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八年级(上册)3.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八年级(上册)3.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7c9c30a10661ed9ac51f321

3.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一)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一)。

1.2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的中位线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具有计算和证明等多种灵活的运用。它是继四边形性质学习之后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知识。学生在学“三角形中位线”前,已经学习了旋转图形、中心对称,并且已经利用中心对称图形性质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研究。“三角形中位线”作为几何计算和推理论证的重要一环,是初中几何的的一个基础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几何计算、几何论证等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八年级阶段完成的。学生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及性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需要通过中心对称变换,将三角形变成之前刚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转换为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研究。着要求学生从转换的角度来认识对象,转换也是初中几何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

1.3 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

“3.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一节共分两节课,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并且讲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因此,讲解的例题与习题都只有一个。学生探索得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并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学生的互相合作和师生共同探究,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本课体现了转换的思想。教学中不仅仅关注知识的探究,也要关注学生对思想方法的理解。教学中国更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间的合作探讨问题可以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利于课堂氛围的提升,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在课的最后让学生们交流本堂课的体验及收获,这不仅是个总结的过程,也是个学生反思自身学习、老师反思自身教学的过程,这更是个对本节课思想方法进行领悟的过程。同时,在这个环节,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学习过后仍有的疑惑提出来,也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形成自由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 目标分析

2.1 知识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会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能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猜想、探索、证明中体会转化、模型等数学思想。

2.3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方法,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教学难点: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4 教法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通过诱导启发,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结构。

这堂课,老师先通过将三角中一部分进行旋转180°,在同学们一起做旋转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证明平行四边行,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们合作探究发现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接下来再做一些例题,让学生们体会到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运用。这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本堂课的知识点。

5 过程分析

5.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通过提问,引入课题

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提示:这里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线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2 概念学习,认识新知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线段

AB,AC的重点,则线段DE叫做三角形

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3 探索研究,得出性质

5.3.1 操作:

画出三角形的中位线,然后通过操作得到很像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能够让学生有动手能力。 5.3.2 提问:

这个过程是什么变化?运用了什么知识?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答:此过程运用了3.1节的图形的旋转的知识。中心对称。我们可以得到:ΔADE ≌ΔCFE。 5.3.3 讨论:

·在上图中,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1)初步判断:让学生们讨论依靠直觉判断 (2)符号证明

证明:∵D、E分别为AB、AC中点 ∴AD=DB,AE=EC

∵ΔADE ≌ΔCFE(旋转前后的图形相等)

∴CF=AD=DB,∠F=∠ADF(全等三角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F=∠ADF

∴AB∥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F,DB=CF

∴四边形BCFD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 变形)

·DE与BC由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为什么? (1)初步判断:让学生们讨论凭直觉去判断 (2)符号证明

证明:∵四边形BCFD为平行四边形

∴DE∥BC,DF=BC(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ΔADE ≌ΔCFE ∴DE=EF ∵DF=DE+EF

11 ∴DE=DF=BC

225.3.4 总结:由上面可得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5.4 例题讲解,加深理解:

(P103.第三题)如图,A、B两地被建筑物阻隔,为测量A、B两地的距离,在地面上选一点C,连接CA、CB分别取CA、CB的重点D、E。 1、若DE的长为36m,求A、B两地间的距离; 2、若D、E两点间还有阻隔,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5.5 练习讲解,巩固主题:

(P102)例一、如图3-41,在四边形ABCD中,E、F、G 、H分别是AB、BC、CD、DA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1) 学生先进行直观判断;

(2) 用直尺等去进行量性判断; (3) 几何证明: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连接AC(BD亦可) 在ΔABC中,

因为E、F分别是AB、BC中点,即EF是ΔABC的中位线

1所以EF∥AC,EF=AC.(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

2一半)

在ΔADC中,

1同样可以得到HG∥AC,HG=AC

2所以EF∥HG,EF=HG

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形四边形)

5.6反思学习,回顾主题:

让同学们回顾学了什么,并提问自己的疑问及观点。 5.7 复习内容,布置作业:

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与性质 布置作业:P104,1,3,4

6 评价分析

教学要在动态中获得改进,老师不但要注意学生的外在操作活动,也要注意

学生的内部思维流程,从深层次上展开、暴露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数学思维场所。

在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倾听,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纠正。小结时,让学生叙述本节课的主要收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领会情况。

在本节课中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研究变成平行四边行的证明及性质的研究,这让学生不仅更易于理解,而且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通过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感性高度提升到理性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