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85式太极拳现用图解(完整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杨式85式太极拳现用图解(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4e1726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2

实用标准文案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

要 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 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图3)

要 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

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 揽雀尾 (一)左右掤式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右肘稍坠;略低于腕.两臂呈弧形。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稍先于右臂到达,并要顾及右臂。(图4 -5)

动作二:右腿继续渐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脚尖斜朝西南,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当左脚前迈时,身体稍向左转,当左脚跟一经着地,身体即渐渐右转。同时,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腕微里屈,掌心斜朝右面上方;右掌向前而右弧形下采至高与胯齐,掌心朝下,手指朝前,坐腕,指节微向上翻。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左右分开(图6)。动作一、二为左掤,动作三、四为右掤。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微左转,右脚经左踝内侧弧形向前提起。随转体时,左肘向左后方微下撤,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随下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右面下方;右掌同时向左弧形抄

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神略顾左臂后撤,即渐渐转向右臂前方子视。(图7)

动作四:右脚向右(西)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脚而至全部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身体微向右转。随着转体,右小臂同时向右(西)上掤,右掌高与肩平,肘稍低于掌;左掌随

右臂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顾及右小臂前棚。(图8—9和图9的正面图)

注:关于动作说明中的臂外旋或臂内旋的详细动作.在这里作一下说明,后文不再重述。臂外旋,如以右手心朝里(图乙)为

例,就是把拇指的一侧向掌背 (或拳背)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外,亦即使小臂的桡骨离开尺骨而向“外旋”转(如由图乙向外旋转而成图甲);臂内旋,就是把拇指一侧向掌心(或拳心)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里,亦即使桡骨围绕尺骨“内旋”而交叉在尺骨的上面(如由图甲向内旋转而成图乙)。 要 点

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后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后,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4.《十三势行功心解》要求“迈步如猫行”。因此.凡步迈出都必须轻灵。例如该式右脚向右迈出,应以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致笨重。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现。

5.凡弓步,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挺直。凡弓步,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一般以弓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蹬腿负担十分之三。膝要与脚尖方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向一致。

6.右臂前掤须与肩平,不可偏高或偏低;掤出时肩关节不可前探;不可过于前棚,要以上体直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同时身体不可前扑。

7.重心前移时,腿、腹、胸、手须不先不后地一致前去,自然“上下相随”,变动过程中也要保持“立身中正”。 (二)捋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同时渐渐左转;同时左臂外旋,右臂内旋,使右掌心翻朝外下,左掌心翻朝里上,两掌随翻随向左捋。(图10) 动作二:身体继续微左转;重心继续移向左腿,坐实左腿,成右虚步;两臂稍沉肘随转体继续左捋,左掌至左胸前,右掌至右胸前;在开始左捋时,眼神先关及右臂左捋,将要捋至尽处时,眼神稍关及左手,即渐渐转向前(西)视。(图11-12) 要 点 1.两臂须随腰左捋。左掘时两掌不可向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可贴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胁

的作用,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拳的空隙。整套动作都应该这样,避免把身体困住。

2.左捋时身体仍须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摇晃;关键在于“上下相随”、“不先不后”。如果,下肢后坐得快些就会前俯,慢些就会形成后仰。 3.在捋的动作过程中,由于翻掌、沉肘和向后坐实左腿等,看来两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现象。其实两掌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左“下”搌。这点在循着棚、搌、挤、按四式规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其中“捋”

式也同样只向左《或右)捋,并没有向下之处。所以,凡是向左(右)“下”捋或向“下”捋者,都是不正确的,因这与推手是不相符合的。

4.掘时左臂松松捋住,捋的过程中,两手要保持着与推手中捋式时同样的距离,也就是要用一手搭在对方腕节,一手搭在对方近肘节的大臂处来引进,使搌化的距离相等,不可拉得太开,这叫做“上于两膊相系”。 (三)挤式

动作:身体微右转;同时体重渐渐移向右腿,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随着转体,右臂外旋使右掌心翻朝里,左臂内旋使左掌心翻朝外,右臂呈弧形横于胸前,右肘稍低于右腕,左掌在右小臂里侧,以右小臂与左掌向右(西)挤出;左掌随挤随着贴近右脉门内侧;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臂。 (图13—14)

要 点

1.前挤时上身不可前俯或后仰;肩部不可耸起,须放松下沉;臀部不可凸出;肘部不可抬起,须稍低于腕。

2.挤出后左掌与右脉门之间要似挨非挨。 (四)按式

动作一:右臂微内旋使掌心翻朝下,左掌经右掌上侧交掌而过,随即两掌分开,距离稍狭于肩,两掌心皆朝下,两肘渐屈下沉,带动两掌略向下抹回;同时重心渐渐后移,坐实左腿;眼向前平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视,眼神要关及两掌抹回。(图15—16)

动作二:两掌向前按出,两腕高与肩平;同时,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前按。(图17) 要 点

1.重心渐渐后移时,右胯根 (股骨头关节)微向后抽,使身体正对前方,不致偏向左斜角。 2.两掌要随陪后坐抹回。要松肩,两肘不可外凸。 3.两掌须随重心前移而向前按出,呈微微往上的弧形,但幅度不宜大;两臂与肩部不可紧张,不可耸肩。两时不可用力挺直,身体不可前俯或后仰。 4.两掌尚未按出时,左掌心斜朝右面前方,右掌心斜朝左面前方;两掌按出时,掌心须随按随向前转,但两掌心不可转至朝正前方;同时要求两掌根下沉,拇指一侧微往后翘。

5.初学太极拳时,首先要把整套的所有动作和姿势都做准确,然后在做每个动作的同时还要练习运劲。 第四式 单鞭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身体左转;同时,右脚尖微翘,以脚跟为轴随转体脚尖尽量里扣踏实,重心随即移回于右腿;同时,两肘微沉稍屈,两掌心微下复随转体向左抹转半个平面椭圆形,两掌高与肩平; 眼神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但眼神须要顾及右手。(图18— 19)

动作二:身体微右转;两掌随转体向里经胸前向右弧形抹转半个平面椭圆形,两掌高与肩平;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顾右掌。(图20)

动作三:重心

全部移于右腿,左脚向里提起;同时身体右转。随重心右移时,右掌渐渐右伸,随伸随着 五指尖下垂撮拢成吊手;身微左转;左掌向左弧形上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转朝里。眼神关

顾左掌左移。(图21)

动作四:身体继续向左微转,左脚向左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左移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右吊手继续松肩右伸;左掌经面前(距面部一市尺左右)左移,随移随着臂内旋将掌心翻朝前,即向左微微推出。眼平视左移,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但眼神要关及左掌左推。(图22) 要 点

1.图18、19、20中,两掌前后抹转一个平面椭圆形时须随腰转动,同时两肘 (肘尖须下沉)也须圆活地随两掌抹转而屈伸。两臂转动时距离要相等,总须前手去,后手跟,“两膊相系”不散漫。当两掌向里抹转经胸前时要含胸转腰才能圆活。但含胸要注意不可凹胸,并要注意胸部不可乎板,所

精彩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