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问题拼音排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等教育心理学(问题拼音排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cc2108ba1aa8114431d918

ASBE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的意义。

BBN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的实质——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整和详细的问题)

DC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2)传播心理卫生知识(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法(随机化、局部控制的实验设计)(3)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

GR感染:是一种情绪的传递过程,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影响因素:被感染者与感染刺激发出者的相似性;被感染者的自我意识水平

GTSW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1)化和评价几乎同时发生;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学生的内在动机包括求知欲、成功的欲望、与人和睦相处的需要);结构原则(动作、图像、符号);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BJ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BPNF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1)获得律与消退律(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3)高级条件作用律。 BZ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的适应显示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CC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一件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以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影响因素:群体的一致性;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个性特征

CJDJ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客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CJKZ刺激控制教学模式: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认为环境中任何一个能够提高特定反应发生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基本结构(1)定义目标行为(2)评价初始行为(3)制定列联计划(4)实施列联计划(5)评价列联计划 主要适用于改变声的不良态度和行为及发展或保持新的社会行为仅技能 CY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类型有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实证效度。

CY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信,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CZSW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构成:(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2) 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 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促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风暴法前向学生提出完

习方法

DD道德发展阶段论: (一)皮亚杰的研究(1)无道德阶段(6岁前)(2)他律道德阶段(6-10岁)(3)自律道德阶段(10岁后)(二)柯尔伯格的研究(三水平六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好孩子”取向阶段;遵循权威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FC服从: 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之一,有两种情况:在有组织的群体规范的影响下的服从;对权威人物的服从

FL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FZS非正式群体:为了满足同学之间相互交往、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等需要而由一些观点、兴趣、爱好、习惯、志向、态度一致的人自发地组合而成。 其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FZS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一)积极作用(1)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2)及时解决问题(3)增强信息的沟通(二)消极作用(1)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2)传播小道消息

GC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GJZY构建主义学习论:(1)知识观——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3)学生观——学生已有经验

GJ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GJ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GJ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本着是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2)发展性原则(青年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为实践服务,课题源于实践,成果付诸实践)(4)教育性原则(符和教育方针和原则) GJ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查法)(2)实验

言语前思维阶段(2)直觉行动思维阶段(3岁前婴儿)(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7岁前幼儿)(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小学时形成,初中时典型)(5)辨证逻辑思维阶段(高中生形成,大学生典型)

GX个体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JCGK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包括过滤式和综合性分析;总和包括联想式和创造性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 JC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教学测量及评价的作用:(1)反馈—调节功能(2)激励-动机功能。教学测量的类型:(1)根据测验目的的划分(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2)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3)根据测验的来源划分(标准化学绩测验;教师自编测验)

JF.教学反思的过程: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的验证阶段。.

JF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JF教学反思的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JF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JJ教师的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JJ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民主型最理想)(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两种)(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有声的言教,无声的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JJ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JJ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

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能动性;普遍性、有效性。教师教学监控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监控扮演了一个领导者、督查官的角色,教学过程中的其他因素都要在它的监视、领导下进行。在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教师教学监控的发展和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学成效考核的办法)(2)微观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制定教学程序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确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内容及方式;对教学成效作出确切的评价 教学设计的系统管:就是要求以系统论的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系统观的基本原则:(1)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使教学从最恰当、有利的位置起步(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的选择与设计,既要现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教学目的,又要考虑学习者不同的性格特点JZ教材直观类型: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J材料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交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KT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理论基础是认知发展学习论及其认知绝购教学论,认为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这种自发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去寻找其发生的原因。 基本机构(1)呈现问题情境(2)手机信息并进行实验(3)主动解释问题(4)分析探究模式与类型 到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

JJ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识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教育机智的表现:(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JJ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1)建立接纳一件的气氛(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 (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JM教学媒体:指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特点:(1)作为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必须是能作用于人,使主体产生能动反应的事物(2)作为运载经验或信息的工具或信号,它不是经验或信息本身 作用:是传递对象的经验要素的变质、变形的工具,是使经验传递称为可能的工具。

JM教学模式的结构:(1)步骤安排(2)师生交往系统(3)反馈方式(4)支持系统 教学模式的种类: (1)行为矫正模式(2)信息加工模式(3)个人发展模式(4)社会作用模式 JN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JN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语言信息;态度。

JR教学任务的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2)分析使能目标及其他类型(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教学

JS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极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进行的设计。类型:(1)宏观设计(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哥们课程的教学大纲;编选教材;制定教

(3)教学成效考评的设计须依据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4)教学效果不理想或出了问题,还应该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组称工程分去详察细究

JT集体规范:是指用以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的一个统一的标准,是集体成员的认识趋同,最终将认识模式化、固定化的结果。

JT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兴趣、需要和期望的反映。 JW教师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是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应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JXN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JX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JYFZ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JY记忆: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再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包括记(识记和保持)和忆(再认和回忆)两个方面。记忆的类型: (1)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LA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调节:(1)以讲座的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的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3)教学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MF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包括有意识的模仿和无意识的模仿。 影响因素:年龄与阅历;榜样行为的社会称许性;相似性 MT命题的一般原则:(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2)试题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3)题目格式多种多样(4)文句要简明扼要(5)答案应正确可靠(6)测题应彼此独立

PD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不是个体先天的禀赋,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的,实质是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基本特征:(1)稳定的道德行为(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道德情感(形式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 QH强化与社会学习论:强化理论(强化是联结理论的核心内容,联结主义认为,人和动物都能自动地作出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凡是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以致消退。分正强化和负强化)社会学习理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而已称社会学习。观察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四个子过程;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榜样与示范,包括行为示范、言语示范、象征性示范、抽象示范、参与性示范;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强化,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种形式) QTJH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较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想象。 群体思

