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考研快题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规划考研快题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a21e3bc9e3143323968939e

快题需要对时间和进展保持敏感。事实上,所有的科目都要对此敏感。所有的科目都要求对有限的答卷时间作出合适的规划,对使用多少时间完成哪一件事情有预期,根据考场上的变化对答卷进行取舍。作图的次序和时间分配,现在讲解如下。

第一步是阅读试题并把总平面用地的铅线画到第一张图上。在画用地的过程中,对场地条件作出认识和判断。根据指北针决定横版与竖版。注意,就像13年的题目一样,如果地块总体上是横平竖直的,指北针要朝上但不用朝向正上方。根据总平面的轮廓等决定第一张图的标题、副标题、图框和图号等的位置和形式,第二张图完全使用相同形式,然后决定第二张图分析图、设计说明、指标的位置,再根据剩下的空间决定透视图的位置和大小。决定之后不一定要马上就做,用铅笔留些标记就好。

第二步是方案。可以用拷贝纸蒙在试卷上的小图幅总平面上梳理一下交通和功能分区的大局。但是主要的方案过程还是要用铅笔落到1:1000的总平面上去做,因为小图根本不是某个取整的比例的,无法让人准确把握一些建筑和用地的面积关系。到了10点左右,应当能够决定一个总平面方案出来。植物和铺地可以通过程式化的设计方式在下一步直接上墨线,但是建筑的轮廓、大小道路和人行道、广场边界等都要有铅线控制。上墨线之前,集中精神对方案稍做审查。此后上墨线时,要能全面信任此前的铅线。因为随着时间推进,思考能力也开始下降,要让后半场的工作尽可能是单纯的绘图过程。

第三步是墨线。11点半时要能够完成总平面墨线。指北针、比例尺、图名、层数、道路中心线、用地红线、建筑与空间名称、停车场车位、地下停车场出入口等都在这个时候就解决。即使提供了风玫瑰也无需费时去画。规划快题并不需要标高。12点半时,透视图墨线也要画出来。起简单的铅线就直接画吧,起形也不要太纠结。空间的大关系能够出来就可以了。

第四步是色彩,上色彩的时间控制有1小时左右绝对充裕,毕竟上色一事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上色的质量只要不至于太差,应该就不会给分数造成太大影响。

第五步是收尾工作。理想情况下可以剩下1个小时解决许多收尾工作。每件事依次进行。

首先是画分析图。虽然在正确的设计顺序里分析图是要先于设计存在的,不过快题的实践中往往都不是,至多是潦草的分析图成为了设计的开始,但到头来还是要等方案尘埃落定才会画分析图。分析图其实在阅卷时几乎不会看的。画得工整些简洁些,画该有的那两个就好,15分钟可以解决。

然后解决标题、图框、图号。标题可以采用程式化的标题,4×4 cm每个字,不过如果工程字写得好,直接用马克笔的小头去写更快捷。图框就用120或者CG9一笔过,遇到字的地方断开,简单大气,不要太花哨。图号习惯上总平是1号图,透视是2号图,有别于建筑快题的习惯。10到15分钟快速解决。

设计说明分成若干小点来写,从功能关系、交通关系、山水关系、单体建筑、局部景观等方面,讲一些空话套话也没关系,和分析图一样是解决有无问题。不要慌张,尽量让字迹工整。可以打横条的铅线辅助,不过回头要擦掉。指标快速估算就好,用地面积是给定的,建筑面积也是给定的,所以容积率也是给定的。建筑密度通过把容积率除以平均层数就可以出来一个值。绿地率通常都去到50%上下,随便估算一个就可以。如果要求了建筑控高,再写多一个控高。指标只写这么多个就够了。15分钟。

全面检查图纸,着重检查指北针、比例尺、图名、层数、道路中心线、用地红线、建筑与空间名称、停车场车位、地下停车场出入口等是否完整,确保万无一失。

至此这套图已经完成。把条形码贴好,把试题和多余的条形码封回试卷袋。

如果还有时间,不要浪费,可以把力所能及的修饰逐件逐件做了。虽然未必对分数有增益,但是多做一些总是好的。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

