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课标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3新课标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7f6946cf84b9d528ea7a70

①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 ②水库: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③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 ④开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 4.旅游活动问题

①环境污染;②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③对背景环境的破坏;④对文物古迹的破坏;⑤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5.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

②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a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表植被稀少;c黄土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

③治理的措施: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④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①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②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影响干旱的因素(参考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的笔记))

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③治理措施:(参考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 ④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

33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地理答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表述:(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4)土壤盐碱化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 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③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④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⑤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

①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②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

③治理措施:a控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调水 (6)赤潮

①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④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 c 影响海洋旅游业。 (7)咸潮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气候) 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34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8)温室效应问题:

①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②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B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a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b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c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③产生原理:CO2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④解决措施:

A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于 B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C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9)森林减少问题(参考地理必修三“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0)湿地日益减少(参考地理必修三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①湿地形成的条件 ②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十一)海洋地理专题(自己根据课本归纳)

1、影响海岸线进退的因素有哪些

2、描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及其判断依据,并指出各种海岸类型的开发利用方式 3、读图说明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4、运用海底扩张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 5、比较海底地形岩石年龄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6、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并纳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7、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并归纳海水盐度分布规律

8、河流入海口在枯水季节和丰水季节等盐度线分布有何特点,并说明原因 9、分别说明波浪潮汐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10、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分别说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原因。

(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①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35

②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③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④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3)洋流对海上交通的影响

21、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②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其它知识小专题: 1、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应明确经济部门包括那些。地区应发展的经济部门主要包括工业(矿业、农矿产品加工业、出口加工业、新兴工业等)、农业(农林牧副渔业)、旅游业等。 典型例题:2010年龙岩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第37题第(4)小题 读广东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根据当地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试述该地区经济发展方向。

3、分析有关地形地貌

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要点:①是否在板块生长或是消亡边界;②内力作用是否形成褶皱和断层③在哪个地理背景,主要是何种外力

举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怎么样形成的?

答:板块挤压隆起抬升,地势高;雅鲁藏布江深刻侵蚀下切。 4、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描述: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