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压安全规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冷冲压安全规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9764b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9

但当工艺特定需要、便于操作又能保证安全时,则不在此限。 7.2.2 冲模的上模质量,不得超过压力机允许的限值。

7.2.3 冲模工作中心,应与压力中心一致,必要时应设置定位装置。当有特殊情况时,允许冲模中心与压力中心有一个偏移量,但应在冲模设计时加以标注。 7.2.4 采取下列措施,消减冲模危险区: a. 外廓和非工作部件的尖角,必须倒钝;

b. 从下模座上平面至上模座下平面的最小间距应大于60mm(当冲模闭合时); c. 减少上、下模非工作部分的接触面; d. 将上模座正面和侧面制成斜面; e. 开设计空手槽;

f. 导板或刚性卸料板与凸模固定板的间距应大于20mm; g. 其他可以减少危险区的措施。

7.2.5 导柱应安装在下模座下,且尽可能远离操作者。

导柱和导套在冲模工作开启状态下不应相互脱离,或脱离间隙不大于6mm。当超过6mm时,应安装可伸缩的防护罩(套)。

7.2.6 受冲击而运动的部件(包括退料装置),须采用缓冲装置缓冲。 采用弹簧作缓冲装置时,应用压缩弹簧,并用导杆或孔(管)导向。 7.2.7 冲小孔(当孔径小于或等于料厚)时,凸模应采用导向护套。 7.2.8 冲模总体结构应匀称,并尽可能采用重量平均结构。

当冲模重心明显偏离冲模中心时,应尽可能于对应重心位置装设吊运装置。使其在吊运过程中不致发生倾斜。

7.2.9 采用专门传输装置取送工件的自动化冲模(包括自动压力机用冲模),应按压力机曲柄转角工作图,选取行程循环的取件和给进时间,使之相互协调,传输装置的动作既不超前又不滞后。

采用液压机时,应按其行程大小和位置决定传输装置的动作时间。 7.2.10 有可能断裂或飞出的冲模元件,应设置防护罩。

7.2.11 采用拉深垫(或类似装置)进行压力或卸料的冲模,其压边圈或卸料板应设置安全防护罩(圈)。 7.3 安装和紧固方式

7.3.1 冲模在压力机上必须采用正确的安装和紧固方式

优先考虑紧固槽(孔)坚固方式。只有在不便或不宜开设紧固槽(孔)的模架上,才采用紧固压板紧固方式。

7.3.2 所有的夹紧部位表面应平整,必要时应进行机械加工。 7.3.3 紧固槽的分布与尺寸,必须与安装的压力机相符。

紧固槽的浓度应为安装螺栓直径的2倍。

7.3.4 上、下模应至少各有4个紧固点并对称等距分布。 但采用模柄紧固的上模,则不在此限。

7.3.5 大型冲模的设计应绘制安装图,以指导冲模的安装。 冲模安装图应便于识读,其内容和格式见附录A(参考件)。 7.4 限位装置

7.4.1 大型冲模应设置带有安全销的限位装置,以防止冲模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凹模和凸模的损坏,并减少压簧的负载。 7.4.2 限位装置应按下列要求设计和制造:

a. 限位装置应能方便地置入冲模和从冲模中取出;

b. 置入冲模中,能使上、下模对中(但本身不起导向作用); c. 限位高度应满足冲压生产的要求;

d. 工作前,应从限位装置取出安全销,置入专门的安置孔中或挂在索链上,以防丢失;

e. 当由于疏忽没有取出安全销、冲压力超过额定力30%--40%时,安全销台肩必须被剪断;

f. 下模须有适当大小的凹孔,以容纳被剪断的台肩; g. 叠放冲模时,台肩能支承2--3套冲模的质量; h. 每套冲模应放置4个或2个限位装置。 7.5 斜楔机构

7.5.1 大型冲模的斜楔传动机构的复位弹簧必须采用压簧。

当使用气缸复位机构时,活塞的额定行程应至少大于工作行程5mm。 复位弹簧和气缸均须用保护罩加以保护。

7.5.2 楔块斜度应采用45°。如为减少楔块水平行程和冲击,允许采用45°--55°的斜角。 7.6 润滑

7.6.1 冲模上所有的相对运动零部件特别是导向元件,必须润滑。但采用自行润滑材料(如含油材料)制成的滑动面或镶嵌有塑料制成的滑动面,则不在此限。 7.6.2 润滑元件的布置必须显而易见,便于操作。润滑管路的排列和安装应不妨碍冲模零件的拆卸和安装,并保证在运输或生产过程中不受损坏。 7.7 吊运元件