我在这次的考试里有20-30分钟左右的多出来的时间。我做了若干样事情。这些事情都是可有可无的,都归类为“表现”而不是“表达”,所以都建议在最后才做。下列的事情有些是做了的,有些没有来得及做。给大家作为参考。

1、给平面建筑屋顶加上女儿墙。

2、给透视图的建筑强化阴面的明暗交界线。 3、在水面上画货船和快艇。

4、在近景的广场上画比例人,涂成红色。

5、把场地外的道路沿线用59马克笔画上平面树。 6、画巴士和小汽车。

7、用小油性笔的大头把平面和透视的建筑外轮廓加粗。 8、给没有区分阴面的树木上阴面。

五、工具

快题的工具求精不求多。带太多东西容易导致阻手碍脚,真正要的工具找不到等等。 下列是个人认为必要的工具和用品。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增减。

1、 铅笔、橡皮、毛刷。一支自动铅笔一支削好的普通铅笔,一柄普通毛刷,一块普通橡皮就可以。不需要涂答题卡的2B笔。不需要卷笔刀。用来扫除橡皮屑的毛刷是必备的。

2、 墨线用笔。一次性针管笔点一、点三、点八各一支就可以。主要用点三。铺地、道路中心线和坡屋顶用点一。点八用来写图名、加粗轮廓之类的少数用途,这次没有派上用场。可以另外备一套,和备用马克笔放在一起装成一个袋子放在脚下。事实上练习和考试都没有动用到备用的笔。另外备一支双头小油性笔,用它的大头来加粗建筑外轮廓,写图名也可以用。

3、 马克笔。色板在练习期间要逐步稳定下来,考试时带去的笔应该是绝大部分都会动用的。细心的同学可以提前一天把笔按照灰色、蓝绿色、红紫色、暖色、分析图专用笔等标准区分开,用美纹纸或者橡皮筋捆起来,方便到时找。要用的笔每样带一支装在马克笔袋。再把备用的笔另装一个塑料袋带过去以防一些笔在考试过程中断水。在下文的制图章节中,会提供我所总结的色板。顺便一提,彩铅在规划快题里,简直完全插不上手。练习和考试时虽然都带去了,但甚至拿都没有拿出来。综合了其它同学的意见,我认为彩铅完全可以不用携带。

4、 尺规。对我而言,只需要丁字尺、三角板和圆模板。部分同学更倾向于使用平行尺,属于个人习惯。其中圆模板只用来画指北针,偶尔用来丈量一些小尺寸。由于图板是A1的,丁字尺建议使用90cm而不是60cm规格。 5、 纸胶。考场不提供,自带一卷。

6、 剃须刀片。万一墨线有错误时用来改正。建筑学院的传统是不支持用涂改液改图的,不要尝试。最后也没有派上用场。

7、拷贝纸。裁成A3大小使用。用量不大,裁少数几张就足够了。

8、粮草。每个人可以自己选择。个人的选择是两罐红牛。这次使用的时点是画完墨线一罐,进入最后阶段时一罐。完成某件事情时用来调整一下状态,兴奋剂作用倒不觉得有,不过精神鼓舞作用还是有的。也可以选择巧克力和罐装咖啡等。面包等食物就不需要了,不可能有时间吃的。

9、绘图纸。用量是2张,可以带4张左右以防意外。推荐华农铭雅堂的一种A2纸,浅黄色,厚度、质感与色泽都比较舒服,与马克笔的配合良好,价格低,1元1张。不属于水彩纸。如果是外校的同学,可能找不到放东西的板凳,所以需要画板或图筒,用来携带绘图纸。 六、制图

