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预应力混凝土T型桥梁计算示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14预应力混凝土T型桥梁计算示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a38e244b307e87101f6961f

本例采用两点吊装,吊点设在两支点内移59cm处,则两吊点间的距离小于主梁的计算跨径,故吊装应力可不予验算。

七、主梁端部的局部承压验算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端部,由于锚头集中力的作用,锚下混凝土将承受很大的局部应力,它可能使梁端产生纵向裂缝。设计时,除了在锚下设置钢垫板和钢筋网符合《桥规》第6.2.28条的构造要求外,还应验算其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局部承压强度和梁端的抗裂计算。

(一)局部承压强度验算

如图18a所示,在锚固端设置两块厚20mm的钢垫板,即在N7~N10的四根钢束锚下设置200×962mm的垫板在1,N1~N8的六根钢束锚下设置350×766mm的垫板2。在钢垫板下等于梁高(230mm)的范围内并且布置21层υ8的间接钢筋网,钢筋网的间距为10cm,其中锚下第一层钢筋网的布置见图18b所示。根据锚下钢垫板的布置情况,以下分上、下两部分各自验算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

a. 锚下钢垫板布置 b. 锚下间接钢筋网

图18

按《桥规》第5.1.16条和第4.1.24条规定,预应力混凝土梁局部承压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2

Rg) Ac Nc≦0.6(βRa+2μt?hc

式中:

Nc——局部承压时的纵向力。在梁端两块钢垫板中,分别考虑除最后张拉的一束为控制应力外其

45

余各束均匀为传力锚固应力,可计算出垫板1、2的Nc各为2166.146KN和3184.826KN;

β——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的提高系数,按下式计算:

??Ad AcAd——局部承压时的计算底面积(扣除孔道面积);

Ac——局部承压(扣孔道)面积;

βhc——配置间接钢筋时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按下式计算:

?he?Ahe AcAhe——包罗在钢筋网配筋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

Ra——混凝土抗压设计强度,对于40号混凝土Ra =23.0MPa。本示例考虑在主梁混凝土达到90%

1强度时开始张拉钢束,所以Ra=0.9 Ra =20.7MPa;

Rg——间接钢筋抗拉设计强度,对于Ⅰ级钢筋Rg =24MPa;

μt——间接钢筋的体积配筋率,对于方格钢筋网

?t?n1aj1l1?n2aj2l2l1l2S

n1、aj1和n2、aj2——钢筋网分别沿纵、横方向的钢筋根数及单概念钢筋的截面面积; S——钢筋网的间距。 对于钢垫板1(见图18a):

Ad?(96.2?14.4?2)?(20?2?8)?4?Ac?20?96.2?4?Ahe?34?115?4?∴ 强度提高系数为

?4?52=4421.46cm

2

2

?4?52=1845.46cm ?52=3831.46cm

2

?4??Ad4421.46=1.55 ?Ac1845.46Ahe3831.46=1.44 ?Ac1845.46?he?间接钢筋体积配筋率

?t?n1aj1l1?n2aj2l2l1l2S?2?0.503?115?13?0.503?34=0.00864

34?115?10把计算数值代入上述公式,则

公式右边=0.6×(1.55×20.7+2×0.00864×1.442×240)×1845.46×10-1=4504.912KN

46

∴ Nc=2166.146KN<右边(符合要求) 对于钢垫板2:

Ad =(76.6+21.7×2)×(35+2×0.5)-6××52=4202.19cm2

4Ac =35×76.6-6××52=2563.19cm2

4Ahe =34×110-6××5=3622.19cm

4???22

??4202.19=1.28

2563.193622.19=1.19

2563.19?he??t?2?0.503?110?11?0.503?34=0.00799

34?110?10

公式右边=0.6×(1.23×20.7+2×0.00799×1.192×240)×2563.19×10-1=4910.102KN

∴ Nc=3184.825KN<右边(符合要求) 注:在垫板1和2的局部承压强度计算中,上述强度计算公式等号右边由第二项算得的数值均未超过第一项的50%。

(二)梁端局部承压区的抗裂计算

按《桥规》第5.1.25条规定,计算公式为:

Nc≦0.09α(ABl+45 Ag)

式中:

Nc——考虑局部承压时的纵向力(KN),数值与前节计算的相同; α——系数,按下式计算:

V≦10 1??V——与垫板形式及构件相对尺寸有关的系数,对于本例的方型垫板V=2;

λ——局部承压板垂直于计算截面(受剪面)方向的边长与间接配筋深度(本例为230cm)之比; A——梁端部区段沿荷载轴线切割的计算截面积(其高度等于间接配筋深度),其中应扣除孔道沿荷载轴线的截面面积(cm2);

Rl——混凝土抗拉设计强度(MPa),考虑40号混凝土达90%强度时张拉钢束,则

??2.15=1.935MPa. Rl1=0.9 Rl =0.9×

对于钢垫板1:

??∴ ??96.2?0.41826 230V2=3.438<10 ?1??1?0.41826A=36×230-5×230=7130cm2

鉴于沿截面A的深度方向布置21层间接钢筋网,并且每层有2根钢筋通过截面A,则

Ag=2×21×0.503=21.125cm2

47

代入计算公式:

右边=0.09α(ARl +45 Ay)=0.09×3.436×(7130×1.935+45×21.126)=4563.085KN ∴ Nc =2166.146KN<右边 (符合要求) 对于钢垫板2:

????76.6?0.33304 2302=2.999<10

1?0.333042

A=36×230-2×5×230=5980cm

Ag=21.126cm2

公式右边=0.09×2.999×(5940×1.935+45×21.126)=3379.805KN>Nc =3184.825KN<右边(符合要求) 至此,便完全说明了在主梁混凝土达到90%强度时可以张拉预应力钢束。

八、主梁变形验算

为了掌握主梁在各受力阶段的变形(通常指竖向挠度)情况,要求计算各阶段的挠度值,并且对体现结构刚度的活载挠度进行验算。本例在计算中,以四分点截面为平均值将全梁近似处理为等截面杆件,然后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1号梁跨中挠度。

(一)计算由预加应力引起的跨中反拱度 计算公式:

fpi?式中:

??110lMyoMEhIj0dx

fpi——由初始张拉力Pi作用下的跨中短期挠度; Myo——张拉锚固时各根钢束的预加弯矩; M——单位力作用在跨中时所产生的弯矩。

图19示出了反拱度的计算图式,其中Myo图绘在b图内(只示出左半部分)。设Myo图的面积及其形心至跨中的跨离分别为A和d,并将它划分成四个规则图形,分块面积及形心位置为Ai和di,计算公式均列入表34内。

上述积分按图乘法计算,即单束反拱度。

fi?具体计算见表35所示。

2Nyo?A??EhIj

(a)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