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表现为无懈可击的错觉、合理化、对群体道德深信不疑、刻板思维、从众压力、自我压抑、统一错觉、思想警卫等。

QT群体:也成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个以上的人群。特点:(1)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2)SJ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形式:(1)视觉编码(保持实践短,250毫秒)(2)语音听觉编码(短时记忆系统的主要编码方式)(3)语义编码(长时记忆有意义材料)(4)语言中介编码 (识记无意义材料和离散语言材料) SW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工具性和情境性)(2)认同(自觉性、主动性、稳定性)(3)内化(个体根据信奉作出反应,这一阶段也称为社会规范学习的信奉阶段)态度与品德改变的过程:(1)醒悟阶段(消除疑惧;引发其他需要)(2)转变阶段(3)巩固与稳定阶段

WJ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特点:(1)问题情境性(2)目的指向性(3)操作程序性(4)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结构(3)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

RC认知策略的实质: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体现着学习者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体现着个体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包括元认知知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和元认知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RJ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由性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1)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情感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 人际交往的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好的第一印象(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着;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RZCL 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

RZCL教学中常用的认知策略(1)注意策略(2)编码与组织曾略(表现为描述策略、表象策略、归类策略、网联策略等)(3)精细加工策略(4)复述策略

SA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功能。师爱的表现形式: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SHSY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客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感受性训练;角色扮演法;社会恐惧自卑的调节)

SJN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2)正强化(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

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SW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观察事务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判断性等方面。

SZ社会助长:也成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体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SZ学习的心理实质:广意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者行为前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TD态度的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三个基本特征:(1)是一种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者反应准备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作为一种内部状态,可直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态度与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2)态度与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则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即决定人们愿不愿意完成某些任务(3)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分(核心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准备或预备倾向)

TJ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TJ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1)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明确目的任务;观察中,培养技能和方法;观察后,分析整理总结)(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TP态度与品德形成的过程:(1)遵从(从众和服从,具有盲目性、被动性、

认知操作性 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问题解决就是搜索问题空间,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通向目标状态的通路,或应用算子使起始状态逐步过渡导目标状态。问题解决过程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评价当前状况四个阶段。问题解决得意办认知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

XC学绩测验的命题:试题类型:(1)自由应答型试题(2)固定应答型试题 XD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 XD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交往内驱力)(2)学习期待与诱因(3)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的关系(学习需要是最根本动力,在学习动机就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XD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XG心理过程:认知过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情绪过程(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XJCY 学绩测验的评分:(1)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2)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3)评分标准要依据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配给分数(4)评分时要注意分析评分和综合评分相结合(5)评分标准应注重内容,不宜注重形式 测验结果的分析:(1)对测验本身的分析(2)对教学活动的分析。

XJ心理健康: 两层涵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

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XJ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特点:(1)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2)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是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3)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XJ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XJ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1)原型社会性(4)职业化 显示自我)

XXSY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1)ZWRS 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引导大学(1)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2)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面性(3)自我概念的变化(自我概念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的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稳定性) XX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ZWTK 大学生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伴随着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独立意识而来的反叛倾向 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ZWTY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敏感性和情境性(3)自尊感和自卑感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判相互交织 断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ZWYS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定向(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2)原型操作(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型,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3)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的转化。分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三个阶段)

XM项目难度: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表示。 XM项目区分度:又称鉴别力,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的识别程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是鉴定测验质量的客观指标。

XQ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分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纵向与横向(3)顺向与逆向(4)特殊与普遍 .经验泛化说:先期学习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是因为在现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之中。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类化。 认知结构说: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1)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2)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3)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 经验整合说:经验整合的实质是要构建一种一体化、网络化的心理结构,整合的基础是概括。实现的三个途径:同化、顺应和重组。 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XT心理特征: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人格。

XX 先行组织教学模式(1)呈现先行组织者(2)呈现学习课题或学习材料(3)认知结构的加强

XXDJ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报答性和附属性;自我实现和系我提高;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事业成就)(2)间接性(3)

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XX学习需要的形成:原始的学习需要是一个建康的人类有机体生来就有的一种生物学本能。在探究反射的基础上发展其来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人的学习需要差异表现在学习需要的指向性、学习需要的意识水平和学习需要的意识倾向。学习需要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反作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巩固和发展依赖于学习效果)(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 XZ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包括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 YS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自我一是明显分化,理想我和显示我出现矛盾(2)情绪控制能力低(3)缺乏人际沟通能力(4)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5)社会适应能力差(6)家庭问题的影响(7)缺少心理卫生知识 YS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1)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2)学习者方面的因素(3)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4)技术方面的因素 YS影响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和性质(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组块化编码(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状态(7)识记的信心 YW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性。合理复习,防止遗忘:(1)复习时机要得当(及时复习、间隔复习、循环复习)(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总和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3)复习次数要适宜(提倡过渡学习,熟练程度叨叨150%记忆效果最好)

ZB知识保持与储存的组织形式:(1)空间组织(2)系列组织(3)联想组织(4)网络组织(5)更替组织 ZWJY大学生的自我教育:(1)全面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称国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3)努力完善自我确立真确理想西我;努力提高

(1)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2)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 (3)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肯定型;自我否定型;自我矛盾型;自我扩张型;自我萎缩型)(4)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ZWYS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1)自我中心期(8个月至3岁)(2)客观化时期(3岁到青春期)(3)主观化时期(从青春期到成年的大约10年) ZX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 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期待包括结果期待、效能期待。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主要功能(1)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ZYFD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人物和策略: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0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帮助学生大战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求职技巧指导 ZY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方面。 ZY自我意识的结构:(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整(2)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3)显示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