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9247cb9376baf1ffd4fad6f

主义的哲学依据。第三,它具有正确地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实际意义。

4、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对推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

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随着历史的推进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所考察和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据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5、怎样正确地区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波动?二者有哪些相同和差异之处?

答:社会主义经济波动,主要源自内在传导和外部冲击。内在传导主要是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波动影响。外部冲击是指外贸和国际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波动影响。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因此,社会主义经济波动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本质区别。前者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克服。 而后者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到了一定的周期就会发生。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认识、再实践”思想,对于实际工作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科学的反映论,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根本特征。它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党的群众路线是建立在群众观点的基础上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主要表现是: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同党的群众路线的群众观是一致的。第二,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是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智慧和经验集中起来,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形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三,坚持不断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是认识无限曲折上升发展的过程。总之,\实践--认识--实践\和\群众--领导--群众\在根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 7、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百多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近七十年中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都反复证明,无产阶级事业只有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前进。任何别的思想理论、别的政党都不能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解放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运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8、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对于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有什么重要的

理论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科学的反映论,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根本特征。它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共同的理论基础。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事求是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为了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两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和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长期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次 材料分析题

1、案例 二十四节气与生产实践: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1) 这些谚语的形成从人的认识的角度说明了什么? 答:这些谚语的形成从人的认识的角度说明了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基本来源。正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的长期实践与观察,日积月累才逐渐形成了这些谚语。

2)你认为这些谚语符合科学规律吗?为什么?

答:这些谚语只是经验的积累,还不能称之为科学规律。谚语通常是通过感性认识的方式积累形成的,虽然有其实践的客观依据,但毕竟是直观的、表面的、生动的认识,它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才能是真正的科学。因此,这些谚语作为经验的积累,还不能称之为科学规律。 2、案例 一个巴掌扇出了\阿拉伯之春”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一市民布瓦吉吉到集市卖菜。女城管法蒂娅以无经营许可为由罚款10第纳尔(约45元人民币)。没收磅秤,掀翻菜车,并扇了一巴掌。布瓦吉吉愤然到市政大楼陈情,被禁止进入。于1月4日自焚身亡。 2011年1月13日,同情布瓦吉吉的抗议者涌上街头,要求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下台。14日晚上,本?阿里逃离突尼斯,终结23年的统治??

1)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阿拉伯之春”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因此,任何政党、政 治集团和政 治人物的任何决策、管理行为都必须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凡是违背人民利益,必然会被人民所反对和抛弃。\阿拉伯之春\在突尼斯因为一个小贩的自杀而引发民众的抗议,事件爆发的真正原因就是当地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置百姓的利益于不顾,从而引起民众的不满和反对。

2)通过这个事件,说明当前我们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答:这个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这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拥有几千万党员的政党是一个警示,那就是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正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真正开展持续有效的群众路线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3、苏联解体已经15年了,在这期间很少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让俄罗斯老百姓感到自豪,倒是苏联的一些成就至今在俄罗斯人心中仍引以为荣。近日,《消息报》刊登了全俄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列举了苏联时期俄罗斯人引以为豪的十件大事。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最终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二,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第三,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了人类开发宇宙和太空的新时代。第四,1936年,苏联时期传奇试飞驾驶员瓦列里?契卡洛夫完成了从莫斯科到远东的不着陆飞行。 第五,1949年8月苏联成功研制试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8月成功试爆了第一颗氢弹。从此,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第六,1934年及时营救在楚科齐海遇到冰块沉没的\切柳斯金”号轮船,船上的100多人全部被救出,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个奇迹。第七,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第八,1954年到1960年,苏联政府在西伯利亚等地的大规模开荒,使农业耕作面积大幅增加。 第九,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第十,斯达汉诺夫引领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中轰轰烈烈的生产技术革新运动。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前的\帝国主义链条上对薄弱的环节”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苏联的解体已经过去20多年了。一个大国的悲剧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反思的空间。从苏联取得的成就中,我们能够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从苏联的解体中,我们也能看到实践社会主义的艰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分。

1、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第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2)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第二,苏联的建设也存在严重弊端,如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等。长期执行这一政策,会带来极大弊端。 2、前苏联的解体与社会主义制度有必然联系吗?