如上文曾提到的,快题是一门考试,它要考察的素质,我总结为“成熟且训练有素”。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需要做到扬长避短,并令自己在考试中只做熟悉之事。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显著改变自己的制图水平的档次,但是要表现出我们达到这样的制图水平“仿佛”是从容不迫的。很有效的手法之一是,我们用稍慢的速度去写出漂亮的工程字,做出干净的标题和图框,画出工整的广场铺地,也就是刻意去做好一些一般人陷入焦急状态时会敷衍解决的事。当我们把其它工作的少许时间转移到这里,把这些事做好时,阅卷老师将认为我们在完成这份作品时是有余力的。这一定能带来好感。不过,得益于低年级苦练积累的基本功,我能够在任何状态下,以正常的速度,就写出郭谦老师推崇的扁体字,手写出漂亮的标题,画出线条流畅的排线或网格。这是真正的训练有素,可以不需要再经包装。

如果说“成熟与训练要素”是贯穿整个快题的原则,那么其次地“平衡”是贯穿大部分问题的原则。大部分绘图问题与设计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平衡”。在规划快题中,根据“平衡”的原则,如果阴影的面积取得很大,颜色就不应该深;如果发现红紫色的鲜艳树木都偏向平面的某一侧,就该设法在另一侧加入;如果面状水体的面积很大,就不应该是深蓝色;既然透视图的建筑物通常南北面长东西面短,就不应该把前者取成暗面;饱和度较低的色彩应在图上占主导,红色等鲜艳醒目的颜色应当是点状或线状的。诸如此类,如果对某些本文未提及的问题有疑问,可以从“平衡”的角度寻求答案。 规划快题在尺寸上不像建筑快题那般严格,尺寸问题只需要数量级符合就不会追究。也许有个别人会采取工具线条策略,但我们的共识是,全面使用徒手墨线会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时,上文提到的墨线基础练习就会体现出价值:你将可以在不借助工具时也能画出横平竖直的方盒子,也能画出形态饱满的平面树,也能画出工整的铺地。一个训练有素的建筑背景的学生,在手绘方面应能做到墨线流畅,用色优雅,而且其中又更看重墨线的质量。这不是对一个画师的要求,这是建筑背景的学生本就应该达到的要求。

规划快题的绘图特征是图例化、抽象化。铺满广场的方格铺地,并不代表实际施工时就是这样的尺寸与色彩的铺地;有不同颜色的树木,并不代表树木有这样的不同颜色;不表达建筑屋顶的楼梯间与女儿墙时,不代表实际上

没有。虽然尺度关系应该是反映真实的,但是规划总平面图和实际的俯视图必然有许多不同之处。规划的绘图,只需要定性地描述“事物是什么”,以及描述其尺寸关系。

把握这个特征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在规划的绘图中,其实有很强的主动性。我们可以主动地去让图纸向这样的制图目的靠拢:信息完整与结构清晰。比如人们总是把希望强调的轴线两侧的建筑或者树木涂成红色。这是一种取巧的手段,但是有效果,也没有不正当之处:不过已经是一种生硬的、低端的手段。要实现信息完整与结构清晰,我认为要做到几个区分: 1、区分建筑与环境;

2、区分通过式铺地与停留式铺地; 3、区分核心空间与次要空间; 4、区分树木与草地。

建筑与环境,我建议建筑统一留白,加粗轮廓,加深色甚至黑色的阴影,而环境全面上色。这样图底关系就能有很清晰的区分。

铺地的区分我采取这样的方式:通过式的铺地,比如步行街和景观通廊,采取前进方向上的横向线条,而停留空间的铺地则打上格子,或者填充比较活泼的图案。

核心空间与次要空间会通过设计深度与绘图深度来有意识地区分:核心空间的景观元素会相对种类丰富,对景关系与空间围合会给予更多考虑,醒目的色彩也会更多地出现,建筑形式会比较活泼,而次要的空间只要程式化地、不功不过地填满即可。

树木与草地用不同的色彩区分,再给树木厚重的落影,从而不令它们混淆。 通过这些做法,我们达到“区分”的目的,让总平面上什么是什么一目了然。

对于大部分考生,完成快题概括起来无非是三个难点:画不完,不会画透视,不会用色彩。这其实可以归结为一句,就是缺乏准备。这些难点可以是开始准备快题时提出的,但不应该 是临考的时候还提出的。

