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名著导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e3c5f627284b73f3425050

原著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思想特点:1、作为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自然而然地视解

决当时的社会问题为己任。或许是已历经反复的原因,当时的希腊奴隶制虽然危机四伏,但还没有达到岌岌可危的程度。与此相一致,作为这一时代的思想家,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也不偏激。他的思想虽不乏深刻,但是极为稳健,容易被接受。或许是看到了两极分化所带来的可怕后果,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中庸之道”。有人据此把亚里士多德定性为中等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这似乎也有点道理。2、作为古希腊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头脑冷静、思想严谨。他分析、研究、综合、吸收了他以前几乎所有思想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可谓兼收并蓄。这一方面使得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异常丰富,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不那么彻底,使得他的思想带有明显折衷主义的特点。

形成的原因: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他所生活的年代,正处在城邦时代向帝国时代的转折点上。而他却专注于对城邦的研究,对城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认真地调查、比较、分析,广泛地探讨了城邦的各种问题,研究了理想城邦的基本原则,规划了它们几乎每个细枝末节。从而将希腊城邦政治文化的成果以理论的形态保存下来并传给后世。 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对象和方法 答:(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研究的是如何实现一个国家的“善”,是最高的“善”。 (2)政治学的研究内容 就具体研究内容而言,他认为,政治学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政治制度。他将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前人关于政治体制理论进行回顾;第二是对158个城邦的政治体制进调查分析,考察一下什么样的政制保全了城邦,什么样的政制毁坏了城邦,为什么有的城邦治理得好,有的治理得差;第三是进一步考察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最好的,每一个城邦应该怎样维持秩序,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法律和风俗等。 (3)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则采用了经验的、历史的研究方法。《政治学》虽然也带有很强分析、演绎的特点,但它是在《雅典政制》的基础上写成的。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改进是政治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亚里士多德在这方面也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在政治学的研究中,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地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和选择,并采用了在当时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首先,他自觉运用了历史的和经验的研究方法。他组织学生对158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历史与现实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理论。现存的《雅典政制》就是这个调查材料的一部分。虽然这种调查远没有达到现代的精确的定量水平。但在当时确实是极有创见的做法。其次,为了认识城邦的本质,他自觉地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一是溯源法,即由追溯城邦的起源而认识城邦本质的方法,二是将城邦分解为最基本要素,通过对其基本要素的分析而认识其本质的方法。

如何理解“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句话 答:“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 (1)人的自然特征和需求方面

他认为,人类结成一定的社会团体,过上群体的生活,能够有利于实现人类生活的“自给自足”,并且“人类虽在生活上用不着互相依赖的时候,也有乐于社会共同生活的自然性情,为了共同利益,当然能够合群”。 (2)人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本质是指任何事物的固有的天然的本性,也即是指其具有的特长、用处和功能。每一事物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本质,并不为他物所有。一事物若失去其本质那便不再成其

为该事物。人的本质 “不仅指手足眼耳等生理方面的特长和功能,而且主要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品德和优点”。这是人的本质,也是人存在的目的。因为这个木质不是先天就已经获得了,而是要靠后天的培养。人存在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本质使自己成其为真正的人。而要实现自己的本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必要条件,这就是城邦。城邦不仅能在物质上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更主要的是,只有通过城邦的政治生活,参与公共事物的辩论与决策,才能不断训练和培养一个人的理性和美德,实现其本质与目的。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答:1、国家的起源 (1)“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从亚里士多德“万物都有一个向善的目的”这一世界观出发,他认为,人类的目的是实现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其中,良好的道德即灵魂的善是最重要的,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规定性。任何孤立的个人都不可能实现这三种善业,特别是第三种即良好道德这一善业更不可能由孤立的个人实现。为此,人们就必须组织起来,结成社会团体。其中“至高而广泛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团(城市社团)”。 (2)国家起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需要’本身就是各种迫切的发明的教师。”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国家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人们之所以要在政治上组织起来,之所以要组建国家,归根结底是为了过“优良的生活”。 (3)国家的形成