答:前苏联的解体与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前苏联解体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这是因为前苏联社会存在着四大矛盾: 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实践上的与资本主义竞争共处中的劣势扩大; 理论上的民族团结和实践上的大俄罗斯主义及严重的民族问题;理论上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实践上霸权主义、扩张主义的推行;理论上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实践上的苏共领导特权腐化严重丧失先锋性。因为没有解决好这些矛盾,才导致了苏联解体。 总结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

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吸取苏联模式的教训,遵循从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以上经验,就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

4、对西方民主制度的透析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民主虽然不能保证出现最好的结果,但是能够避免出现最坏的结果。 (1)政党制度: 二战前的美国经典语: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感叹:影响美国经济的只有200多家大企业,而操纵这些企业的只有六七个犹太人!全世界最富有企业家50%是犹太人,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名人50%是犹太人,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50%是犹太人,美国富豪前40人中有45%是犹太人,美国所有的律师中的25%是犹太人,美国名牌大学教授的20%是犹太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是由犹太人控制;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盖茨、格林斯潘、索罗斯、洛克菲勒也是犹太人??

(2)选举制度: 选举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金钱竞赛、拍卖竞赛、包装竞赛、血统比较、诡辩比赛?? (3)议会制度: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出2009年世界五大\最混乱议会”韩国、台湾、乌克兰、俄罗斯、意大利。

其中。韩国议会被称为全世界最恐怖的议会,1996年,反对党议员向国务总理投掷粪便污物。2008年,反对党议员持铁锤钢锯冲击国会大厅。2009年,执政党议员用灭火器喷射反对党议员。2011年,议员金先东向议长主席台投掷催泪弹。

2008年以来,韩国国会因议员暴力导致的损失及预防暴力的费用超过7?5亿韩元。2011年 5月,国会外交委员会在会议室中央摆放天价瓷器以阻止议员们的冲动。 1) 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哪些是必须批判的? 答:近代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任命意志,也必然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总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两党制和多党制国家的执政党通常主导和独占国家权力,并为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谋取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其他政党作为在野党或反对党,由于不能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国家事务,往往对执政党采取对立的态度和做法,为反对而反对,使其执政效果受到很大的牵制和影响。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所谓“跛脚总统”、“跛脚内阁”屡见不鲜。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依法长期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宪法明确赋予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两党制、多党制和议会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实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选举方式实现政党轮流执政,以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有时为了选票也会考虑民众的意愿,但其本质是金钱政治,有钱人的游戏。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人民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人民政协则按民族、界别、党派和人民团体,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推举产生委员。这种广泛的代表性,使我国的政治制度建构于坚实的社会基础之上,使中国特色民主具有西方民主不可比拟的真实性、包容性和广泛性。

2)根据上述材料,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

答: 从本质上来说西方的民主体制就是政党体制。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

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

2、政党通过竞选成为控制议会的多数党并由此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 3、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政党制度的优点:

1、国会由不同政治观点的党派组成,国家机关的负责人必须获得国会的批准才能履职,也就是说国会拥有对国家机关的负责人任免的权力,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人事安排过程中的权钱交易;

2、由于执政党与在野党在政治利益上的天然对立性,天然的结成了廉政监督机制,由此形成了对于公权力部门(政府)的执政监督,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公权力执行过程中的腐败滋生;

3、由于执政党是通过民选产生的,因此执政党出台的政策、方针就必须关注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否则执政党的政治主张就无法实现,甚至在以后的选举中被人民用选票抛弃。 政党制度的缺点:由于政党具有各自不同政治主张和利益,因此在政策、方针上常常是对立的,由此导致政党为了捍卫自身利益对反对党派进行打压,甚至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将国家、人民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