如何解决画不完的问题?其实阅卷老师完全不介意你交上一份只有黑白灰关系的试卷,因为信息量并没有缺漏,而阅卷反正主要是看设计的,尤其如果墨线画得还不错,没有上色并不是灾难性的局面。而我相信每一个考生要画完墨线都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如果遇到一份试卷,一个平面的颜色上到一半,透视没有上色,我猜想这份试卷十有八九会在第一轮斩立决。为什么明明多做了事情却不如没有做呢?因为一份画完的图纸,应当是单图之内、图与图之间,深度基本上一致的。

所以,老生常谈地,要达到“把图画完”的目的,应在总平面和透视图两个图轮流以如下的次序作图:画完最基本的墨线、上阴影、上基本的固有色、上修饰性的墨线和色彩。这样,在完成任何一步时,图纸都属于深度一致的、能被判定为完成的、可以提交的状态,根据临场的状况,在做完每一步时都可以停下来转向收尾阶段——更具体的建议是如果上完了固有色,先进入收尾阶段,结束收尾阶段后再去上修饰性的墨线与色彩。如果不是有充分自信的情况下,平面和透视是不提倡分开上色的,应当是比如在上完平面的阴影时,去上透视的阴影。因为根据经验,上色过程会让人不能自拔,不停想往图纸上加强力度,这种行为有时是不顾大局的。

此外,为了能把图画完,还应总结出简单有效的作图方法,并且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学建筑时惯用的点草与排水的手法事实上极其浪费时间,像这种手法是不会出现在快题里的。彩铅作图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但速度不快,速度一快又难以有好的效果,它属于很难做到又快又好的一种工具,所以在规划快题中也不如马克笔合用。不过,比起简单有效,“熟悉”才是要反复强调的。一定要对自己的作图手法充分熟悉,充分熟练,充分信任。要攻克快题一定要付出努力投入训练。没有反复的练习,“熟悉”这一条就是泡影。

关于不会画透视,有一个广泛采用的方法就是画轴测图。只要把画好的总平面扭转一个任意角度,勾一个小一些的铅稿,然后在竖直方向上把建筑体块拉起来便可。轴测图的表现力不太强,没有任何近大远小的关系,但胜在任何人都保证可以掌握。如果要画透视图,我建议采用高点的两点透视,也就是竖直线平行的高点透视,并且不要把视点取得太高,也就是屋顶不要露出得太多,这样也会稍微容易掌握一些,并且它会有近大远小关系,所以远景完全可以画的非常概括。这两种图的共同点,就是竖直线的严格平行。只要做到这一点,起形准确这一条就能成功大半。黑白灰关系要强,通常透视图的阴面采用WG4,明暗交界线采用WG6,影面采用WG8,如果换做CG也是类似的号数,而平面图的阴影可以选用最深的灰色或者黑色。树木和建筑的影统一起来就可以。阴影是能迅速赋予平面和透视图生气与精神的东西。建筑物可以画一些层数的线,不过也不用过度刻画。透视图的树不用太写实,简单画成圆球加上一根柄,然后加上阴影就可以了。人物和汽车等东西不画完全没有关系,水面的倒影之类也不是一定要的。甚至说,如果技法有限或者时间紧迫,透视图只简单表达建筑、广场和绿地,省略树木不作

表达是允许的。

关于不会上色彩,我认为,色彩的掌握主要是选色问题:因为规划快题的马克笔运用只需要以平涂为主,局部修饰为辅,不会涉及太高端的笔法技巧——因此这里也跳过对马克笔特性的讲解。起码平涂是任何人都能掌握的。 色板分两种:一种是抽象色板,一种是写实色板。简单来说,写实色板是花红柳绿的,而抽象色板可以自主规定什么东西是什么颜色。

