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a2e0510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c

本文发现,公司对IAS39的遵循显著地增强了每股收益对股价地解释能力,也显著增强了每股收益对市场收益率的解释能力。收益模型的反映并不弱于价格模型的反映,原因可能在于影响B股公司股价的主要因素还是当年的净收益,因而收益模型的滞后效应并不明显。历史成本的账面值和会计收益均有价值相关性。在历史成本的账面价值基础上,证券投资账面值的公允价值调整额缺乏增量的价值相关性;而持有利得则具有较弱的价值相关性,即持有利得(损失)与股票收益率存在相关性。本文的解释是,公允价值来源或管理操纵导致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误差,投资看穿了这一计量误差,因而对调整额只给予了有限的关注。由于中国的投资者更关注收益,因而持有利得有较弱的增量价值相关性而投资账面值的公允价值调整额没有。本文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由于存在计量误差,而投资者很阿能已看清这一点,固公允价值仅有较弱的价值相关性;但投资者认同公允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解释能力。因而作者建议准则制定者不应受可靠性过多的束缚,应考虑适度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

(唐明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作者:邓传洲)

基于事项法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事项法”会计的根本假设是“会计人员可能对决策者如何使用信息一无所知,会计的目的是为不同的可能决策模型提供可能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而不是直接为不可知或根本不可能知道的决策模型提供价值输入”。它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反映事项各方面的特征,多维的揭示经济事项的价值和非价值方面的信息,因而事项信息具有全面性、完整性及冗余量少的特点;提供“原汁原味”的事项信息,满足信息时使用者的需求。

基于事项法的会计信息系统(AIS,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应以事项法为基础,实现与业务系统的整合和应用“事件驱动”的体系结构,以及采用实时的信息处理模式。

AIS与业务系统的高度集成与分工协作,会计与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是建立在事项法会计的基础上的。

“事件驱动”具有避免因对数据进行大量汇总而丢失信息的细节和信息输出灵活性更强以及对报表输出支持更为强大的优点。

信息的实时处理,将大幅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也是会计人员能够直接关注实际业务过程,从而有助于通过事前预防来控制业务处理风险。当前最理想的实时信息处理模式是业务与信息的集成处理,即系统在处理业务的时候同时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其难点在于触发信息处理的触发点的确定,亦即业务过程的合理划分。这可以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相结合。应该用BPR的理念进行业务过程分析,以确定信息处理的出发点。

基于事项法的AIS在实际运用中的关键在于“事项凭证”和REA模型。 所有的部门在收集事项信息时使用事项凭证,事项凭证的格式由系统规定,

5

业务事项处理规则体现在事项凭证的设计上。具体做法是:根据企业可能发生的经济事项类型,按照业务事项处理规则,结合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设计各种类型的事项凭证的格式,在事项凭证里规定相应部门应收集的原始事项信息的项目;不同的经济事项对应不同的事项凭证,经济事项发生时,业务人员在系统中选择相应类型的事项凭证收集原始事项信息。

事项凭证的设计包括凭证的确定和凭证内容的确定。凭证的类型可以根据每一种业务来确定,一种业务过程对应一种事项凭证的类型。而事项凭证内容的确定则较复杂,它需要分析每种业务过程应记录哪些事项信息,据此确定该种事项凭证的内容。可以对每种业务过程用REA建模,得出业务事件、参与者和资源数据,作为确定事项凭证内容的依据。REA模型表示企业中关键的资源(Resource)、业务事件(Event)与参与者(Agent)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于REA模型建立的信息系统能构造出信息用户所需的各种信息视图。

信息技术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冲击着会计的海岸线,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完善的事项法AIS。

(邬娟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作者:张永雄)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与应用之再思考

文章以所有权界定为基础,对包括产权结构、权能交易、权益构成在内的人力资源产权运作过程进行了总括的制度安排,使对它的会计处理在制度设计上从初始产权、动态权能、到最终权益有了系统的量化标准。

从系统性核算意义上看,人力资源会计须面对人力资源产权运作的有关制度安排进行深入地分析。首先,从所有权的角度看,人力的所有权先天性地锁定在人的身体这个载体上,而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则被细致地约束在其所有权主体一揽子的被统称为“产权”的权能组合体系之中。人力资源产权是法定主体对人力资源的一组(束)权力,它以所有权为基础,既可以包括占有权,也可以包括支配权、还可以包括使用权、或兼有占有、支配、使用在内的处置权,以及派生的收入权。其次,从实际运作过程看,人力资源权能交易客观上揭示了人力资源只能以人力资源成本或人力资产的身份进入会计程序,被确认为会计主体的资产,其中人力资源成本则是为控制人力资源而发生的、尚未摊销的其它资产的耗费,而人力资产则是会计主体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所有者所享有的经济权益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所有者(人力资源产权投资人)权益和劳动者(人力资源处置权投资人)权益、实权益和虚权益。

