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90c073ca5e9856a5612604b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 说唱音乐是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结合的艺术。

2.协作性和节奏性较强的农业劳动中唱的民歌就是农事号子。 3.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_民歌_____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 4.骆派是建国后的著名流派,由女艺人_骆玉笙_____所创。

5.弹词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柔美细腻唱腔结构采取混合体较多。 6.坠子的唱腔结构属于基本曲调板腔变化体。

7.梆子腔的音乐分欢音和苦音,二者属于不同的音阶组织。 8.皮黄腔的京胡定弦是6 3,二黄腔的京胡定弦是52_。

9._评剧_是流行在北京、天津、华北、东北和内蒙地区的剧种。

10.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由琵琶古曲_夕阳箫鼓_____改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民歌《脚夫调》属于一般山歌类,具体为【 A 】 A.信天游 B.花儿 C.高腔山歌 D.山曲

2.《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流传极广的青海传统花儿,它又称【 C 】 A.仓郎郎令 B.花儿王 C.河州大令 D.青海令 3.笙曲《凤凰展翅》是由______作曲。【 B 】

A.聂耳 B.胡天泉、董洪德 C.阎海澄 D.刘文金 4.筝曲《渔舟唱晚》是由______作曲。【 C 】 A.曹正 B.曹扶东 C.娄树华 D.王昌元 5.《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______改编。【 D 】 A.八板 B.老六板 C.三六 D.倒八板 6.苏州弹词的韵是______和中州韵的结合。【 A 】 A.苏州方言 B.南方方言 C.北方方言 D.吴语方言 7.______的剧目有小戏和正本戏两类,各有不同唱腔。【 C 】 A.评剧 B.越剧 C.黄梅戏 D.二人转

8.江南丝竹是流行于______和浙江一带的丝竹乐。【 B 】 A.山东西部 B.江苏南部 C.安徽南部 D.江西北部 9.天津时调的伴奏乐器主要有______和四胡。【 B 】 A.琵琶 B.大三弦 C.古筝 D.柳琴

10.______的唱腔按行当分为生腔和旦腔两大类。【 A 】 A.皮黄腔 B.二黄腔 C.梆子腔 D.昆山腔 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江苏有《茉莉花》体裁;河北没有。( X ) 2.民歌《小白菜》是河南民歌。( X ) 3.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云南民歌。( X )

4.说唱音乐最主要的特征不是唱腔中语言与音乐的高度结合。( ) 5.京剧《空城计》不是取材于《三国演义》。( ) 6.《阿里郎》不是内蒙民歌。( X ) 7.民族乐器筝又称为瑟。( v ) 8.苏南吹打又称苏南十番锣鼓。( V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丝竹乐与锣鼓乐:

丝竹乐 以某一、二件弦乐器、管乐器为乐队组合核心,配合其它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所组成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如二人台牌子曲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四胡,江南丝竹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二胡,广东音乐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粤胡等;锣鼓乐则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这种演奏形式民间又叫清锣鼓和素锣鼓。如西安铜器社,土家族打溜子,山西威风锣鼓、绛州锣鼓等.。

2.民间乐器与民族乐器:

民间乐器在广义上基本上与民族乐器等同,但在狭义上两者却有很大的区别。民间乐器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乐器,而民族乐器是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象征,通常是指民族乐团所使用的常规乐器。

3.板腔体:

板腔体是戏曲、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或称“板式变化体”。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

4.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

33.花鼓灯:

答:花鼓灯是从地方灯会、社火风俗中发展起来的,清朝光绪年间已很完善了。在淮北一带农村十分盛行。花鼓灯多在年节、庙会和冬闲时进行,并常与龙灯、狮子、马灯等多种民间道具舞一起表演。花鼓灯由舞蹈、歌唱、小戏三部分组成,歌时不舞,舞时不歌。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相结合的特点。所唱的曲调,是在山歌和地方小调基础上形成花鼓歌,如《卖货郎》、《孟姜女》等,伴奏以打击乐器为主,有大锣、花鼓、小钹、小手锣等。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简述山歌的音乐特点。

