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检测题(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地理检测题(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adfbd2e4b73f242336c5fad

中国地理检测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请根据有关台湾的知识回答1~2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台湾年太阳辐射量(单位:4 185J/cm2)和某月气温(单位:℃)的图分别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台湾山脉森林资源丰富,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森林,是由于( ) ①台湾山脉从北向南地处寒带—热带 ②台湾多台风,气候变化大 ③台湾山脉地处低纬度 ④台湾山脉海拔较高,垂直变化明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傣族造型优美的佛教建筑群、江边湖畔小巧别致的竹楼、美味可口的菠萝饭和竹筒饭、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规模宏大的泼水节??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该旅游区增添了无穷魅力。阅读材料回答3~4题。 3.该旅游胜地所在省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有关该旅游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泰国、缅甸相邻

B.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完整,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 C.流经该旅游区的国际河流是雅鲁藏布江-湄公河 D.种植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天然橡胶、黄麻等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b铁路线是( )

A.京九线 B.焦柳线 C.南昆线 D.成渝线

6.2006年夏,a城市出现百年一遇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严重干旱造

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三峡工程蓄水 B.西南季风被山脉阻挡 C.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偏西 D.秦岭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

下图为黄河河口处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配图,读图完成7~8题。

7.如图所示,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造成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原因是( ) A.洪水 B.风暴潮 C.调水调沙 D.水土流失

下图显示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09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值,读图完成9~11题。

9.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畜产品的加工、畜产品的销售分别属于的产业是( )

A.a、b、c B.b、a、c C.c、a、b D.c、b、a

10.①②③最有可能的省是( )

A.黑龙江、四川、海南 B.海南、浙江、黑龙江 C.浙江、四川、黑龙江 D.黑龙江、浙江、海南 11.关于①②③三省农业区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①省热量充足,一年三熟 B.②省市场广阔,农产品的商品率高

C.③省耕地比重高,粮食总量是三省中最高的 D.三省中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是③

读我国北京及沿海省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回答

中国地理检测题(二)第 1 页 共 5 页

12~13题。

12.由图可知,我国沿海省区( )

A.水土配合总体较协调 B.北方水土配合较协调 C.南方水土配合较协调 D.水土配合总体不协调 13.图中缺水严重的省份,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量大 B.蒸发量大

C.耕地比重大,水资源利用率低 D.中低产田分布广

右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下列因素对“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势起伏 D.洋流 15.影响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的直接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势高 B.气温低 C.降水少 D.冻土分布广 16.有关长江流域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长江流域有六个商品粮基地,都分布在地势的第三季阶梯上 ②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油菜、棉花产地

③长江流域蚕桑基地主要分布在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 ④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天才、赶着、长绒棉生产基地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7.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大

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 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 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右图完成18-19题。 18.图示区域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地区 B.城市周边地区

C.塔里木河下游 D.盆地中部 19.图示区域城乡聚落规划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 A.丰富的水源 B.便捷的交通 C.适宜的气候 D.平坦的地形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20~21题。

20.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21.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中国地理检测题(二)第 2 页 共 5 页

结合下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①②③④⑤铁路线的名称,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南昆线、湘黔线 B.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贵昆线、浙赣线 C.京广线、焦柳线、京沪线、贵昆线、湘黔线 D.京广线、焦柳线、京沪线、湘黔线、浙赣线 23.有关图中⑥⑦⑧地理事物名称及特征的叙述,正确的( ) A.⑥处是商品粮基地,盛产春小麦

B.⑦是淮河,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⑧是旅游胜地黄山 D.⑥⑦⑧处都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

24.⑥所在地区工业化推动力主要是( )

A.外资 B.个体私营企业 C.国有大中型企业 D.乡镇企业

铁路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承担着大宗货物的运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速铁路断修建,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开工了石太、郑西、武广、京沪等高速铁路。根据右图完成24-25题。

25.高速铁路修建的最直接的目的是 ( )

A.全球经济危机,需要拉动内需 B.缓解原有铁路运输的压力 C.加强两地的经济联系 D.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

26.郑西高速铁路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其主要原因 ( ) A.节约土地资源 B.节约资金 C.沿线沟壑纵横 D.保证安全

2005年初,我国公布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根据规划方案,我国将用30年时间形成8.5万千米国家高速公路网,其布局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6~29题。 27.关于《规划》中高速公路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高速公路网将连接全国大陆上所有的省会级城市 B.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都不会形成网状高速公路

C.重庆、西安、呼和浩特将成为西部最大的高速公路枢纽 D.沿海岛屿都有国家高速公路直接相连

28.形成我国高速公路东西分布不均很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的差异 B.地质灾害频率差异 C.气候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9.下列社会经济作用,与高速公路①关系部大的是( )

A.改善对外交通,促进边境贸易 B.带动北疆沿线的经济发展 C.有利于从中亚进口大量的石油 D.促进对外交往,加强民族团结 30.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水平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3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图和材料回答问题。(13分)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分布。(4分)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6分)

中国地理检测题(二)第 3 页 共 5 页

31.下图为我国两大商品棉生产基地与两城市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比较甲、乙两商品棉基地气候的异同点: 项 目 甲基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相 同 不 同 相 同 不 同

乙基地 (2)棉花集中产区,甲基地主要呈点状分布在________地带,乙基地主要成片分布在________地区。形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3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我国黄河上游地区略图(图7)。这里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被称为我国有色金属长廊。图中B为河套地区,自清代以来,人们开渠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农业发达。

材料二:粮食问题具有“放大”效应。粮食是必需品,供需紧张,就有可能引发大的波动,带来连锁反应。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 材料三:我国1992-1998年粮价涨跌率与通货膨胀率相关关系图(图8)。

图7 (1)图7中A山脉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试举两例。

(2分)

(2)分析甲处水能丰富的原因。(2分) (2)简述该地区发展有色金属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2分) (3)河套地区发展自流灌溉,是人们充分利用了黄河和__ ___

的有利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但这种灌溉方式也导致了 (环境问题)的产生。(2分) (4)图8信息反映,我国粮价变化会引发_ (1分),引起我国粮价上涨的自然原因可能有_ (1分)。

(5)为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对策?(4分)

中国地理检测题(二)第 4 页 共 5 页

中国地理检测题(二)答案

1---5 ADABB 6—10 CCCAD 11---15 DDCDB 16—20 ACBAC 21---25 BDBDB 26—30 CADCC 31.(1)海岸 江河 铁路干线 边境

(2)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地势较为低平、土壤肥沃;河川径流丰富(水源充足);濒临海洋。

(3)(甲城市)哈尔滨:陆上对外交通便捷,靠近能源基地,工业基础好。(乙城市)广州:海运便利,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思想观念开放,著名侨乡、毗邻港澳。(丙城市)拉萨:旅游资源独特,民族政策优惠,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32.(1) 项目 甲基地 乙基地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气候特点 不同 年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大 雨热同期 气候类相同 温带 型分布不同 大陆内部 亚洲(大陆)东部 规律 (2)绿洲 平原 水源 地形 33.(1)内流区与外流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干旱与干旱地区。位于我国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较多支流汇集,降水量较多,河流的流量较大。

(2)有色金属矿产丰富,靠近原料地;黄河上游水能丰富,有较为廉价的电力作为保障。 (3)地形地势;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 (4)通货膨胀;病虫害、旱涝灾害;

(5)加强水利建设;切实保护耕地;实行种粮补贴;加强粮食储备;加大科技投入等。

中国地理检测题(二)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