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铣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普通铣床数控化改造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9b6d60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3

第一章 绪 论

1.1 数控机床的组成

如下图所示,数控机床由一下几个部分组成:

1、程序编制及程序载体

数控机床自动加工零件的工作指令是数控程序。在对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的基础上,要先确定零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上的相对位置,刀具与零件相对运动的尺寸参数;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或加工顺序;主运动的起、停、换向、变速;进给运动的速度、位移大小等工艺参数,以及辅助装置的动作。得到零件的所有运动、尺寸、工艺参数等加工信息后,用由文字、数字和符号组成的标准数控代码,按规定的方法和格式,编制零件加工的数控程序单。

把已经编好的数控程序,存放在便于输入到数控装置的一种存储载体上,它可以是穿孔纸带、磁带和磁盘等,采用哪一种存储载体,取决于数控装置的设计类型。 (1)输入装置

输入装置的作用是将程序载体(信息载体)上的数控代码传递并存入数控系统内。根据控制存储介质的不同,输入装置可以是光电阅读机、磁带机或软盘驱动器等。数控机床加工程序也可通过键盘用手工方式直接输入数控系统;数控加工程序还可由编程计算机用RS232C或采用网络通信方式传送到数控系统中。 零件加工程序输入过程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边读入边加工(数控系统内存较小时),另一种是一次将零件加工程序全部读入数控装置内部的存储器,加工时再从內部存储器中逐段逐段调出进行加工。

13

(2)数控装置

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核心。数控装置从内部存储器中取出或接受输入装置送来的一段或几段数控加工程序,经过数控装置的逻辑电路或系统软件进行编译、运算和逻辑处理后,输出各种控制信息和指令,控制机床各部分的工作,使其进行规定的有序运动和动作。

零件的轮廓图形往往由直线、圆弧或其他非圆弧曲线组成,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必须按零件形状和尺寸的要求进行运动,即按图形轨迹移动。但输入的零件加工程序只能是各线段轨迹的起点和终点坐标值等数据,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要进行轨迹插补,也就是在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坐标值之间进行“数据点的密化”,求出一系列中间点的坐标值,并向相应坐标输出脉冲信号,控制各坐标轴(即进给运动的各执行元件)的进给速度、进给方向和进给位移量等。 (3)辅助控制装置

辅助控制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接收数控装置输出的开关量指令信号,经过编译、逻辑判别和运动,再经功率放大后驱动相应的电器,带动机床的机械、液压、气动等辅助装置完成指令规定的开关量动作。这些控制包括主轴运动部件的变速、换向和启停指令,刀具的选择和交换指令,冷却、润滑装置的启动停止,工件和机床部件的松开、夹紧,分度工作台转位分度等开关辅助动作。 (4)驱动装置和位置检测装置

驱动装置接受来自数控装置的指令信息,经功率放大后,严格按照指令信息的要求驱动机床移动部件,以加工出符合图样要求的零件。因此,它的伺服精度和动态响应性能是影响数控机床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驱动装置包括控制器(含功率放大器)和执行机构两大部分。目前大都采用直流或交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执行机构。 位置检测装置将数控机床各坐标轴的实际位移量检测出来,经反馈系统输入到机床的数控装置之后,数控装置将反馈回来的实际位移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控制驱动装置按照指令设定值运动。

由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具有响应快,性能可靠,易于使用、编程和修改程序并可直接启动机床开关等特点,现已广泛用作数控机床的辅助控制装置。 (5)机床的机械部件

14

数控机床的机床本体与传统机床相似,由主轴传动装置、进给传动装置、床身、工作台以及辅助运动装置、液压气动系统、润滑系统、冷却装置等组成。但数控机床在整体布局、外观造型、传动系统、刀具系统的结构以及操作机构等方面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数控机床的要求和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特点。

1.2 机床数控化改造的意义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推动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加入WTO之后,我国制造业正面临极大的考验和挑战。我国制造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偏低,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影响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必须提高制造业的装备水平,特别是机床的数控化率。购置数控机床是提高机床数控化率的途径;对旧机床进行数控化改造,也是提高机床数控化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机电行业(包括机械、电子、汽车、航空、航天、轻工、纺织、冶金、煤炭、邮电、船舶等)拥有的机床结构比较陈旧,操作系统复杂,控制系统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如果靠购置新的数控机床取而代之,显然耗资巨大,不符合国情。因此,采用数控技术对现有机床进行改造,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另外,从市场容量来讲,不管是汽车制造业、模具制造业,还是军工企业,机床数控化改造都蕴藏着无限商机。

近年来,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制造大量数控机床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机床的技术改造市场十分活跃。在美国,机床改造业被称为机床再生业;在日本,机床改造业被称为机床改装业。机床改造业正逐步从机床制造业中分化处理,形成了用数控技术改造机床和生产线的新的行业和领域。

1.3 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宏观上看,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业发达国家的军、民机械

15

工业,已开始大规模应用数控机床。其本质是,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除在制造过程中采用数控机床,FMC、FMS外,还包括在产品开发中推行CAD、CAE、CAM、虚拟制造,在生产管理中推行MIS(管理信息系统)、CIMS等,以及在其生产的产品中增加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等的含量。由于采用信息技术对国外军、民机械工业进行深入改造(称之为信息化),最终使得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军用品和民用品的市场上竞争了大为增强。而我国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比发达国家落后约20年。如在我国机床拥有量中,数控机床的比重(数控化率)到1995年只有1.9%,而日本在1994年已达20.8%。随着我国现代化制造的不断推进,每年都有大量机电产品进口。这也就从宏观上说明了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微观上看,数控机床本身是高科技产品,它比传统机床有很多突出的优越性,这些优越性的发挥,是数控机床的性能有了质的提高,打了推动了制造也的发展。传统机床经过改造后,得到了近似于数控机床的性能,也意味着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