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战八年经过概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战八年经过概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40be80b76c66137ee0619f9

作战。后据日广播,王“曾纵火焚毁襄阳南门街市”,蒋下令将王撤职,并押解重庆,交军审判。所遗师长一职,由副师长张宣武升任。

(四)一九四一年,蒋介石认为四十五军一二七师师长陈离思想进步,与共产党素来接近,尤其是在驻大洪山期间与新四军联系密切,于是指调陈离到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借此免去其师长职务,后调任成都防空司令。所遗师长缺,由副师长王澂熙升任。一二五师师长刘万抚调任成茂师管区司令,所遗师长一职由该军参谋长汪匣锋调任。一二五师团长李传霖调任军参谋长。

(五)一九四二年,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因升兼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格于通例不能再兼任四十一军军长,乃以一二四师师长曾甦元升任,所遗师长一职由副师长刘公台升任。

三、战斗序列的变更

(一)在一九四一年冬,第五战区长官部命令,将暂编第一师(辖三个步兵团)调归集团军战斗序列。暂编第一师;中将师长王认曲(后为李方桂),少将副师长张雁南,少将参谋长聂鹏昇。

(二)在一九四四年冬,第五战区长官部命令,将六十九军(辖两个师)调归集团军战斗序列。第六十九军:中将军长米文和,副军长朱明轩,参谋长胡佛根。第一八一师:少将师长张雨亭,副师长徐瑞萱,参谋长王典则。五四一团团长刘兴远,五四二团团长宋慎之,五四三团郑汝珩。暂编二十八师:少将师长陈

光运,副师长宋西箴,参谋长王辉尘。第一团团长宋子刚,第二团团长宋西箴(兼),第三团团长赵开杰。

(三)在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第四十七军奉命由第一战区调回本集团军的战斗序列。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李宗舫,少将参谋长张持华。第一O四师中将师长杨显明,副师长李克源,参谋长杨纲源。三一O团团长苟载华,三一一团团长张光汉,三一二因团长李克敦。第一七八师:少将师长李家英,副师长马足骥,参谋长李光渊。五三二团团长袁国驯,五三三团团长温健民,五三四团团长双宗海。

(四)在一九四四年冬,第十军奉命由汉中附近调至襄樊归入本集团军战斗序列。第十军:中将军长赵锡田,中将副军长顾锡九,少将参谋长吕登毅。第三师:中将师长何竹本,七团(团长姓名不祥),八团团长陈德陛,九团团长吴成彩。第二十师:少将师长谭乃大,副师长杨迺昌,参谋长谢枝青。五十八团团长洪伟,五十九团团长向介江,六十团团长杨迺昌(兼)。

第三部分 人员补充及武器装备、后勤补给情况

一、干部、兵员的补充、训练

抗战开始后,军政部为了加重各军对所属部队自行在指定地区征补兵员的责任,规定每一个军配属一个师管区,可由副军长或遴保的人员任司令。所有各军的兵员缺额,即由所配属的师管区征集的壮丁予以补充。因之,二十二集团军所属各军兵员,基本上是由各自的师管区征召的壮丁予以补充的。如四十一军系由四川军管区所辖的绵广师管区补充。四十五军系由成茂师管补充。此外两军曾于一九四一年就湖北的襄郧师管区拨补兵员一部份。四十七军系由四川乐安师管区补充。暂编第一师因其是由原来设在陕南安康的第十补训处改编而成,所以该师兵员多系陕籍。六十九军的兵员,大部是河南人与河北人,其兵员缺额,多系由河南的项城、沈邱一带征补。

至于干部的补充,除暂编第一师的干部主要由国民党中央军校分发外,其余各军干部多系自行培养及从部队的士兵中选拔。

在教育训练方面,四十一、四十五两军的部队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或就战场现地,或利用战后休整时期,采取机动方式从事训练。国民党军委会曾在一九四三年派美国顾问柯立芝上校及一上尉军官前来集团军总部专负训练之责,将四十一军集中在樊城附近,由其负责训练两个月之久。关于干部训练,四十一、四十五两军经常设有干部训练班,主要是抽调行伍出身的初级军官与军士加以三个月的短期教育。四十一军曾招考过高小及初中学生予以一年时间的养成教育。此外又从部队中选送高、中、初各级军官、军佐,送到陆军大学、高等效育班、参谋班、游干班、步兵学校、工兵学校、中央军官学校第八分校、第五战区所办的作战人员训练班以及军医、军需等校受训。