7.7.1 吊运冲模的吊运元件(如吊耳、吊环、吊钩等)的强度,应按两个元件能承受整套冲模的质量进行计算,并有一倍的保险系数。 冲模质量按式(5)关系式粗略计算:

冲模质量=冲模底面积(dm^2)×冲模高度(dm)×密度×0.6 ............ (5) 式中:密度-取8000kg/m^3; 0.6-冲模空度系数。

7.7.2 采用导向块导向槽作为导向装置的大型冲模,应考虑在运输过程中用螺栓将导向块和导向槽锁紧。 7.8 铭牌和警示

7.8.1 大型冲模一般应有标时主要技术参数的铭牌。必要时,应有拉深垫顶杆铭牌。 冲模主要技术参数铭牌格式,见附录B(参考件)。

7.8.2 在防护盖板下部以及所有不允许覆盖的危险部件,必须涂以桔黄色(橙色)作以信号色。

信号色不起防护作用,只是引起操作者的注意。

信号色也不能用作冲模的标志。冲模的标志应按GB 8176第8.1.5条之规定进行处理。 7.9 退磁

7.9.1 冲模必须完全退磁。 8 对冲模安装和调试的安全要求 8.1 一般要求

8.1.1 冲模的安装和调试应由专门的冲模安装工或受过专门技术训练的操作工进行。

8.1.2 冲模的安装和调试应遵照冲模安装图,并熟知其各项要求。应特别注意压力机的装模高度,装模高度须与冲模闭合高度相适应,一般应符合按式(6)计算的数值:

Hmax-5≥H≥Hmin+10 .................................. (6) 式中:H--冲模闭合高度,mm;

Hmax--压力机最大装模高度,mm; Hmin--压力机最小装模高度,mm。

8.1.3 冲模的安装和拆卸必须按照工厂的工艺和生产计划指令进行。 8.2 准备工作

8.2.1 冲模安装前,切断压力机电源并锁闭。

8.2.2 压力机工作台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允许摆放与安装冲模无关的物体,待装冲模的上、下模座与压力机滑块底面和工作台面的接触面,必须擦净,不允许残留灰垢和油污。

8.2.3 大型压力机工作台面四角上必须放置安全栓。

8.2.4 在可倾压力机(当床身处于倾斜位置时)台面上,安设挡块,以防待装冲模滑落。

8.3 安装和紧固

8.3.1 冲模安装时,一般应遵循下列程序:

a. 使压力机滑块处于下死点位置(行程向上,调节向上),并检查装模高度; b. 使压力机滑块处于上死点位置(行程向下,调节向上); c. 将冲模置入工作台上; d. 调整装模高度; e. 紧固冲模。

8.3.2 使用起重机吊运的大型冲模,在置入工作台之前,必须采用支承托架支撑。然后应用钢丝绳和必要的导向装置将冲模曳入压力机,如图9所示 托架应坚固,其高度与工作台面相等或略高。

禁止用起重机将冲模直接荡落在压力机工作台。但当采用叉车和移动工作台安装冲模时,则不在此限。

8.3.3 装模高度的调整必须仔细进行。

压力机工作台(包括辅助垫板)至滑块底面(包括辅助垫板)的间距,在行程向下、调节向上的所有情况下,必须大于待装冲模设计的装模高度。 8.3.3.1 调整时必须使用压力机的寸动或微动装置。

8.3.3.2 当压力机没有寸动装置时,调整时应使用扳手或盘杆等手工具。调整后,手工具必须取出或能自动退出。

8.3.4 冲模置入压力机,并得到正确的定位后才能紧固。 8.3.4.1 带模柄的冲模,以模柄定位,先紧固上模,后紧固下模。

当模柄小于压力机滑块的模柄孔时,必须采用专门的开口衬套或对开衬垫。使用开口衬套时,衬套开口应正贴于滑块部分,当使用对开衬套时应将两半衬套正贴于滑块和夹块。

8.3.4.2 大型冲模必须以安装定位销(孔)外廓定位,先紧固下模,后紧固上模。 8.3.4.3 紧固冲模时,必须在上、下模座与压力机滑块和工作台完全贴合后,将紧固点逐个对称拧紧。

8.3.4.4 采用压板紧固冲模时,紧固螺栓至冲模夹紧点的距离与至压力机工作台上夹紧点的距离应为2∶3。

8.3.4.5 紧固夹紧螺栓时,必须采用适当的扳手。 禁止在扳手上插入导管拧动螺帽。 8.4 紧固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