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生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中美术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生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6ea2e744b35eefdc8d3338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美术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生学”

作者:吴颖

来源:《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2013年第06期

--

高中美术是非高考科目,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地位跟高考科目还是有明显区别的。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省一级重点高中里,对学生而言,上美术课更多的只是想放松心情,取得愉悦感而已,所以如果还是按“教师教,学生学”这老套路,是得不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因为学生既没有考试压力,也没有学习兴趣,到最后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失去了教学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扭转这个局面?可行的办法,还是“教学生学”。在此以美术鉴赏课《任伯年》的教学尝试作一下探讨。

一、合作式的导入激发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首先得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看你作为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拿什么去诱导学生,导入这个环节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导入”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了你这堂课的成功与否。 《任伯年》这堂鉴赏课主要就是介绍任伯年的生平,他的人物画的特点以及他人物画中“钉头鼠尾描”的运用。如何导入这堂课,我是花了很大的心思。任伯年是我们萧山瓜沥人这点确实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这个兴趣点还不够,除了有些学生作为萧山同乡的自豪感之外,就没什么共鸣点了。所以我特地创设了一个场景,以一个模拟拍卖会的形式导入,因为任伯年的一幅人物画《华祝三多图》在2011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1.67亿的天价,当时就震惊了整个画坛。我把这个拍卖会的场景在教室中重新模拟上演,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到了一个至高点,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按照他们的心里价位纷纷进行叫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后当揭晓他们的叫价跟现实的拍卖成交价有如此巨大反差的时候,学生的心里除了自豪感之外,更添了几分疑惑,也增添了想去了解任伯年的坎坷经历,了解他的写意画风的愿望,这样一来,为我后面介绍任伯年生平就做了铺垫,显得水到渠成。 二、自主式的概括解答疑惑

在课堂上,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主导作用,而真正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把自己变成一个“导演”而非“主角”。《任伯年》这堂课,模拟拍卖会现场导入之后,学生还是疑惑,为什么能拍出1.67亿的天价,他的画到底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学生不会对你直接提出这个疑问,但作为老师,你应该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给学生制造“疑惑点”。 除了以口述直接讲给学生听之外,是不是有别的方法,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份资料,两张明清肖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