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62a5d1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8

颁布法案,重申平民决定不必经过元老院的批准,对全体公民都有公元前287年 第五次撤离 法律效力

A. 法律渊源广泛 B. 司法实践丰富 C. 追求法律公平 D. 立法权限随意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表明古罗马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平民同贵族的矛盾,追求法律公平,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古代罗马法律渊源广泛,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古代罗马司法实践丰富,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古代罗马立法权限随意,故排除D项。

19. 美国1787年宪法曾规定,在总统选举中得票第二多的人任副总统。但其结果可能造成来自对立党的两个人担任国家的两个最高选举职位,让人感到很不合理,于是1804年通过的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对该选举制度进行改革,避免了这种局面的出现。由此可见,这一改革 A. 否定了联邦宪法的权威性 B. 践行了人民主权思想 C. 协调了国家行政权力分配 D. 体现了三权分立体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来自对立党的两个人担任国家的两个最高选举职位,让人感到很不合理”、“1804年通过的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对该选举制度进行改革,避免了这种局面的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改革协调了国家行政权力分配,故选C项。材料没有表明这一改革否定了联邦宪法的权威性,故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对“总统选举中得票第二多的人任副总统”这一选举制度的改革,人民主权并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这一改革没有体现出三权分立体制,故排除D项。

20. 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这说明当时英国 A. 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B. 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 C. 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

D. 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答案】A

【解析】题干时间限定为18世纪,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即将开始,这对整个英国社会是一个巨大冲击,人的经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政治与社会地位,社会面貌正在发生变化,故选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不能说明。

21. 彼得格勒起义胜利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开端,随后,革命烈火遍地燃起。在广大人民j特别是士兵和农民支持下,俄国各地到1918年春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可推知,十月革命 A. 巧妙利用了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 B. 及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C. 有效制止了资产阶级政府的反攻 D. 恰当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在广大人民,特别是士兵和农民支持下,全国各地到1918年春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的成功与恰当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直接相关,故选D项。十月革命发生在“一战”期间,但材料并没有表明其巧妙利用了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故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俄国各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没有说明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及时提出,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资产阶级政府的反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推翻的就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排除C项。 22. 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有1/4的承租人是合作社。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 A. 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 B. 准备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 C.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 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问题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和“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苏俄(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下的私人资本主义,可以是本国资本家,也可以是外国资本家)发展经济,故选C项。苏俄(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是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并向社会主义过渡,而非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故排除A项。当时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谈不上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问题,故排除D项。

23. 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要求美元贬值。这遭到了与会各国的反对,却得到了凯恩斯的大力支持。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罗斯福新政危害了相关国家根本利益 B. 罗斯福与凯恩斯的经济主张有相似性 C. 罗斯福新政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 D. 凯恩斯的主张与美国的国情完全吻合 【答案】B

【解析】本题通过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来考查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关系。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罗斯福“反对恢复金本位,要求美元贬值”,这体现了罗斯福在对外贸易和金融方面加强国家干预,而凯恩斯对此的支持体现出二人经济主张的相似性,故选B项。材料没有表明罗斯福新政危害了相关国家根本利益,排除A项。仅从材料出发无法得出“罗斯福新政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凯恩斯的主张与美国国情完全吻合,排除D项。

24. 1945年1月,盟国赔偿委员会代表宣布:只允许日本维持最低限度经济所必需的设备,其余一律拆除。但到了1951年,美国根本放弃了拆除日本工厂的设备,并且提出不要日本赔款。盟国对日政策转变的背景是

A. 大国对峙的加强 B. 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C. 西欧国家的联合 D.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由材料可知盟国由抑制日本变为扶植日本,其背景跟当时“冷战”的展开、美苏对峙的加强有关,故答案为A项。“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西欧国家的联合”“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故B、C、D三项不正确。

25. 1960年,英国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国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由于联盟的实力不及欧共体,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后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这体现了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力日趋减弱 B.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放缓 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向明显 D.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后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向明显,故选C项。材料没有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力日趋减弱,故排除A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放缓与所学史实不符,排除B项。仅从材料判断不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故排除D项。 点睛:材料“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后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反映出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向来都归吏部管。五品以下,吏部有权可以用。五品以上,吏部开名字给宰相,由上面来决定。明朝废了宰相,大臣改为廷推,由九卿、七卿公议决定。但支部尚书的意见,是受大家尊重的。小官任用,则权仍在吏部。清代大官,由皇帝特筒,吏部不知道,也不用什么廷推了。下面小官,不能一概由皇帝简任,还归吏部铨叙,这还算是中国历史上直传下来的一种法规,清代皇帝也没有废得了。但由吏部铨叙分发的人,清代必须有引见,必待皇帝见了面以后,才得正式去上任。这无非表示全国用人之权,都在皇帝受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提出的文官制度建立方案中,首要一点是规定了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政府核心领导人。作为“政务官”,他们要随着政党更替、内阁变换而进退。而一般处理行政事务的官员,包括常务次官,是“事务官”,这些人则通过公开考试录用,录用后长期任职,不与政党共进退,事务官也就是英国文官。新出现的“事务官”,就像政府中的“神经系统”,能够深入到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中。他们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国家政策不会因为决策层更换而受到波及。他们与政务官的体系完全剥离开来,主管具体事务的执行,也在组织经验和知识的传承、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都是推进英国政府在政党交替执政的过程中维持政府稳定运转的关键因素。其次,在工作方面,文官还可以对决策者提出异议,甚至与其争辩;而决策者往往也会仔细考虑事务官所提出的建议。而建议被采纳的数量也作为一项评定文官业绩的重要指标。

一摘编自李少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任官制度的演变,并指出其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和英国近代在官员任用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演变:明代以前,五品以下官员吏部可决定,五品以上由宰相及皇帝决定;明代小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