答: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即兴创作、用以抒发感情的民歌。山歌主要有:陕北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宁夏一带的花儿,四川的神歌 按歌唱的场合分,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按唱腔分,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山歌音乐特征: ①歌词具有即兴性;②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应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③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为主;④曲式结构短小,呈多样化。

2.简述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类型。

答:我国少数民族民歌有以下类型:

1.不少民族用民歌(古老的叙事歌)来记载本民族的历史、传说、生产劳动知识;一些仪式中必唱的祷歌、祝词、多具有法规的约定性和权威性。如柯尔克孜族著名长篇史诗《玛纳斯》、藏族的《格萨尔》、维吾尔族的《艾力甫与赛乃姆》等。这些都借助于歌唱在群众中流传。

2.民俗仪式歌曲,婚礼歌和丧事歌,这些歌曲反映出各民族不同的婚姻制度和民俗风情。 3.各民族多有着自己的宗教歌曲,这些宗教歌曲与民间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简论中国传统乐种。

答:中国传统音乐大致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一)、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指的是由普通庶民百姓集体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景、和表达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其特征有:(1)创作过程的集体性(2)传播方式的口头性(3)音乐曲调的易变性,其又包含有①地域性易变②内容性易变③审美性易变④即兴性变易。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六个类别: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综合性舞种。

(二)、文人音乐:文人音乐指的是历代由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创作或参与创作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

(三)宫廷音乐:宫廷音乐即历代封建王朝中,在宫廷内部或朝廷仪式上为宫廷统治者而演奏的音乐。如六代乐舞:《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中国宫廷音乐的类别,如果按其演奏场合,大致可以分为外朝音乐和内廷音乐两大类。外朝,是群臣朝会办事的场所;内廷,是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这两种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音乐。如果按其功能性质而言,又可分为典制性音乐和娱乐性音乐。典制性音乐主要用以显示典礼的隆重和皇帝的威严,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卤簿乐等;娱乐性音乐以供人欣赏、愉悦身心为目的,包括筵宴乐、行幸乐、吹打乐等。

(四)宗教音乐:宗教音乐指的是由宗教信仰者演奏,或是为宗教目的而演奏的音乐。中国各地、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音乐方面,佛教、道教的特色较浓,伊斯兰教、基督教音乐也有自己的特色。

37.简论歌舞性小调的类型。

答:我国歌舞性小调的主要类型有:

1.秧歌:秧歌流行于我国北方汉族地区,主要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秧歌的表演形式一般有地秧歌(徙步在地面上歌舞)和高跷(双脚踩在缚以腿部的木跷上歌舞)两种。秧歌的音乐一般有三个部分: 1、小场演唱:包括“领唱秧歌”与“走戏调”。

前者由一名秧歌头在开场进演唱,不与舞蹈结合;后者连舞边唱。2、锣鼓打击乐:主要用作舞蹈伴奏。 3、唢呐吹奏:主要用作舞蹈伴奏

2.花灯:花灯主要流行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除汉族外,在当地的仙、苗、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中也流行。在发展过程中,花灯形成了两种主要类型:和类偏重于舞蹈,由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或对唱对舞;另一类偏重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向民间小戏发展。

3.采茶:采茶流传在我国南方采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通常的

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男的手拿钱尺(鞭)模拟扁担、锄头或撑船杆等。女的手花扇,模拟竹篮、雨伞或是盛茶器具,有时也拿代糊的各种灯具,载歌载舞。表演的内容是茶农劳动的全过程,从种茶、采茶到制作(炒茶)和卖茶。

4.花鼓:花鼓主要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在元宵节或 其他节日,花鼓常与秧歌、花灯、采茶等一起表演。花鼓的主要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执锣、女背鼓,以锣鼓伴奏,边歌边舞。所唱的曲调是在当地的小调和山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的特点。

38.简论民歌的艺术特点。

答: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多样丰富。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花儿)(信天游)、小调、儿歌、风俗歌等。民歌的艺术特征: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②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③民歌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④节奏、节拍形式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⑤曲式结构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用同一旋律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