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辽宁省营口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e31f2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2

2016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共30分,1-9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0-13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对于多选题,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得0分.) 1.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42℃ B.家用台灯正常工作电流约2A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约2s D.初中生使用课桌高度约0.8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家用灯泡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正常发光的电流在I==

≈0.2A左右.故B不

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或小于1s.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2.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

A.

手影游戏 B.

错位的铅笔 C.

镜中的像 D.

雨后的彩虹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如水中,镜中月,水中的倒影;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海市蜃楼、雨后彩虹、铅笔错位.

【解答】解:A、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错位的铅笔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错误;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3.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 B.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C.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 D.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

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A、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 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C、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液化放热,故C符合题意; D、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变成的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A.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B.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C.航天员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分析】(1)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A错误; B、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与地面的交流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5.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B.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 C.卫星导航主要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D.在倡导“节能环保”的今天,人类要增加化石能源的使用 【分析】(1)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的反射传递信息的;

(2)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不发热,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3)卫星导航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4)能源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要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氢能等;

【解答】解:A、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传递信息的,不是应用超声波,故A错误;

B、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不发热,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超导体不能用来制作电饭锅的发热体,故B错误; C、卫星导航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

D、化石能源在使用时会产生废物、废气污染环境,与节能环保,低碳生活不相符,故D错误. 故选C.

6.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D.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 【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 (2)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

(4)内燃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要经过4个冲程,燃气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返2次,飞轮和曲轴转动2周.

【解答】解: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故A错误;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故C正确;

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4个冲程,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次,故D错误. 故选:C.

7.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坐在有椅垫的椅子上舒服一些,因为这样减小了臀部所受到的压力 B.拦河坝常常修成上窄下宽,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C.利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时,药液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人体内

D.民航客机飞行时获得升力,因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