二、武器、装备概况

集团军所属四十一、四十五、四十七各军的武器,在抗战初期极为窳劣,所有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等,大部分系川造,仅有少数步枪系汉阳兵工厂所造,而且多无刺刀。直到—九三九年十月武汉外围作战以后,始逐浙补充了部分中正式步枪、汉造步枪、捷克式轻机枪、俄造马克沁与席式轻机枪、金陵兵工厂所造的重机枪,其中以暂编第一师的武器为最好。该师的枪械为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并有一个野炮兵营。最差的则是六十九军,因其大部分武器尚属石友三统率时土造的武器,在抗战期间亦很少掉换。 至于装备亦甚简陋。每一名士兵的生活用品只有两件单布上装,两条单布短裤,一双绑腿布,一顶军便帽,一床约二尺五宽的单人被,一张约二尺宽的草席;唯一的雨具,则是竹笠一顶。至于棉外套,每班仅三、五件、只有在冬季值勤与担任警戒时轮流穿着。有少数士兵有一个白铁皮水壶。此外,每人有一个 搪瓷饭碗、一双竹筷、一个粮袋,如斯而巳。

全军几乎没有一匹驮马(有些部队在出川时强迫驮邦的马骡载行李出川.美其名曰雇佣,每月给有限的人粮马干,最后则加以没收作为公有),所有追击泡、重机枪、弹药均由士兵背负。

在通信器材方面,仅军、师部有无线电台。步兵团只有西门子电话机二、三部而已,有的团甚至一部电话机也没有.至于其他装备就更没有了。

在抗战后几年中,对部队装备虽有所增加,但在杂牌部队来说,比诸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仍然相差很远。

三、后勤补给概括

当时国民党军委会规定每个集团军配属一个兵站分监(受战区兵站总监及集团军总司令的双重指挥),来担任后勤补给任务。二十二集团的后勤补给,即由二十二兵站分监担任。在武汉外围作战前后的兵站分监为刘中生;参谋长初为邓旭初,后为苏铁。

当时各师有各自的师属分站。对于军需物品的运送,系由分监部运交师属分站再分交各旅团。但各师的运输力极为薄弱,难于胜任,因之使部队的粮弹补充,经常受到影响。当四十一、四十五两军初出川时,根本没有建制的后勤补给机构,迨部队开入山西后,始由新任兵站分监刘中生先行赶赴太原,向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请求拨调人马车辆,并在榆次按照编制规定,成立兵站机构。当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拨了六、七十头强征来的骡马和一些车辆给刘中生。殊不知正在进行编组之际,由于晋北、晋东作战失利,部队纷纷后退,致使行将

组成的兵站机构与运输部队顿告瓦解。直到部队东调鲁南,兵站分监部及其所属的站所及输送部队才逐渐组成起来。全分监部计有四个人力中队,一个畜力中队。一九三九年刘中生调职,由黄骏(啸波)继任。分监部所属的站所,随着客观的需要,此后亦有所增加。 关于弹药的补充,系由集团军报请战区司令长宫部按淮后,由兵站分监向兵站总监部如数领来运交部队。

唯粮食的补给,主要是就地征集(即国民党政府实行的征实、征购、征借的粮食三征政策)。虽规定应由配属集团军的兵站分监部向战区兵站总监部仓库领取实物,按部队需要进行补给,但实际上系由各军、师自行就地以低于市价很大的“官价”向人民强行征购。 至于被服的补充,在一九四O年以前,由于集团军所属四十一、四十五两军的经费系由川康绥靖公署向军政部统领转拨,因之所有士兵的被服亦由四川制好运到裹樊交付各军分发。不仅因为交通不便,补给不及时,而且质量低劣。其后才改由战区兵站总监部或军需局制发。

结束语

在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战八年期间,我虽始终与共,但限于当时所处地位和职务,对许多具体情况,不能详悉尽知,仅作如前的概述。同时讹误之处亦所难免。好在许多曾在集团军各部队工作过的同事至今还健在。为了使这个集团军抗战八年的史料更臻丰富翔实,我诚恳地希望知情人士予以补充、指正。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