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中国史学史》读后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白寿彝《中国史学史》读后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af7642ed630b1c59eeb5b1

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读后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是中国史学本身的发展过程,是对中国历史上往昔史学的反思和总结,是史学研究自觉的表现,也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史学研究,我国学者历来对中国史学史有所论述,创获颇丰。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材修订版是2004年11月在北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原名为《中国史学史教本》,是一部专门为大专院校历史系编写的教本,内容从远古时代的传说、卜辞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几乎贯通了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史学发展史,可以称得上是一部通史性的史学史教本。因为教本和其他史学专著有所不同,这本书不仅把史学发展过程的脉络写了出来,还便于教师讲授、学生阅读学习,因此也具备了其他一些史学专著所没有的特点,例如论点明确、线索清晰、引文凝练、文字表述清晰易懂等等。

这本书是由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但具体执笔的却是瞿林东教授、陈其泰教授、吴怀祺教授、施丁研究员、顾诚教授等众位学者,最后由白老增删、定稿。既体现了主编一生研究和教授“中国史学史”的思想,又发挥众家之长,是主编和撰稿者完美结合的结晶。全书共分八章,分别是:先秦时期:中国史学的童年;秦汉时期:中国史学的成长;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宋元时期:中国史学的继续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衰老时期的史学;近代史学(上);近代史学(下)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这一分期思想既考虑到史学自身所表现的阶段性特征,又充分照顾到了史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关系,而且在标题上就已经把每个时代史学发展的特点标地很请楚,有利于读者学习、了解中国史学的发展过程和每个时代的特点。

读罢此书,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点就是整部书在布局上“点面结合”地非常到位,所谓“点”就是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环节,如代表著作和代表人物;“面”是指史学发展的概貌,既充分注意到史学史知识的全面,又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论述。例如本书第四章:宋元时期:中国史学的继续发展,仅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中国史学的大致状况在整个史学发展过程中是处于“继续发展”阶段,而后作

者又分七大节详细论述“继续发展”的表现,并且在第一节就提出宋元时期史学进一步发展的观点,对这一时期的史学面貌做了一个整体性的描述,细致介绍了宋元时期史学的具体特点,对于民族史、地方史、域外史研究的趋势和成果,以及宋元史学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北宋时期、南宋时期、元代),总结了这一时期史学的主要特点和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在第二节又具体讲述本阶段史学思想和历史文献学的发展,详细介绍了理学对宋元史学思想的影响、宋元时期史学思想的发展、宋元时期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在随后的五节中对这一时期出现的重要史家、史著、史学思想进行细致剖析,分别详细介绍了欧阳修及其《新五代史》和《新唐书》、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郑樵及其《通志》、朱熹及其历史哲学和史学、马端临及其《文献通考》,通过对典型史著或史学现象的评述,展示出本时期史学发展的水平。

其他的几个章节也大都如此,在从整体上勾勒出“中国史学史”发展的大致框架和脉络的同时,又对每个时期的史学发展状况做了全面、细致的论述,还对每个时期史学发展的大致特点给予表述,最后对具体发展特点给予详细论述,层层递进,深入浅出。

第二点是整部书的历史连贯性非常好,从远古时代的传说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写出了从古到今各个时代的史学发展情况,一脉相承。白先生认为“中国史学的历史可以从远古的传说说起”,是因为“传说不是历史学,但它有历史故事的内容,反映了一定的历史观点,也有自己的表述形式,从史学产生的渊源上说,传说是传播历史的最原始的方式”因此肯定了传说在中国史学最初阶段的地位,把中国史学史的上限延伸至传说时代。从远古的传说写起,透过其内在的思想性来探讨先秦时期史学思想的产生、发展和转变的过程。再经过对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各个阶段的发展之后,一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这一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在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问题上,也要考虑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史学史,白寿彝先生在这方面也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他把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最后一章,成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下限,成为目前已经出版的诸多史学史论著中比较独特的一部。

第三点是本书在文字表述方面准确凝练,说理深邃而不显枯燥。白寿彝先生

1

一向重视史书的文笔,把历史文学列入到史学研究的范围,十分欣赏太史公“于序事中寓论断”的叙述手法,在本书中这种文笔的特点很是突出,虽然本书由众手编纂,但由于撰者在自己承担的章节都有很丰厚的积淀,因而每一章都写得很扎实,再加上最后由白寿彝先生增删、改订,所以语言风格都达成了一致,符合白先生在文字表述方面提出的“准确、凝炼”的要求。

第四点是本书中对近代考古学对史学的影响提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叙述,作者认为包括中国猿人的发现、甲骨学的成就、敦煌写卷、汉晋木牍等考古成果在内的中国近代考古学的成就对史学的近代化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体现在历史观点的更新上,还体现在史料学领域的拓宽、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史书编撰等方面。将考古学的发展也纳入到了中国史学史发展的进程当中,进一步丰富了史学史的范畴。

总之,白寿彝先生主编的这部《中国史学史》教材是一部高水平的中国史学史论著,作为大专院校的历史系教材来说也是很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安作璋、耿天勤,《白寿彝先生对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杰出贡献》,《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1期.

3.瞿林东,《白寿彝先生和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回族研究》,2004年第2期. 4.翟圆,《简评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教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