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大班教师绘本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幼儿园中大班教师绘本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6ad7054647d27284b7351a1

培养幼儿的 观察力和想 象力。

学习使用“第 x 天, 毛毛虫吃了x个xx, 可肚子还是好饿” 的句式。 科 学

能发现礼物的包 装和动物之间的 联系,进一步巩固 不同动物的外貌 特征。 了解青蛙与 癞蛤蟆的区 别及其各自 的生活习性 等。

感悟、理解毛毛虫 从吃、结茧到变蝴 蝶的惊喜过程。巩 固 5 以内数量的对 应 关 系 及 序 列 关 系。 社 会

懂得倾听别 人的想法、学 习互相讨论 交换意见。 了解赠送礼物和 接受礼物的相关 礼仪。 健 康

学习正确系 鞋带的方法, 勇敢的面对 困难,建立自 信心。 运用肢体及 表情模仿动 物的动作。

教 育 幼 儿 不 能 贪 吃,吃多了会肚子 痛等生活常识。 艺 术

学习欣赏图 画作品,通过 图画了解故 事内容。

引导幼儿关注礼 物的形状、花纹和 颜色。 学习欣赏图 画作品。

从表 6 可以看出,阅读环节是一个绘本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教师除了让幼儿观察 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绪情感等,还渗透了其它各领域的一些内容。比 如,句式的学习,动作模仿,数量的对应关系及序列关系,科学常识的渗透,良好生活 习惯的建立等,可见,教师是在整合的理念下开展绘本教学的。 (四) 图文关系的把握

绘本的主体是图画,基础却是文字,图画以视觉的表征描述事物在空间中的状态, 文字以语言描述事物在实践中的行为。如何兼顾图画与文字,正确把握图文关系是教师 绘本教学的难点,倘若把握不当就会走入误区。表 7 是活动案例中教师对绘本中文字的 关注程度分析。22

表 7 教师对绘本文字关注程度分析 绘本名称 原文 教师讲述 “试试吧!”妈妈说,可蒂娜觉得太 难了

教师没有讲述原文,由幼儿看 图讲述

《藏起来的礼物》

“你这是在做什么呀?”妈妈问。 “噢”蒂娜说“我系了个蝴蝶节” 教师没有讲述原文,由幼儿看 图讲述

第四个礼物送给谁呢? 第四个礼物送给谁呢? 《礼物》

送给狮子! 送给狮子!

[嘘,安静!] [来啦!来啦!] [滚圆 滚圆的,好肥啊!] [恨不得吃上一 口啊!] ??

嘿嘿!小猪终于来了,哈哈! 小猪可真肥呀!我现在就想吃 一口。

《一只小猪和

100 只狼》

[我们可在这里等着哟——]大灰狼们 笑嘻嘻地冲小猪挥了挥手。[我才不 会再回来呢!]小猪小声哼了一句, 飞快地跑走了

狼首领眼珠转了一下,说“小 猪呀,你回去叫一百只小猪 来,我们就放了你。”

星期二晚上快 8 点 幼儿集体朗读 《疯狂星期二》

清晨 4 点 38 分 幼儿集体朗读 月光下,一个小小的蛋,静静地躺在 树叶上

月亮出来了,叶子上有个小蛋 蛋

《好饿的毛毛虫》

星期三,他啃穿了三个李子,可他还 是饿

星期三,毛毛虫吃了三个李 子,可他还是饿

通过对五个课堂实录的观察分析发现,与故事教学相比教师观念上有了很大改观, 在摆脱了“早期识字”的阴影后,能够抓住“绘本”特点,以“读”图为主,过分注重 图画的阅读而忽略了对文字的关注,漠视了图画书图文合奏这一重要特征。课堂实录《好 饿的毛毛虫》中,教师用随意性的语言解说画面,没有对绘本中文字进行阅读,忽视了 绘本文字的魅力和价值;课堂实录《藏起来的礼物》和《一只小猪和 100 只狼》中教师 把绘本中的图画作为看图讲述的对象予以利用,让幼儿详尽地解说每一副图,没有引导 幼儿针对文字部分进行阅读。 (五) 提问与应答策略的运用

所谓提问,一般是指把故事或事件、知识技能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让孩子去思考。应答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一种处理,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 评价。绘本教学中教师高效的提问与应答能有效促使幼儿积极思考,激发幼儿的阅读积 极性,对活动的推进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反之,则会使整个教学活动显得低效而无趣。23 以下是活动案例的具体片段。 《好饿的毛毛虫》案例片段

T:毛毛虫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走啊走啊,她去干什么了?(问题 1) C:找太阳公公。 T:哦,找太阳公公。(应答 1) T:那它她怎么样了?(问题 2)(老师手抚摸肚子,做出饥饿状)。幼儿没有回答。 T:毛毛虫饿了他会吃些什么?(问题 3)(老师自问自答) C:树叶、烙饼、巧克力??(应答 2) T:看看它到底吃了什么好不好?(问题 4) C:好

T:吃了什么呢?(播放 PPT 第3页)(问题 5) C:苹果(幼儿齐声回答)??(应答 3)

T:吃完苹果它又吃什么了?(问题 6) C6:巧克力

T:要吃巧克力去。(应答 4)

T:看看你们猜对没有?(问题 7)(播放 PPT 第 4 页) C:梨(幼儿齐声回答)??.(应答 5) T:它吃了几个梨?(问题 8) C:两个

T:那它还吃不吃,吃了什么?(播放PPT第5页)(问题 9) C:葡萄(幼儿齐声回答)

T:老师告诉你们,这不是葡萄,这是李子。可能小朋友没吃过。(应答 6) C:毛毛虫吃了3个。

T:它胃口更大了,吃了三个李子。它该歇会了,我们让它休息一天吧!(应答 7) T:睡了一觉,它又有吃东西了,看看接下来又吃什么了?(播放PPT第6页)(问 题 10)

C:吃了四个草莓。(幼儿齐声回答) C9:它该歇会了!

T:好,那我们让它休息一会。(应答 8) T:看看它又吃什么了?(问题 11)24 C:五个橘子 T:对(应答 9)

从以上案例片段可以看出教师采用了预测、联想和提问三种教学策略帮助幼儿感知 图画整体属性提供的信息,其中以提问为主要教学策略。提问分为有效性提问、低效性 提问和无效性提问三个层次。教师有效性提问是具有思考性、铺垫性和启发性的提问; 低效提问则是过于简单或困难的、表达含糊不清的、无意义重复的提问;无效提问则是 问与不问一个样。从上述案例片段看,教学提问共有 11 处,其中开放的有效性提问只 有 1 个,如问题 3;低效提问有 7 个,如问题 1、问题 7 和问题 11;其余都是无效提问, 如问题 4,教师无需思考就知道小朋友的答案是“好”。

教师的应答共有 9 处,其中经过教师归纳、提炼的有 2 个,如应答 6、应答 7;不

作评价的 3 个,如应答 2、应答 3、应答 5;简单肯定的 1 个,如应答 9;重复幼儿答案 的 3 个,如应答 1、应答 4、应答 8。 表 8 教师“提问”与“应答”统计分析 比较项目 《藏起来 的礼物》 《礼物》 《一只小 猪和 100 只 狼》 《疯狂星 期二》 《好饿的 毛毛虫》

有效性提问 2 个 3 个 6 个 9 个 5 个 低效性提问 4 个 7 个 6 个 8 个 14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