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按章节辅导题7第七章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按章节辅导题7第七章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beac8ae53a580216fcfeaa

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

一、选择题

1.单室模型口服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 ( ) A. FX0/(KV) B. X0/(KV) C. FX0/K D. FX0/V

2.药物动力学中,AUC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通常所用的计算方法是: ( ) A. 梯形法 B. 残数法 C. 拉普拉斯变换 D. 亏量法

3.以下学科中不属于药物动力学相关学科的是: ( ) A. 生物化学 B. 药理学 C. 生物药剂学 D. 临床药学

4.以下给药途径中与公式C=k0(1-e-Kt)/(KV)相符的是: ( ) A. 静脉注射 B. 口服给药 C. 静脉注射与滴注 D. 静脉滴注 5.以下给药途径中,与公式C=C0e-Kt相符的是: ( ) A. 口服给药 B. 静脉注射 C. 静脉滴注 D. 静脉注射与滴注

-1

6.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 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 ( ) A. 4 h B. 1.5 h C. 2.0 h D. 0.693 h

7.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 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8.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为: ( )

-Kt-Kt

A. C=k0(1-e)/(KV) B. C=C0e

-Kt-Kt

C. C=k0(1-e) D. C=( k0-e)/(KV) 9.下列关于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 B.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

C.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D. 与首次服用的剂量有关

10.为迅速达到血浆药物浓度峰值,可采取下列措施: ( ) A. 每次用药量加倍 B. 缩短给药间隔时间

C. 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 D. 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11.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 ( ) A. 时间 B. 毫克/时间 C. 毫升/时间 D. 时间的倒数 12.静脉注射与静脉滴注同时给药适用于: ( ) A. 吸收慢的药物 B. 半衰期短的药物 C. 吸收迅速的药物 D. 半衰期长的药物 13.以下特点中不属于隔室模型理论特点的是: ( ) A. 抽象性 B. 随意性 C. 客观性 D. 近似性

14.公式C=k0(1-e-Kt)/(KV)中,K0的意义为: ( ) A. 静脉滴注速度 B. 肾消除速率常数 C. 吸收速率常数 D. 总消除速率常数 15.单室模型中,参数tmax=2.303lg(Ka/K)(/Ka-K)属于以下给药途径中的: ( )

- 1 -

A.静脉注射 B.口服给药 C. 静脉滴注 D. 静脉滴注与注射 16.下列关于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 B.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

C.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D. 与首次服用的剂量有关

17.用尿排泄速度法计算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排泄速度的对数值对集尿的开始时间作图 B. 用排泄速度的对数值对集尿的中点时间作图 C. 用排泄速度的对数值对集尿的终点时间作图 D. 作出直线的斜率是尿排泄速率常数 18.已知某药物的t1/2=3.5,则该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为: ( )

-1-1

A. 2.426 h B. 0.198 h C. 0.426 h D. 0.198 h 19.静脉滴注给药时,药物进入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为: ( ) A. 零级过程 B. 一级过程 C. 非线性过程 D. 二级过程 20.关于用亏量法计算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整个集尿间隔应该长达半衰期的3到4倍 B. 整个集尿期间的的任何一份尿液不得随意丢弃 C. 对于半衰期长的药物,该法优于尿排泄速度法 D. 在图上决定一个点,只要连续的两份尿样就可以 21.关于隔室模型理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隔室模型理论把机体看作一个系统,药物在该系统中量的增长、消退,是根据动力学原理进行的

B. 单室模型把机体看作一个隔室,药物进入其中后迅速分布达到平衡 C. 双室模型中,各外室与中央室之间有药物交流,是双向可逆过程 D. 双室模型中,一般将血液或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划分为周边室

22.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中,α的意义为: ( ) A. 吸收速率常速 B. 慢配置速率常数 C. 快配置速率常数 D. 消除速率常数 147.下列关于稳态血药浓度叙述正确的是: ( ) A. 药物不管采用何种给药方式,总存在稳态血药浓度

B. 当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药物的吸收速度等于药物的消除速度 C. 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和给药速度无关 D. 只有在单室模型药物中,才存在稳态血药浓度

-0.46t

23.某药静脉注射后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为:C=78e,则该药的t1/2为: ( ) A.1.0 h B.1.5 h C.2.0 h D. 2.5 h 二、填空题

1. 理论把机体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隔室组成,而药物在该体系中量的增长、消退,是根据动力学原理进行的。

2. 隔室模型理论中,各外室与中央室之间有药物的交流,是 过程。 3. 隔室模型的划分具有一定客观性,它是从 特征来划分的。 4. 药物动力学运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在各隔室间的转运过程是依

- 2 -

据 。

5.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间的比例常数称为 。 6.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以一定量的原形药物通过尿排出,排泄速度的对数值对时间作出的直线的斜率是 。

7. 肾清除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从肾中排泄掉的药物相当于 的体积数。

8. 某些药物当剂量增加到一定范围以后,生物半衰期随着剂量增加而延长,这些药物在体内的清除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通常可用 来表征。

9. 药物的体内过程比较复杂,在一些因素为一恒定值时,这种转运过程近似一级,或从客观上表现出来为一级过程,故常称为 。 10. 公式dX/dt=-KX中,K为 。

11. 公式dX/dt=-KX中,“-”号表示 。 12. 公式lg(Xu-Xu)=lg Xu-Kt/2.303中,Xu-Xu项常称为 ,或者称为亏量。

13.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时,用尿排泄速度法求K时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性很大,有时数据散乱难以估计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克服这一困难,可采用 。 14. 药物动力学中,AUC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通常用 来求算。 15. 单室模型口服给药时,为计算药物的吸收速率常数Ka,常采用 。 16.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时,当输入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时,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浓度,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 。

17. 与单隔室模型一样,在多隔室模型系统中,药物的消除和室间药物的转运均假设符合 。 18. 多剂量给药,公式C=C0(1-e

-nK?

)e/(1-e?)中,?是指 。

-Kt

-K

19. 作为缓、控释制剂,在多剂量给药后,用 能更准确地反映它们药物释放那个快慢。

20. 具有 的药物,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不成正比,因此估算其生物利用度时不能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来估算。

21. 药物在血中浓度的时间过程曲线通常可看作为统计的分布曲线,可用 进行分析。 三、判断改错题

- 3 -

1. 由于机体的生理特征,隔室模型主要是链状隔室模型。 ( )

2. 如果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高于在其它体液中的浓度,则计算出来的表观分布容积值将会偏大。 ( )

3. 按照常用剂量情况下,对大多数药物来说,其吸收速率常数常常大于消除速率常数。

( )

4. 单室模型口服给药时,使用残数法的主要目的是求算药物的总消除速率常数。 ( )

5. 当临床上以恒速静脉输入药物时,药物进入机体的速度与浓度无关,此时即为零级过程。

( )

6. 稳态平均血药浓度是一个多剂量给药情况下非常有用的参数,所谓平均就是最高值与最低值的代数平均值。 ( )

7. 凡具有非线性消除的药物,除非在浓度极低时,否则其生物半衰期并非为一定值,它随着浓度增高而延长。 ( )

8. 具有非线性消除的药物,生物利用度不能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来估算。( )

9. 在多隔室模型系统中,药物的消除设想为表观一级过程进行,而且室间的药物转过程亦假设符合一级过程。 ( )

四、名词解释 1. 药物动力学 2. 生物半衰期 3. 肾清除率 4. 波动百分率 5. 零阶矩 6. 一阶矩 7. 药效学 8. 速率常数 9. 表观分布容积 10. 稳态血药浓度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