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城总体规划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枞阳县城总体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5cbe7f4b73f242336c5f7d

县域面积1808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全县辖14个镇8个乡。包括枞阳镇、山镇、汤沟镇、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横埠镇、项铺镇、钱桥镇、麒麟镇、义津镇、浮山镇、官埠桥镇、铁铜乡、凤仪乡、长沙乡、钱铺乡、金社乡、白梅乡、白湖乡、会宫乡、雨坛乡。

2、城市规划区 3、中心城区

六、规划思路与重点

(一)规划基本思路

1、“强化中心城区地位,统筹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城乡融合”的理念,统筹配置各项资源,形成融合一体的城乡空间体系,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确定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城镇群体和特色突出的产业布局,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布局,建设区域、城乡一体化设施网络,实现基础设施城乡统一规划及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2、““组团模式”和 “产业园区”——打造良好的空间形态

合理选择城市建设标准与模式,调整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组织和配置各项用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释放新的产业发展空间。确定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向,整合空间利益,消除体制障碍,解决整体与局部利益的冲突。

确定城市用地布局,影响城市居住、就业空间分布和居住环境品质;确定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发展目标与布局;确定城市交通政策与交通服务供应;创建一种适应枞阳县城市发展、体现特色的空间结构模式。

在做强中心城区的前提之下,形成“组团”的花园式城市形态。在工业化大力发展的阶段,整合资源,通过三大产业园区的建设带动城市空间重组。 3、“和谐宜居”和“魅力之城”——提升城市品位

运用“和谐住区”理念,合理布局城市生产、生活功能区划,创造宜人的居住与生活环境,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和完善,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于一

体的城市合理区域。

融通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形成山—水—城—田交融一体的大地景观基底条件,彰显枞阳县的景观风貌特色。

强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境界,将枞阳县的山景、水景、城景作为城市特色进行保护和展示,重点做好“山水文章”,建设魅力城市。 4、“低碳节能”和“生态安全”——关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公共安全

规划要贯彻生态环保与城市发展并重原则,将城市引导到生态环境良好、低碳节能的发展轨道中来;同时注重城市综合防灾系统的规划建设,使城市能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能较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事件,保障城市的安全,各种防灾设施要做到高效可靠,统一使用,协调一致。

(二)规划重点

确定整体发展目标和框架, 适应枞阳县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结构重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等要求,对规划范围的建设用地进行有效控制和积极引导。规划重点在于落实五个方面,包括区域关系、功能定位、城市规模、城镇体系和城市布局。

第三章 相关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相关规划解读

(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1、推进“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格局。

沿江发展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沿江六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良好的岸线资源,发挥产业各具特色、互补性强、联系紧密的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形成现代化大工业和物流业的重要集聚区域。

安庆产业组团。包括安庆市区和池州市东至县。依托石化产业基础,促进化工产业集聚,构建循环产业链,进一步增强支柱产业实力。重点承接发展轻纺、汽车零部件及船用设备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

铜池枞产业组团。包括铜陵市、池州市和安庆市枞阳县。发挥铜、铅锌、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重点承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非金属材料、机械、化工、旅游等产业。

建设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著名佛教文化旅游胜地。

马芜巢产业组团。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和巢湖市无为县、和县。利用沿江港口优势和深水岸线资源,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重点承接发展汽车、钢铁、化工、建材、文化创意等产业。建设全国自主品牌汽车基地和精品钢基地。

2、产业承接园区建设

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在皖江沿岸适宜开发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推进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发展。重点围绕新型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产业,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新兴的现代产业密集区,有力推进示范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0-2015)

1、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一带三极两星”

形成以沿长江一线为城镇密集发展带,以合肥为“带动极”、以芜马巢为“集聚极”和以安池铜为“增长极”的三极,以滁州、宣城为两星的网络化、开放化的“132”联动发展的示范区城镇空间结构,以一带为主轴线,三极为顶点,两星为节点,促进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联动发展,构建省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2、示范园区:2个省直管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10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

3、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各类开发园区的设立、扩区和区位调整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园区建设用地必须在所在地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内。促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依据城市、镇总体规划,划定各类开发园区的范围,适应发展需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开发园区扩区、整合。优化布局,集约发展,着力提高现有开发园区产业聚集度,加强用地调控,节约集约用地,实现园区集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