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作品读后感[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刘墉作品读后感[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cb5918471fe910ef12df8e1

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家庭的规矩、课堂的纪律、学校的规则、社会生活中的秩序等都需要遵守,如此孩子也许会理解为什么课堂中不能随便讲话?为什么每天要仪表整齐穿着校服?为什么等车要排队?等等。当孩子理解了规则的重要性并且愿意遵守规则时,那么规则不仅仅是约束还会成为一种前进的推动力。所以学生既然千差万别,那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例如《在萤窗小语》中的《怀疑》一文中他这样写道:“我们常用‘怀疑’这个词。怀疑使科学家推翻以前的定律,怀疑可以使兄弟反目、夫妻仳离,也可以使科学进步、思想成熟。古人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又说:‘疑人莫用,用人莫疑。’对于知识我们应该有怀疑的精神;对于朋友,则当采取信任的态度。”看到这里我想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是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吗?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在与传授知识的多少,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况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作为教师,教学中因为种种因素的制约,难免会有疏漏之处。因此,学生发现并指出教师的错误也是很正常的。敢于质疑,这是学生会学习的表现,对此如果我们板起面孔置之不理、不了了之或讽刺挖苦,一定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我们换一种处

理方式比如可以对学生说:“那你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释呢?”或者说:“你的提问是有道理的,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所以一时也不能给大家作出科学的解释。课后大家再去查找一些资料,下节课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在课堂中我们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调动学生与老师一起追寻答案,鼓励学生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而且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学相长大有裨益。

就是这样一本简简单单,直直白白的书,讲述的却是贴近生活的一本书。

《我不是教你诈》是刘墉众多作品里面最成功的一部之一。现实、真实、有力度,是这部作品的一个亮点。书中的一些片段值得细细品位。例如:“在批评任何人之前,都应该想想,是他这个“人”与你对立,还是因为他今天的职位和立场,使他不得不与你对立。进一步想,如果有一天,他卸下这个工作,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 “这就是所谓的“对事不对人”!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良知,每个人都有眼睛会看、耳朵会听。一个人似乎没有良知,也似乎不看不听,很可能不是“他”的原因,而是因为他处的‘位置’”。 “一个成熟的人一定要知道——在看别人立场的时候不可忽略那个“人”。绝对不要用立场否定人或否定人性”。

“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理所应当,有着太多太多的不

以为然。从小父母师长就叮嘱我们,要做好人要做大事,教导我们亲近好人,远离坏人,我们也就学会了人的“二分法”——好人、坏人,不论看电影、比赛或玩游戏,自己想在心底划分出坏人与好人、敌人与“我们”。问题是当我们长大了,进入社会,才渐渐发现这“二分法”的不适用。原先认为是“我们这边”的朋友,可能成为致命的敌人;本来恨之入骨的敌人,却表现出令我们惊讶的“善良面”。我们却不曾想到:他们也是人,人都有人的弱点,有善有恶,不是绝对的。” 无可否认,书中暴露了许多人生的丑恶面。问题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有黑暗与光明,而且几乎对着光明的东西,后面都有着黑影,甚至光越亮,影子越黑。既然是《人生真相》,当然有好有坏,而且好中见坏,坏中见好。实际上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时,是不是应该引导孩子们既看到人性的亮点,也看到人性的黑暗?是不是引导孩子们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社会?

在掩卷深思之余,我想教师这份职业有着它的特殊性,每天要面对学生、家长,每天面对繁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有时候真是身心疲倦。但生活要继续,工作要继续,所以我们应对自己有爱,对家人有爱,对学生有爱,对他人有爱。我想我们可以试着用“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去拥抱这个世界。

感悟生命

经好友介绍,我开始读一个台湾作者刘墉的作品,他独树一帜的见解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使我对生活、成败、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有人说刘墉的作品太现实,太冰冷,没有人情味;有人则说刘墉的作品全是人世间情、爱的体现,但又太富于幻想了;在我看来,他的作品是刚柔并济的。他的作品融合了生命蓝图的色彩,是生活中跳跃的音符,更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展示了人生百态,令我饱览了大千世界的万紫千红。

作者刘墉热爱生命,在作品《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中,寄托了他对新一代年轻人的祝福与期盼,点亮了年轻人的心,启迪着年轻人的认识。 从书中我感受到成长是关怀,关怀身边的亲人、朋友??,乃至自然万物,因为他们都用同一种爱关怀着你,一样爱着你。我们都很幸运,生活在今天这个物质相对富余的时代,年少的我们吃穿不愁,但同时社会也让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幸运儿”看到了一些勾心斗角、口蜜腹剑的黑暗。竞争是社会的生存法则,为了生存,人们必须竞争。在此过程中,人往往失去善良的本性,但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在繁重的工作、激烈的竞争中,感受生命的绽放、四季的交替、日月的盈虚,把握心灵刹那的颤动,你会发现世界是那么的广袤,生命是多么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