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公寓开发模式探讨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老年公寓开发模式探讨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9e05f6c58fafab068dc0204

一、基本概念

1、相关产品概念

从老年人住宅的经营管理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第一是公办公营式,第二是公办民营式,第三是民办民营式。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专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居住场所的机构类型可分为传统敬老院、福利院和新型老年公寓。福利院一般按照第一种模式,即公办公营式进行经营,第二种公办民营模式则更像目前国内流行的敬老院,老年公寓应属于民办民营式的经营模式。

经营模式 机构类型 公办公营 福利院 公办民营 敬老院 民办民营 老年公寓 国内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住宅用房除了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外,纯属社会化经营的老年公寓目前还很奇缺。虽然,在上海打着“老年公寓”旗号的养老机构在最近几年涌现出了不少,但由于这样的“老年公寓”依然带有强烈的社会福利色彩,所以它与真正意义上的作为一种商品房新产品出现的老年公寓还是有其本质差别的。不过,这种作为纯老年居住住宅的“老年公寓”作为发展程度较高的新开发项目已成为一个引起有关方面充分关注的问题。

2、“老年公寓”概念

所谓“老年公寓”,就是专门为老年人建造的生活设施齐全、公用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具有时代气息的城市老年人社区,是一种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它既是一种新的老年人生活方式,又是一种民办民营式的经营模式,更是一种城市老年人聚居形式。

老年公寓是一种新的居家养老方式,不仅拥有分散的居家养老所没有的各类保障服务设施,让老人既住得安心、舒心;又能拥有一般养老机构所没有的家庭氛围。所以,优势十分明显:

1)减轻子女养老压力,提高社会效率。 2)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5

3)服务专门化、系统化,使老年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4)老人仍拥有自己的居所、配置自己喜欢的家具,让老人既有“家”可归,又能享受一般住家无法享受到的配套服务。

老年公寓已成为国际风行的第三种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服务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6

二、 老年公寓开发的市场机会点

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时,即为老龄化社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为1.45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1.2%,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以3%的速度增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预测,到2025年,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19.34%;到2040年,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27.8%,届时每三个半人口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口。另有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000万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要照顾,而城市老人中,98%依靠自我养老。

2、“老年公寓市场”潜力巨大

2000年国家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和分析预测,到本世纪一十年代末,中国退休劳动者一生的积蓄总和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另据中国老龄人协会估计,中国老年人消费约每年3000亿人民币,而且随着老年人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其消费数额还将得到进一步增长。由此可见“老年人市场”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老年人产业,尤其是老年人住宅产业是一个极待开发的产业。

7

零点调查提供的分析显示,在中高收入老年人期望的入住方式中,希望购买房屋产权的占调查总数的51%,打算租赁房屋使用权的占24%,希望购买产权式酒店的占16%,打算采取其他形式的占9%。目前租赁市场上的房源较为零散,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房源就更少。这也表明通过租赁方式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的市场还不成熟,而产权式酒店购买受众面也比较小。这也意味着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老年社区市场前景看好。

3、老年人养老逐步向集中养老转移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那些所谓的养老院是些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的安身之地),国内老年人养老讲究“三代同堂”,老死不离儿孙。但随着近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改变;核心家庭趋于普及,传统家庭逐渐减少,一方面下一代与老一代分居现象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家庭结构演变又表现为老少两代在居住上“分而不离,离而不远”的特点,因此老年人不堪忍受“空巢”的孤单寂寞之苦,从过去不肯到养老院开始向往养老院,养老观念和居住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4、“421家庭”催生老年住宅的产生和发展

自我国七十年代中期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以来,“三口之家”现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家庭结构。许多独生子女成家之后,所面临的是每对中青年夫妇在繁忙的工作压力和残酷的生存发展竞争条件下要照料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再加之老年人多愁善感及实际上的“代沟”,由此引起了一系列没完没了的家庭烦恼及社会问题,老年公寓呼声高涨,呼之欲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