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管理学原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925e68183d049649b66583d

(四)系统方法  1.系统的含义及其特性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管理的角度看,系统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一个实体;二是指一种方法或手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系统的方法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和分析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系统的特性。把管理过程或活动看作实体的系统,具有如下的特性: (1)整体性。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整体大于部分”的效果。

(2)目的性。管理系统的整体目的就是要创造价值和提供服务,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果。

(3)开放性。管理过程必须不断地与外部社会环境交换能量与信息。

(4)交换性。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组织本身也存在变革。 (5)相互依存性。管理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而且管理活动与社会相关活动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

(6)控制性。有效管理系统必须有畅通的信息与反馈的机制,使各项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 2.系统的观点

系统作为一种方法,在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具备以下的观点: (1)整体观点。整体的功效应大于各个个体的功效之和。

(2)开放性与封闭性。若系统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与能量,就可把它看成是开放的;反之,就可把它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凡封闭的系统,都具有消亡的倾向。

(4)模糊分界的观点。将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分开的“分界线”往往是模糊的。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开放的系统要生存下去,至少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足够的投入物来补偿它的产出物和其自身在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

(6)信息反馈观点。系统要达到体内动态平衡,就必须有信息反馈。

(7)分级观点。每个系统都有子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等级形态。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在一个社会系统内,可以用不同的输入或不同的过程去实现同一个目标,不存在唯一的最好的方式。

=====结束=====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

学习要点  (一)概述 

1.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产生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集体协作劳动的形式,而有集体协作劳动的地方就有管理活动。在漫长而重复的管理活动中,管理思想逐步形成。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把各种管理思想加以归纳和总结,就形成了管理理论。人们反过来又运用管理理论去指导管理实践,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且在管理实践中修正和完善管理理论。 2.管理学形成的阶段划分

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管理学形成以前又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直至18世纪)和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前)、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二)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 1.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管理的活动或实践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是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所产生的。人类进行的管理实践,大约已超过6000年的历史。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我国的万里长城等,都是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上伟大的管理实践。

古罗马帝国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有效的组织。戴克利先成为皇帝后,实行了一种把中央集权控制与地方的分权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的连续授权制度。

罗马天主教会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就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基层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又采用有高度效率的职能分工,成功地解决了大规模活动的组织问题。

我国宋真宗时期,丁渭提出的“一举三得”方案,解决了就地取土、顺利运输和清理废墟三个问题。

在《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就体现了管理的公权原则、授权原则和例外管理等管理思想。

汉高祖刘邦总结其取得天下的原因,关键是在管理中遵循了用人之长原则。在古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颁布的汗姆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条款都涉及到了控制借贷、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等经济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周礼》、《墨子》、《孙子兵法》等书籍中都体现了不少管理思想。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不仅当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对我国延续2000的封建社会制度也有重大的影响。 2.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实践

(1)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在兵工厂的管理工作中,较好地体现了互相制约和平衡的原则。

(2)部件储存。这有助于实行装配线作业和精确计算存货,节省时间和劳力,加快了安装船只的速度。

(3)装配线生产。兵工厂在安装舰船时采用了类似于现代装配线生产的制度,生产效率很高。(4)部件标准化。

(5)会计控制。兵工厂的会计制度使它能追踪并评价所有的费用,进行管理控制。 (6)存货控制。由专人负责检查并由专人记录。

(7)成本控制。兵工厂还利用成本控制和计量方法来帮助作出管理决策。

(8)人事管理。兵工厂有严密的人事管理制度,严格规定上下工和工间休息的时间,等等。

3.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四原则

(1)群众认可。所有的政府,其持续存在都依赖于群众的支持,即权力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

(2)内聚力。要使国家能持续存在,必须要有内聚力。组织内聚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使人

民确信他们可以信赖自己的君主,知道君主期望于他们的是什么——责任明确性原则。 (3)领导方法。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或天生型,另一种是后天获得领导技术的类型。

(4)生存意志。任何组织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使自己存在下去。

这些管理原则是为了使君主能成功地管理一个国家,但同样也适用于管理其它组织,对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三)管理理论的萌芽  1.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经历了简单协作、手工制造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既是生产技术上的又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而工厂制度的发展,促使了人们对管理的关注。 2.有关管理问题的主要论点

随着工业革命以及工厂制度的发展,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许多理论家特别是经济学家,在其著作中越来越多地涉及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一时期的著作,大体上有两类:一类偏重于理论的研究,即关于管理职能和原则的研究;另一类偏重于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问题。第一个明确地把管理作为生产的第四个要素而同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相并列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一般是分开的,特别是当赚钱的时候。

(2)关于管理的职能。经济学家们各自都特别强调不同的管理职能。萨伊强调计划职能的重要性。鲍克认为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指挥。人事职能中的职工培训和管理人员教育,受到了当时一些经济学家的重视。组织职能受到这些经济学家广泛的注意。在控制职能方面,这些经济学家从防止盗窃方面的控制转到防止浪费方面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