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密码学课程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应用密码学课程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af8fc7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6

如表4所示。

表4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指导老师评阅成绩表 学习与工作态度(30%) 选题意义(10%) 文献综述(10%) 设计能力(20%) 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质量(20%) 设计创新(10%) 总分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课程设计答辩记录及评价表 学生讲述情况 教师主要提问记录 学生回答问题情况 分值 10 10 20 20 10 30 优 9 9 19 19 9 28 8 8 17 17 8 25 评分参考标准 良 中 7 7 15 15 7 22 6 6 13 13 6 19 4 4 10 10 4 15 评 总 评分项目 选题意义 答辩评分 文献综述 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质量 设计创新 答辩效果 答辩小组成员签名 及格 不及格 分 分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成绩汇总 评分项目 指导老师评分 评分 比例 50% 分数 课程设计总分 六、课程考核

《应用密码学》课程包含理论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三部分。在《应用密码学》课程考核中,实行课程过程考核(平时占总成绩的70%,期末占总成绩的30%)。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实践和应用在本课程中的比重。各部分在本课程中的考核方式和比重如下:

(1)理论部分: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30%;

(2)《应用密码学》课程实行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70%,按照百分比重分配如下:

① 平时考勤(上课、实验和课程设计考勤):10%

② 其余90%,按照如表5所示的《应用密码学》课程过程考核知识点及课程过程考核方式所占比重进行考核。

表5 《应用密码学》课程过程考核知识点及课程过程考核方式 控课程过程考制核知识点 点 密码学基础1 知识和古典密码体制 具体课程过程考核知识点 (1)保密通信模型; (2)古典密码算法。 课程过程考核思路 具体考核方式 编程实现某种古典密码算法(如Hill密码算法),并清楚收发双方及密码分析者的所知道的信息。 (1)课后作业练习,完成DES算法一轮的加密; (2)上机实践,完成AES算法一轮的加密的代码实现。 上机实践,完成RC4算法的编码实现。 (1)课堂练习和提问; (3)课后作业练习,选用小素数编码实现一种典型的非对称密码算法(如RSA等); (3)上机实践,选用小素数完成一种典型的非对称密码算法的代码实现(如RSA等)。 (1)课堂练习和提问; (2)上机实践,编程完成算法的填充及压缩函数一次循环处理。 上机实践,选用小素数编码完成一种典型的签名算法(如基于RSA的签5% 5% 5% 5% 5% 5% 考核所占比重(%) 通过古典密码算法的学习,理解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及保密通信模型。 实现一种典型的分组密码算法(如DES)的一轮加密,以更好理解分组密码算法的原理。 对序列密码的密钥产生器的理解。 (1)理解非对称密码体制和对称密码体制在保密通信模型上实(1)DES算法; 2 分组密码体制 (2)AES算法; (3)分组密码运行模式。 3 序列密码 典型算法 (1)RSA算法; 现原理的不同; (2)选用小素数实现一种典型的非对称密码(RSA)算法; (3)了解典型密码算法(如RSA)攻击的原理。 (1)理解Hash函数的单向性及原理; 4 非对称密码体制 (2)ElGamal算法; (3)ECC算法。 5 Hash函数 Hash函数及应用 (2)Hash函数的实现,以及如何生成消息的数字指纹。 (1)基于RSA的6 数字签名 (2)基于(1)选用小素数实现(如基于RSA的签名数字签名算法; 一种典型的签名算法ElGamal的数字签名算法; (3)DSA数字签名算法。 算法); (2)理解掌握签名算法实现的消息的认证性、完整性和不可伪造性等。 名算法)的实现。 7 身份认证技术 基础的身份认证协议 理解如何通过密码协议完成通信双方的身份的认证的。 理解如何通过密(1)课堂讨论和提问; (2)课后作业与练习。 5% 8 密钥管理 密钥协商和密钥分配 码协议,完成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及密钥分配。 结合以前所学课程知识,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完成诸如加密/解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安全数字通信和电子现金交易的实用程序的设计,并编程实现。 (1)课堂讨论和提问; (2)课后作业与练习。 5% 课程设计以答辩形式进行考核,具体实施办法参见本大纲中的“五、实践环节”中的“2.《应用密码学》课程设计”。 50% 密码学知识和前9 课程设计 期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 注:任课老师也可以用“表3 《应用密码学》课程实验安排”的实验成绩作为表5中对应的“课程过程考核知识点”的考核成绩。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张仕斌、万武南、张金全和孙宣东编著,应用密码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2.

2.主要参考书籍

[1] 杨波 编著,现代密码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胡向东、魏琴芳 编著,应用密码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Bruce Schneier编著(吴世忠、祝世雄、张文政等译),应用密码学(Applied Cryptography: Protocols, Algorithms, and Source Code),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William Stallings编著, Crypr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nd version),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5] Douglas R.Stinson编著(冯登国译),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 章照止 编著, 现代密码学基础,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7] 冯登国等 编著,密码学导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 王育民、何大可 编著,保密学-基础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9] 赖溪松、张真诚等 编著(张玉清等改编),计算机密码学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10] 卿斯汉 编著,密码学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1] 冯登国、裴定一 编著,密码学导引,科学出版社,2001

[12] 胡予濮、张玉清、肖国镇 编著,对称密码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3] Joan Daemen, Vincent Rijmen 编著(谷大武、徐胜波译),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Rijndael的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4] 王育民、刘建伟 编著,通信网的安全-理论与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15] 陈恭亮 编著,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6] 潘承洞、潘承彪 编著,初等数论(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7] 胡冠章 编著,应用近世代数(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8] 与密码学相关的数据库:IEEE Xplore 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19] 与密码学相关的重要网站:IACR 、NIST网站、NSA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