通常来说,抽象色板的色彩数量比较少,不需太频繁的换笔,需要进行的思考和判断也比较少,也不容易产生意外,如果墨线水平较高更佳,整体实力较弱的同学也适用。比如说,绿化与铺地使用不同深度的暖灰的表达,让整个图面都控制在暖灰之下,局部的玻璃与水体用蓝色或蓝灰色,局部的城市雕塑或轴线建筑用红色,这样就有统一中带变化的效果。

写实色板需要频繁换笔,而选定色板的过程也有点令人苦恼。但是它的表现力强得多,恰当的色板本身就已经能使图纸表现力上一个档次,并且这种表现力和手绘技法的关系不太大,亦不需要出色墨线的辅助,主要来自选色本身。如果说抽象色板是墨线主导画法,那么写实色板就是色彩主导画法。

这里,将我发展自城市设计全国赛版、并在备考快题的过程中全面敲定的色板介绍如下。笔的品牌是Touch,是黄沙目前单价1.8元的最低端的马克笔。并没有反对高价马克笔的意思。如果想参考这个色板但所用品牌的色彩编号不同,麻烦自己“翻译”一下。我对分析图不太重视,因此也没有固定的色彩,只临时选色,请见谅。可以稍作取舍调整,总计大概是20支笔,其实数量也不算多。具体的图面效果会在附件中提供。 1、草地:124平涂底色,47镶边。 2、行道树与普通树:46。

3、认为有景观意义的树:分两种档次,一是35亮面+24阴面,二是35亮面+4阴面。 4、含座椅树池的树阵:147亮面,83阴面。

5、尤其重要的孤植大树:从亮面到阴面依次有35、59、46三层,并且加24的点缀。 6、铺地与人行道:26平涂底色,25随机点缀铺地的个别地砖。 7、木步道:96或WG6。 8、建筑与车行道:留白。

9、水面:182平涂底色,183镶边,BG5水上阴影。 10、屋顶玻璃:182平涂,183笔触点缀。 11、城市雕塑:4亮面+2阴面。

12、透视图阴影:WG4阴面,WG6明暗交界线,WG8影面。 13、平面图阴影:120。

14、用地范围以外的绿化:59。 15、用地红线与手写标题字:2。

此外有一些小技巧,不限于快题,有些即使是电脑制图也有帮助。

1、虽然全图是徒手,但是可以用尺子把建筑外轮廓线框起来,这样显得挺拔。线与线之间的搭接要稍微出头,会显得有力量感。

2、画铺地的时候,把个别地砖用上略深的颜色,比如26底色的铺地上用25点缀一些地砖,不需要费什么时间就可以显得有细节。

3、画树的时候,树的大小要和建筑、道路的大小看上去协调。个人在1:1000的图中常用的直径是5-8m,孤植大树可能达到15m。每画一个圈在中间点一个点,养成习惯后并不占用什么时间。画云线的树丛时则要有一个基本概念:树丛是单棵的树的叠加。也就是说树丛要有应有的尺度,叠加成树丛的圆弧也都要有合适的半径,并且这些弧线的线型要是饱满圆润的。要掌握有点难,需要一些练习。

4、画建筑不妨有些细节,最常用的手法是表达女儿墙。个人认为还必须要表达入口雨篷。有时候表达一些楼梯间或者屋顶的玻璃也是好的。做了坡屋顶的建筑,就画上亮面疏、阴面密的排线。

5、用地红线要画,个人是用马克笔2(深红色)的小头来画。尺规或者徒手都可以。根据最新版的《总图制图标准》,线型调整为“双点划线”。顺带一提,过去的规定线型是实线,而民间使用时多用虚线或单点划线,双点划线这个官方规范似乎没有普及。

6、指北针可以结合比例尺来画。如果单独画,一定要用圆模板画。制图规范中规定的直径是24mm。写图名时下面画一条粗线,一定要用尺子。

7、草地的124色彩明亮,和47的修边配合效果良好,图面效果亮丽,但是124似乎不能单独用来表达草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