由此,作者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的设计总体框架:以人力资源产权结构为基本依据,解决的是对于人力资源的确认问题;以人力资源权能交易为基本事实,解决的是对于人力资源的计量;以人力资源权益构成为基本内容,解决的是对于人力资源的记录问题。

(赵宇凌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

6

第10期,作者:吴泷)

矿产资源会计问题研究

本文借鉴IASC和FASB的研究,对矿产资源各个生产阶段的会计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征求意见稿)提出改进建议,以便建立矿产资源(不仅仅局限于石油天然气)这一特殊行业的会计准则。

对取得成本的核算可以借鉴美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关于取得成本的有关规定,设立“未探明矿区取得成本”和“探明矿区取得成本”等会计科目;对取得勘探权资产的摊销宜采用产量法。

对于勘探费用的会计处理,成果法比全部成本法更适合,因为它更能体现资产的本质,为决策者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对于勘探资产的减值,IASC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6号: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评价》中规定,当事实和情况表明勘探和评价资产的账面金额可能超过其可收回金额时,主体应对勘探与评价资产进行减值评估;对投产以后的矿产维护活动的相关支出,应根据具体维护活动的基本目的严格划分为稳定支出和增产支出。将稳定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将增产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对矿产资源的折耗,应采用产量法,而不宜采用直线法;应对矿产资源分取得和勘探、开发和生产两个阶段进行减值测试。

在对矿产资源资产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时,企业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矿产资源这一项目;根据取得资产的性质,先将矿产资源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类,并一致地运用该分类;当开采一项矿产资源的技术可行性和矿产储量价值能够得到证明时,勘探和评价资产就不应该再按上述分类。建议我国采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原则》,或联合国的矿产资源国际分类系统。矿产资源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如下内容:探明的矿产储量信息;与探明的矿产储量有关的按标准化计算的未来净现金流量;关于矿产资源生产活动中的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本期发生额;矿产资源生产活动的资本化成本和有关的减值、折耗和摊销情况。

(韩海文整理自《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11期,作者:裘宗舜 柯东昌) ERP全面集成环境下的会计科目代码体系

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产生会计信息的基础,科学、合规、合理的会计科目代码体系是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将手工会计核算及独立会计核算软件的科目代码体系与ERP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及科目代码体系进行比较,得出了对两类会计科目体系的评价。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编码是分级设置的,一般只规定一级科目代码,二级及更明细的科目则由企业根据企业实际来设置。这种规定或做法,适用于手工会计核算及独立的会计核算软件。但是,随着管理信息需求的增加,会计科目分

7

级体系变得越来越庞大,表现为科目体系层级非常多,而且很多层级是重复的,这样会使管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限制。

ERP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二者有着清晰的界限。财务会计处理日常的财务作业,并以企业实体为单位对外出具规定格式的各种会计报表;而管理会计则以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可以灵活设置核算对象,从财务角度为管理提供信息。二者互联互动,息息相关,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在ERP中,会计科目代码属于财务会计的内容。现在ERP总账模块中的会计科目是不分级的,其代码采用分段的编码模式,每个会计科目代码分为若干段,各段的意义要根据具体的会计核算要求进行设置和定义。

作者认为,ERP环境下科目结构定义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⑴容易与各个业务模块进行集成,对于业务模块处理的业务,便于定义其产生会计分录的科目规则;⑵核算更加明确清晰,各种汇总计算更灵活、方便;⑶比较容易实现多公司的财务管理及财务合并,适用于集团公司或跨国企业。

作者认为,会计科目代码体系是与企业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的管理环境、技术环境紧密相关的,同时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有关。分级的会计科目体系符合手工会计核算及独立会计核算软件的特点;ERP全面集成环境系统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既相互区分又紧密联系,这种特点也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科目代码体系。

基于上述观点,作者建议,在制定相应的会计制度时,既要考虑手工和独立会计核算软件的特点,也要考虑采用先进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应该允许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范围,包括会计科目代码体系的设置。

(陈瑶整理自《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11期,作者:史振生 王桂英)

商业伦理影响下的盈余质量——对四川长虹的案例分析

文章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长虹案例,对长虹94年以来各个阶段的业绩表现,以数字为依据,进行了详实的陈述。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分析商业伦理对四川长虹盈余质量的影响。

在战略决策阶段,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从决策开始,战略导向和战术规划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短期盈利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战略决策阶段,只要企业还处于正常的持续经营之中,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不管是中小投资者还是债权人等,就几乎不可能参与其中。这样,在企业战略决策阶段商业伦理的约束很难实现,外部利益相关者观察到企业真实情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于是企业内部人的战略决策就可以不考虑商业伦理成本收益,不考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只从其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与理论推测相符,长虹上市以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在酝酿阶段并不为外界所知,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仅仅是这些决策的执行情况。回过头来看,这些战略导向几乎没有考虑外部相关者的利益,基本属于短期行为,无法支持企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