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设计心理学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48826d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1

使整个系统安全、高效,且对人有较高的舒适度和生命保障功能,最终目的是使系统综合使用效能最高。综上所述,可将人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 “人的因素”研究,“机的因素”研究,“环境因素”研究和“综合因素”研究。其研究核心是“人的因素”。对于“人的因素”的研究按照研究重点的不同可分为:物理人机工程学、认知人机工程学、组织人机工程学等。

(4)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Consumer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由于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消费者的外显行为,所以也被称为“消费行为学”。

消费心理学的诞生是与心理学、消费经济学及其他分支学科的生成有着“血缘关系”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科学理论在实证研究中,不断向消费研究领域渗透的结果。

1895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哈洛?盖尔(Harlow Gale)率先使用问卷法探索消费者对广告及商品的态度和看法,把心理学原理引入到消费者从看广告到购买过程的实验研究。1901年W·D·斯科特(Walter Dill Scott)提出“消费心理学”的术语,并在其研究报告中阐述了心理学的原理在广告与销售方面的应用。190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一书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研究领域。1912年闵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撰写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以及克伦(George W·Crane)发表的《实用心理学》等都专门的章节讨论销售心理学问题,上述的研究成果从各个方面面探及消费心理问题,为消费心理学体系化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从某种角度来看,消费心理学发展初期的研究,关注与以“劝说”推动消费,主要还是服务于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

二战后,各国将战时生产武器装备的新技术、新工厂转向消费品和工业制品的生产,使得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扩大市场,增加销售,客观上要求加强对消费者及其行为的研究。生产者和经销商逐步认识到,单纯的利用广告等手段劝说消费者购买他们已经生产出的产品是无法应对竞争需要的,企业应该生产出能满足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市场营销观念由产品为导向转换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对于消费者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就越来越受到重视。

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简称APA)设立消费者心理学分会,标志着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消费心理学在美国诞生后很快引起日、苏、法、英、德等国家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前后,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研究进入了成熟和创新阶段。消费者心理学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在西方国家商业院校普遍得到开设,如今还设有博士学位,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69年美国成立了“消费者研究协会”, 会员由心理学、农业经济学、建筑学、法学、医学、市场学、数理统计学、工程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该协会每年举行一次学术大会,并以《消费者研究新进展》汇集大会成果。研究消费者及其行为和心理的论文也日益增多,出版的主要刊物有《消费者研究》杂志、《消费者事务研究》杂志,极大的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现代消费心理学理论体系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探讨的范围除了消费过程中的感知规律,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消费者的决策规律,消费者个体差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等命题外;还在消费心理内在结构、消费心理控制、消费信息处理、消费者保护、消费信用、消费政策、消费法学等方面展开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消费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内涵。

(5)广告心理学

广告心理学(Psychology of Advertising)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广告活动研究的应用心理学分支。广告从字面的意义解释就是“广而告之”, 英文中的广告“Adverting”一词来自拉丁文“Advertere”,原本就有“注意”和“诱导”的意思,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译出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中的解释,“广告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影响舆论,博得政治支持,推进一种事业,或引起刊登广告者所希望的其它反应。”

早期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和消费心理学研究交织在一起,后由于两者之间的研究重点不同,逐步形成各自的学科体系,但在研究内容是依然存在着交叉。对于广告心理最早的工作,一般认为是1895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的哈洛?盖尔(Harlow Gale)率先使用调查问卷探索消费者对广告及广告商品的态度

与看法的研究,并与1900年出版了《广告心理学》一书。1901年底,美国西北大学的W·D·斯科特(Walter Dill Scott)在芝加哥年会上,提出广告工作应发展成一门科学和心理学的见解,得到与会者的热烈支持;1903年他发表了专著《广告理论》,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1908年他进一步将广告心理的知识系统化,出版了《广告心理学》。1913年德国闵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中汇集了广告面积、色彩、文字、版面编排方式等因素与广告效果的研究。1921年W.D.斯科特又出版了《广告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其中涉及到广告所应用的各种心理原理,包括知觉、想象、联想、记忆、情绪、暗示和错觉等。

19世纪后半叶,继英国之后,西方各主要国家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使产品的市场竞争加剧。在如此的竞争格局下,企业首当其冲的问题不再是“生产”而是“销售”,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告起到促销先锋的作用,深入到营销的各个环节中。1915年,有\美国杂志广告之父\之称的J·沃尔特·汤普逊(J. Walter Thompson)首次在广告公司中设立了市场调查部门,广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广告公司中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当时的广告立足于广告主的利益,以推销广告主的产品和服务为终极目标。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方进入消费时代,广告逐渐由单向性的说服扩展为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沟通,把过去纯粹的产品促销提升到对消费者需求的发现、激发和满足。即用“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观念取代“以产品为核心”的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广告理论的演化经历了市场细分理论、独特销售主张理论,品牌形象理论、定位理论,整合营销理论和注意力经济理论几个阶段。

现代广告理论与广告心理学相互作用、相互推动,极大的推动了广告心理学的发展,不但为广告心理学提供了应用的舞台和实证,同时大大拓展了广告心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现代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4 设计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设计心理学(Design Psychology)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即使是欧美国家,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由于设计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的历史由来已久,多数学者认为设计心理学可分为形成与发展两个阶段。

1.4.1 设计心理学的形成

一般认为设计心理学雏形的产生是在20世纪40年代——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设计心理学雏形逐步呈现,其产生的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时代的到来,与设计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美学、工业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积累和发展,均为设计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研究实证,使设计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可能。其次,随着物质的丰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品生产面临着两个转变,即从“人适应机器”到“机器适应人”的转变,以及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设计已成为商品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备受重视,设计的发展蓬勃发展,迫切需要设计心理学的支撑,也为设计心理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0世纪40-50年代的设计理论中,以功能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着眼于通过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应适于人们的实际需要, 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强调功能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反对“设计追随销售”的商业设计。一批职业设计师开始围绕用户和消费者心理展开研究,以发现和满足人的需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格雷夫斯(Henry Drefuss)。

格雷夫斯率先提出了用诚实的态度来研究用户的需要,设计为人的需要服务,并有意识的将人机工程学理论应用到工业设计中。并与1951年出版《Design for People》(《为人民设计》)一书,表明了设计师的工作不是仅仅将美学原理应用与产品表面,而是应该为人的需要设计的观点。指出了“诚实的设计工作应从内至外,而非从外至内。”书中重点介绍了人体测量和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用户生理、心理测试以评估产品的设计表现,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同时,格雷夫斯在设计实践中还提出了设计师应考虑到时尚对设计的影响,提出了“残余造型”的观点,即设计师应将“旧”与“新”混合起来,所谓“新”的应是“新的和改进的”。格雷夫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设计心理学”,但其书中的许多内容都围绕着用户心理研究展开的,可以说他的研究是设计心理学研究的先行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