是由一种消费心理引发的,也可能是多个消费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 ●消费完全是消费者的个人行为吗?

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支配和影响,人的消费心理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客观因素和个人性格、爱好、兴趣等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个人的消费行为既是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社会客观条件在消费上的反映。

●消费心理的形成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客观因素:

①经济因素: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②社会因素: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个人消费会受社会整体消费因素的影响。 ③文化因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客观因素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性格、爱好、兴趣等。 ●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区别。

(1)实质不同:从众心理的实质是“从”,消费者受到别人的意见和行为的影响,出现“随大流”的现象;攀比心理的实质是“攀”和“比””,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模仿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

(2)目的不同:从众心理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缺乏主见的表现;攀比心理的目的是炫耀。 (3)态度不同:从众心理消费可以“从”,但不能盲从;攀比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能“攀”和“比”。

消费心理具有复杂性,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都会影响个人的消费心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多种心理综合影响消费行为。 ●什么是“合理消费”?

合理消费包括消费水平的合理和消费结构的合理。消费水平的合理是要求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应与自身的收入相适应,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过度超前消费,不抑制消费;消费结构的合理,就是要求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要合乎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合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5

●不能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消费。因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抑制消费,只是反对铺张浪费,是提倡合理利用资源更好满足个人成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明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这种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量入为出的消费与信贷消费,无优劣之分。要看国家经济运行情况和每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及预期情况。如果经济运行及预期不太理想,家庭收入不稳定,未来收入预期不看好时,适宜采用量入为出的消费,而当个人收入稳定且预期收入较好时,则可采用信贷消费。

1.影响居民消费的根本性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 )

分析:错误。影响居民消费的根本性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要注意区别根本因素和主要因素。 2.物价越低,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

分析:错误。不能绝对地说,物价水平越低,居民消费水平越高;物价的持续下跌,也会影响生产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 3.社会保障的健全增强人们的储蓄意愿。( )

分析:错误。社会保障的健全增强的是人们的消费意愿。 4.恩格尔系数减小,意味着居民食品支出总量下降。( )

分析:错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会逐步减小,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下降。但恩格尔系数减小,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总量减少;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的同时,食品支出总量一般会增加。 5.发展资料消费就是精神文化消费。( )

分析:错误。发展资料消费可以表现为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劳务消费。 6.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

分析:错误。判断贷款消费是不是超前消费,关键在于消费者在贷款时是否充分和科学考虑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若借贷是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这种消费就属于适度消费;相反,就是超前消费。

7.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

分析:错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中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上升,但仍以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为主。

8.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

分析:错误。盲目从众和过分的标新立异,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是不恰当的;同时,人们普遍认可的商品往往具有其突出的优点或特点,而个性消费也会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工艺的出现,所以对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要区别对待。 9.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超前消费。( )

分析:错误。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从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经济实力出发,防止超前消费。同时,又要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适当扩大消费需求,防止消费滞后。

10.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

分析:错误。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6

1.为什么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1)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2)消费水平提升,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3)消费水平提升,有利于优化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促进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减少对外依存度。

2.如何扩大内需,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3)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5)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疏通流通环节,促进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使消费者乐于消费;改善消费环境,使消费者方便消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消费者放心消费。 (8)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3.价格、消费、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

(1)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升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降低,居民购买力提高。价格变动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趋向。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从而刺激消费,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

(3)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的有益补充。国家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物价,从而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与生产:合理的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27

【热点提能】

1.认知我国当前的个性化消费与消费升级

随着收入水平、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行为更加成熟,消费需求更加复杂,消费心理更加稳定,人们购买商品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的需求,而更加看重商品的个性化特征,希望通过个性化消费来体现自身的品位和价值。

中国个性化消费增长与消费升级趋势“不期而遇”,有专家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个性化升级的新消费时期”。这一时期的鲜明特色,就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重构人货场的关系,通过消费者需求升级推动商品生产和服务升级。与此同时,消费结构、消费需求、消费渠道和消费理念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在消费结构上,侧重于发展性、服务性的消费方式,用户的个人体验变得更为重要;在消费需求上,个性化、品质化的用户需求尤为突出;在消费渠道上,注重线上线下联动的经营模式;在消费理念上,个性化、绿色健康、便捷高效、重体验成为关键词。

2、新消费的5大消费理念

品质生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标准化模仿型消费向多样化理性消费转变,无论是刚需,还是非刚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互动体验:随着技术和产品的迭代与演进,消费场景中的互动体验也日新月异,实体、虚拟、虚实结合等

互动方式,使消费者的互动体验过程更为丰富、立体;

个性定制:由于受到审美喜好、教育文化、生活习惯等影响,以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自我、内涵的体现,个性、定制成为消费市场中不可忽视的现象;

便捷高效:手机支付、移动应用、外卖等快速发展,在不同程度提升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效率,为消费创造了更加便捷的服务环境;

绿色健康:从低碳出行,到有机食品,再到运动健身,无不折射出人们的绿色环保、健康养生的生活志趣,绿色健康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品质生活、互动体验、个性定制、便捷高效、绿色健康,是新消费的5大理念,它们相互依存,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决策,也影响着供给侧的未来发展。 新消费是持续消费升级背景下的“相对新”,指的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重构人货场的关系,通过消费者需求逆向推动商品生产和服务提供,同时,消费场所多样化、消费方式全渠道化,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场所;在新消费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消费需求、消费渠道和消费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3、培育强大国内市场,需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同时发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总体上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居民,具备强大的购买力。然而,当前我国内需市场培育效果不甚理想,居民消费需求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内产品供给质量参差不齐,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海外代购市场持续升温侧面反映了我国消费市场在某些方面无法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第二,国内市场区域分割现状并不乐观,地方保护主义使得部分企业无法通过有效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进而使得市场长期处于高成本、低品质的无效竞争状态,既不利于企业供给能力与供给质量的提供,也损害了消费者福利;第三,国内收入分配以及消费结构支出不平衡导致我国居民整体的平均消费意愿下降。一方面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裁员和降薪使得一部分从业人员实际收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