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国际冷战与毛泽东的外交选择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沈志华:国际冷战与毛泽东的外交选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71a710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4

沈志华:都不具备了。那你怎么办?正好这会儿出现一俄国,先出现一马克思,讲了一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你看看《哥达纲领批判》,然后跟着就是俄国实践,你看看那个《国家与革命》,所以苏联搞了个十月革命成功了。再加上30年代这个美国经济大危机的时候。 主持人:大萧条。

沈志华:苏联正好完成集体化、工业化,人家一对比就,这社会主义不错呀,挺好搞得,所以它有一定的这个吸引力,历史做这种选择呢是有它的合理性的,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来讲。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这个模式呢它有很多弊端逐渐地暴露出来了,问题就是你怎么处理这个事。所以我总结,苏联的三次改革都没成功,最后导致崩溃,第一次就是20年代,列宁早就看出来,这不行,你就按照原来设想,这个原来的共产主义那种设想去搞这国家经济,没出路。所以1921年搞新经济政策,那可惜他去世得比较早,1924年,其实1923年就不行了,1924年就去世了。去世以后,这个斯大林因为政治上斗争的需要,斯大林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就是军事共产主义的道路,所谓军事共产主义道路呢,也就是后来形成了所谓斯大林的模式,计划经济,加无产阶级专政。最简单的就是,因为原来我们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特征是什么呢?公有制,这个搞计划经济,斯大林又加了个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模式呢一直搞,

到二战的时候,其实斯大林也看清楚了,不行。

那么第三次就是赫鲁晓夫,斯大林死了,大家也都看到这问题了,赫鲁晓夫真想改,结果也是受到内外的夹击,里边有马林科夫、什么莫洛托夫这些比较保守派的,外边是中国共产党,认为他是修正主义,所以弄得苏联呢,差不多也改了十年,改不出,走不出去,最后赫鲁晓夫被下,被人。 主持人:下课,最后下课了。

沈志华:赶下台了。所以到了勃列日涅夫,这个苏联这个路就越走越窄了,你到了戈尔巴乔夫想改革的,戈尔巴乔夫倒是苏共二十大人,他怎么叫苏共二十大人?他在那个时候,这个上大学,开始接受这个社会的,所以他的理念是有些新的东西,但是为时已晚,改不动。 主持人:改不动了。

沈志华:所以最后就走进了死胡同。

主持人:好,下面我们在座的同学,有问题要向沈先生提的请举手。

学生:沈教授您好,我想请问一下,一个冷战时期,中美日三边关系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中国内战的结局,不仅仅是影响了中国当代历史进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改变了,改变了战后日本的命运,而新中国成立以后,日本在冷战,美苏冷战的大背影下,利用中国和美国的对抗,高度对抗,不断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强化了日美同盟,那么您

是如何看待日本利用中美关系,为自身所崛起的,崛起的利益?谢谢。

沈志华:日本的命运,这个确实跟亚洲冷战的起源有很大的关系,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这个亚洲冷战起源的三部曲,就是中苏同盟,朝鲜战争和《对日和约》,《对日和约》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就是美国和这个西方国家,把日本从一个战败国变成了一个同盟国,那这里头差距就很大了,你比如说,这个原来不许生产武器,现在可以生产了,原来不许保留军队,现在搞个。 主持人:自卫军。

沈志华:自卫军嘛,自卫队什么等等,特别是放宽了对它的各种各样的这个条件,所以,当然我们这样讲呢是,倒不是说美国,日本选择了美国,而是美国选择了日本,这个时候,那当然对日本就是,就非常有利了。你像丰田汽车公司,怎么发起来的?不就是朝鲜战争嘛,然后整个日本经济,就是因为朝鲜战争嘛,所以美国军,美国军人在那儿轮换嘛,他总得到那儿歇几天,一下把人第三产业弄起来了,然后需要轮胎,这个汽车产业等等,所以日本发展起来,应该说是在冷战的这种格局下,日本的这个地位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日本才会突然发展得这么快,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主持人:非常感谢沈志华教授精彩的演讲。冷战过后,思考

冷战,我们不能不看到,冷战塑造了中国,中国也改变了冷战,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一次全面战争的替代物,是两极军事中,敌对双方的一个强烈的一个对抗形式,其实并不是很冷,而是很热。中国不得已卷入了冷战,但是最后又非常聪明地抽身于冷战之外,走上了另外一条外交道路,为中国进入世界体系和顺利地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创造了一些历史条件,中国也在这跌跌撞撞之中走向成熟,走向真正的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