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辽宁省营口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e31f2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2

灯泡正常工作时,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3V, 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I=I滑=I额=0.5A, 由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得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额=6V﹣3V=3V,

由欧姆定律可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 R滑=

=

=6Ω;

(2)闭合S、S1、S2时,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

此时R0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 U0=U滑=U=6V, 则R0的功率:P0=

=

=4.5W,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阻值最大时,变阻器的功率最小:P滑最小===3.6W,

所以电路的最小功率:P总最小=P0+P滑最小=4.5W+3.6W=8.1W. 答:(1)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是0.5A;

S1、S2都断开时, (2)当S闭合,要使灯泡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6Ω;

(3)当S、S1、S2都闭合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是8.1W.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 放大 的实像,生活中的 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下 (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去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 右 (选填“左”或“右”)移.

【分析】(1)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②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2)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 【解答】解:(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并移动光屏,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把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远离时,物距在不断增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所以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

(2)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3)近视眼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光屏向右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10;放大;投影仪;(2)下;(3)右.

30.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实验中换还缺少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

(2)当水沸腾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98 ℃;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将 不变 .

(3)如果利用硬纸片将烧杯盖得十分紧密,且纸片上无排气孔,则水的沸点会 升高 ,这是因为 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也越高 ,生活中 高压锅 是应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分析】(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还需要秒表记录时间;

(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要注意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要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在汽化过程中,烧杯内的水蒸气增多,所以压强增大.

需要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反之,沸点越低.生活中的高压锅利用了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的原理. 【解答】解:(1)如图所示,是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2)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示数为98℃.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也不变.

(3)如果利用硬纸片将烧杯盖得十分紧密,且纸片上无排气孔,随着水上方水蒸气的增多,水上方的气压增高,所以水的沸点会升高.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压强升高沸点的原理尽快煮熟食物的. 故答案为:(1)秒表;(2)98;不变;(3)升高;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也越高;高压锅.

31.小明和小红想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小明的测量过程:

①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零刻线 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右侧,他应将 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32.4 g(如图甲);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如图乙); ④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20 mL(如图丙).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ρ液= 0.8×103 kg/m3. (2)小红用水、金属块(密度大于水和被测液体密度)、烧杯、弹簧测力计等也测得了该液体的密度,如图丁丁所示:

①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其重力为G;

②用弹簧测力计拉住金属块使其浸没在水中,测得拉力为F1;

③用弹簧测力计拉住金属块使其 浸没 在待测液体中,测得拉力为F2. 由以上测得物理量得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液= ρ水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分析】(1)①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时应向指针偏转的对侧移动;

②读取天平示数时应将砝码与游码的示数相加.

④由图丙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2)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为金属块排开的水的重力.

利用称重法求金属块全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V排=V金属块,再利用F浮=ρ液gV排公式变形可求得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1)①在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②由甲图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0g+10g+2.4g=32.4g,

④图丙中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20ml=20cm3, 由图乙可知,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10g+5g+1.4g=16.4g, 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m1﹣m2=32.4g﹣16.4g=16g, 液体的密度ρ==

=0.8g/cm3=0.8×103kg/m3;

(2)用细线系住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受到的重力G;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F1, 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1; 由F浮=ρ液gV排公式变形可得,V排=

=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受到的拉力F2; 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V排=V金属块, 金属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液=G﹣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