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来 - 结题报告5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胡燕来 - 结题报告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52dc1d14791711cc79174e

项目类别:中长期 编号: 课题类别:小学数学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结 题 报告

课 题 名 称《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游戏方式教学研究》 课 题 主持人 胡 燕 来 负责人所在单位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结 题 时 间 2010年11月

赣榆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游戏方式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目前很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不太感兴趣,表现在上课精力不集中,回答问题漫不经心,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对知识的学习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及其他各科教学中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要求我们与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时要做到生活化、游戏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玩”数学。并注重让学生感到有趣、有吸引力,主动参与游戏,从中积累经验,逐步内化数学知识。按照皮亚杰所揭示的“儿童的数理逻辑知识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物体的操作和其它动作的内化”的教育思想。学生数学教育应从教师“教”为主转向学生“动”为主。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操作,还要让学生主动探索。落实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游戏活动。为此,提出这样一个课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采用重复灌输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学起数学来都感到枯燥与乏味,大大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对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游戏更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意义。学科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能快速、优质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 (一)研究的视角:

1、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1)改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信任

(2)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制定分层目标,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跟踪学习情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文献资料,如皮亚杰等心理学家的心理学理论和与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2、教育调查法:

2

调查成人对学生数学游戏化持什么样的态度及对学生数学游戏化的实践调查。 3、行动研究法:

边行动边研究,首先对学生数学游戏教学的师资进行培训,确定研究目标和 内容,然后进行游戏的编制和实践的研究,实现本土化模式与教学经验。 4、案例研究法:

对若干数学游戏的设计重点研究、分析,看是否适合学生需要,然后进行总 结,发现规律。 5、经验研究法:

反思、梳理,形成经验,提升出对理论的认识,提高理论的高度 (三)研究目的:

1、通过数学游戏化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渗透到规则和动作中去,从而使游戏成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

2、通过这一实践研究使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游戏为基本途径,从学生生活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意愿,在各种自主的、愉悦的、富有创意和挑战的多种形式活动中,引发学生主动探究、表达、访问、体验、想象、创造、吸收等行为,鼓励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会创造、玩中求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儿在情感、认知、道德、审美等各方面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创新程度:

“为有春风巧得力,枯木也能成绿荫”。教学是创造性的艺术,转化学生更是艰巨的、创造性的任务。作为数学教师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领会素质教育的实质,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摆脱数学学习中的徘徊状态,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挖掘,真正进入自主、自觉、主动学习的理想境界,全面发展,提高所有学生的数学 能力。帮助学生切实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重新找回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理论意义: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学生”是一个可发展、可造就的“活

3

动人”,是一个可开采、可挖掘的“资源人”。

(三)应用价值:

如何有效地通过游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人才。”面对这些学生,教师要用锐利的眼睛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深厚的爱去感化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不能丢,共同走向灿烂的明天!

四、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一、课题成果推广

1、2009年10月公开课《找规律》

2、2010年4月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3、2010年4月获得罗阳小学首届数棋比赛优秀辅导教师奖 4、2010年7月获得赣榆县华杰杯小学数棋比赛优秀辅导教师奖 二、论文获奖

1、《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010年4月在新课程学习发表

2、《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在2009年12月省“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3、《形、声、色、情并茂》在2009年5月省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评比中获二等奖 4、《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作用》在2009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5、《正比例的意义》在2010年9月省“蓝天杯”教师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二等奖 6、《达到成功彼岸的引路灯》在2009年度我的教育故事赣榆县竞赛评比中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学生问题研究评述》 1995年 5、辛涛,陶沙等:《儿童学习障碍的矫正模式评介》 1998年 6、王春梅,辛宏伟:《学生的学习心理困难与教育对策》2003年 三、课件获奖

1、《认位置》在2009年12月省“教育学会”课课件评比三等奖 2、《十几减9》在2010年5月省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评比三等奖 四、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