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钢构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安全)专项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XX钢构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安全)专项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49ae68c6294dd88d0d26bb5

XX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XX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混凝土收缩徐变值,使永存应力满足设计要求,相应减少张拉后产生的挠度。

(2)施工控制方案

大跨径悬臂梁施工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施工监控以保证成桥后的梁体线型及受力状态与设计尽量吻合,施工控制以主梁挠度及内力为控制对象。

控制原则:

①施工过程中主梁截面应力在允许范围内。

②悬臂合拢段相对高差在15mm内,轴线误差在10mm内。 ③桥面线型调整引起的桥面铺装层厚度增减平均值符合设计要求。 ④桥梁预拱度满足二期恒载、1/2活载作用和设计混凝土徐变年限内的徐变变形要求,该值通过计算确定。本联连续梁施工控制的具体方法拟采用采取参数识别法与灰色预测相结合的方案,形成施工、量测、识别、修正、误差预测、调整、施工的循环过程。

⑤施工控制测点布置:在梁段端部左右腹板中间、箱梁横向中部几翼缘板边缘位置分别埋设短钢筋(Φ16mm钢筋,顶部打磨光滑,标高比本梁段测点处的施工立模标高高出 5mm~8mm)作为固定观测点。

⑥观测时间:根据以前施工中积累的数据分析,温度影响主要是日照影响立模放样和日常测量,因此放样与日常测量宜安排在早晨 8 点以前,否则必须进行修正,并且每天将已浇完的梁段控制点进行复测后进行数据汇总,观察变化,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立模标高。本桥墩高、跨大、地形复杂,将给悬浇施工过程中的线形控制造成困难。为保证成型后大桥的中线、标高准确无误,减小附加应力对连续结构的不利影响,确保中跨顺利合拢,必须制定周到、合理的施工控制方案,以测量作为搜集数据的外业手段并严格执行控制方案。

线形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①对每套挂篮都要进行等预加载来消除其非弹性变形,测出其弹性变形,为确定立模高程提供基本依据。

②严格控制混凝土容重,尽量使梁段混凝土各龄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术指标与计算采用值接近,减少实际值与计算采用值之间的误差。

③严格控制预应力筋张拉力的准确度和张拉时混凝土的龄期要求(龄期达到7天以上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以上)。

27

XX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XX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④在每个承台和0#段上布设基础沉降观测点和墩身压缩观测点,定测基础沉降和墩身压缩情况,并将结果反应在合拢前4个梁段和边跨段的高程中。

⑤定期观测温度对“T”构悬臂端挠度的影响,通常在早晨进行初测,在下午5点后进行复测,以消除温度影响。观测后将成果图表进行分析,从而为全桥的立模标高和线形调整提供依据。

⑥从合拢段前4个梁段起,对全桥各梁段的标高和线形进行联测,并在这4个梁段内逐步调整,以控制合拢精度。

⑦保证挂篮预留孔位置准确。当预留孔位置偏差较大时,挂篮不好调甚至调整不到中线位置,因此必须提高各预留孔的准确度。同时为了防止捣固混凝土时移位,预留孔要用钢筋网固定。

⑧在“T”构悬臂灌注施工期间,梁顶面所放材料、机具设备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线形控制软件计算模式的要求。在悬灌即将结束时,梁体悬臂最大,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荷载的对称,并对墩的变形加强观测。

⑨线形控制观测点要有明显标记,并在施工中妥善保护,避免碰撞后弯折变形。用Φ16mm直径的钢筋头作观测点,钢筋露出混凝土面以5~8mm为宜,并将钢筋顶磨圆。

⑩通过线形控制将竖向挠度误差控制在15mm内,轴线误差控制在10mm内。 施工过程中挂篮立模标高控制 挂篮立模标高为:

Hg?Ho?fi?fim?fm?Fx 其中:

Hg??待浇段底板前端点挂篮底板高;

Ho?该点设计标高;

fi?本施工节段以后各段对该点挠度的影响值;

fim?本施工节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后对该点的影响值;

fm?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结构体系转换、二期恒载和活载等影响产

生的各种挠度计算值;

Fx?挂篮弹性变形对该点的影响值; 6边跨现浇段施工

28

XX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XX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6.1边跨现浇段概述

(1)设计概况

XX桥边跨现浇段长度7.0(0.9m后浇段)m,中线梁高2.9m,C50混凝土76.64m3;梁端预留ST1~ST3、SB1~SB5、SBP预应力束锚固端。边跨现浇段与帽梁之间设置GCPZ(II)-3500-DX、GCPZ(II)-3500-SX盆式橡胶支座各1个。

(2)施工概述

边跨现浇段采用型钢托架,在托架上搭设承重平台进行现浇(左右幅3#边墩高47m,左右幅6#边墩高15.5m)。外模利用4#、5#墩0#块剩余的外模,内模全部采用竹胶板、方木及碗扣支架支撑加固。

边跨现浇段钢筋采用分节段一次性安装,同步安装波纹管管道及其它预埋件,具体安装工艺参见0#段的相关内容。

边跨现浇段的混凝土采用整体一次浇筑,先底板后腹板,再翼板和顶板。当边跨现浇段混凝土浇筑完毕,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拆除内、外模,合拢段预应力束张力完成后拆除拖架。

6.2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

边跨现浇段施工工艺:预埋件(墩身、盖梁施工中预埋)→墩身混凝土浇筑安装预埋件→盖梁混凝土浇筑安装预埋件(连接型钢斜撑、横梁、连接杆、剪刀撑、竖加强撑、斜加强撑)→承重平台搭设(各种分配梁安装)→底模、侧模安装→预压(100%荷载重量)→钢筋及预应力孔道安装(过程中内模安装)→混凝土一次浇筑→拆模→养生

边跨现浇段支架布置图如下:

29

XX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XX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3#、6#边墩现浇段支架布置图

(1)沿3#、6#过渡墩纵桥向现浇箱梁侧各设置三榀型钢牛腿,通过盖梁、墩身预埋件连接,盖梁预埋件间距2.5m,墩身预埋件间距2.5m。

(2)型钢牛腿横梁采用长6m的双I36a型钢,斜撑采用单肢I36a型钢,与竖直方向夹角45o。

(3)型钢牛腿顶横桥向分配梁采用I40a型钢,标准间距为1m;纵桥向分配梁采用I12.6型钢,腹板下间距为30cm,翼板下最外侧两根间距90cm,其余标准间距为60cm。

(4)各纵、横向分配梁与型钢牛腿之间点焊连接,防止出现滑移。 (5)预埋件采用Φ25mmHRB335锚固钢筋和20mm厚钢板通过穿孔塞焊、螺母连接,按照设计标高在墩身浇筑时预埋,型钢牛腿与钢板焊接牢固,焊缝高度不小于10mm,并在两侧加焊10mm厚的加劲板。

(6)底模及侧模均采用4#、5#墩0#块剩余的模板,均为定形钢模。 (7)在底模上采用压载砂袋的方式对支架系统进行加载预压,压载重量按照120%的恒载(2092.72KN)进行预压以确保安全和消除非弹性变形,并按照实测的弹性变形量的施工控制要求,确定立模标高和预拱度。

(8)钢筋绑扎及波纹管安装同0#块及悬浇块段施工,注意检修爬梯及伸缩缝预埋。

(9)混凝土为C50,采用拖泵泵送入模,浇筑过程匀速、对称。 (10)混凝土强度达到85%方可拆除内、外模,拆模后及时养生。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