人类也同世间其他生物一样,雌雄是不能单独延续自己的种类的,于是,为了人类种族的延续,便组成了家庭。家庭“成为人类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会的基本形式”。不过,家庭在本质上并不是人们意志的结合,而是出于生理自然。由夫妻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并不能满足人类更广泛的需要,于是,便出现了由若干家庭组成的村坊。村坊最自然的形式是由一个家庭繁殖而衍生的聚落,这些由家庭的繁衍而发展起来的村坊,都是由年龄最高的长老统率的,后世的国王就是由家长和村长演变而来的。此后,若干村坊又组合为城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家庭、村坊和城邦是人类社会团体发展过程中的三个不同的环节。 2、国家的本质 (1)公民的本质

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城邦。即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因为这两个机构是城邦最高权力所寄托的地方。有权参加这两个机构才是真正的公民。 (2)城邦的本质

由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力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真正的城邦,城邦的本质就是人们生活在一起可以达到至善生活的共同体。

3、国家的目的--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种最善的最美好的生活。(1)城邦的长成与国家的目的

城邦的“长成”是人们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它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优良的生活”。 (2)“优良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优良的生活或全体公民的善业,具体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外物诸善”、“躯体诸善”和“灵魂诸善”,而只有幸福(至乐)的人生才能拥有这些诸善。灵魂诸善可以使人们保持良好的德性明哲,同时它又无所依赖于外物,而善德和明哲可以使人的幸福更加充实。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了灵魂的善而借助于外物,而不应该为了外物面使自己的灵魂处于屈从的地位。 对理想国家的设计

答:1、理想的城邦是具备一定规模、内部分工复杂的城邦 ①、理想的城邦应该是一个能够实现高度的自给自足的城邦,只有能够高度自给自足的城邦才是一个真正的城邦。

城邦要实现高度的自给自足,其条件就是:首先,城邦的人口应该有足够的数量,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军事力量,城邦公民的财产应该“足够维持其素朴(节制)而宽裕的生活。”其次,组合在这样的城邦里的人们又应该是不同的种类,而不能追求整个城邦的人们的整齐划一。人们各有所能,各有所长,以至于人们能够各以其所能通工易事,相互补益。 ②、反对柏拉图的共产制的主张:

A、认为共产制度行不通,因为这种制度不合乎城邦的本性,不能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无助于实现城邦的目的,反而导致城邦走向灭亡。 B、提出私有公用主张 这种私有公用制的好处是能划清每个人的利益和支配范围,从而可以免去许多争吵每个人都注意自已利益范围以内的事情,各个家庭的境况就可以改进同时,要用道德风尚的力量促进对财物实行公用。 C、相应的土地制度

亚里士多德主张为了实行私产公用,一个理想的城邦,其土地应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公产,归城邦所有;另一部分为私产,为公民个人所有。公产的用途有两个:一个是祭祀,一个是供公共食堂所用。为了使全体公民都关心城邦整体的安全,亚里士多德主张把私有土地也分为两部分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土地在近郊,一部分在边疆这样既体现了公平、正义,又能保证在外敌袭击、骚扰时,全体公民可迅速动员起来,一致对外。 2、理想的城邦是公民平等参与政治的城邦 ①、中产阶级掌权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理想的政体应该以“中庸”为原则,应该由中产阶级来执掌政权并且建立一个共和政体,因为,中产阶级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地位稳定,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的财物,又不会因财产太多而引起穷人的舰靓。他们具有中庸之美德,顺从理性,不走极端,并且最终能够成为贫富两个阶级的仲裁者这样的政体显然能够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减少竞争,防止内部分裂。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全邦没有任何一部分存在着改 变现制的意愿,这才算是稳定” ②、公民平等参与政治与轮番为治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城邦应该是依据公正的原则,让全体公民参与政治。由于城邦的公民都拥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因此,公民在政治上应该拥有同等的机

会,不可能使城邦的某些公民终身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而城邦的执政官终身为执政官。为了使公民能够参与政治,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执政官应该轮流退休,执政官退休以后应该和其他自由人处于同等的地位上。

③、公民参政的条件具备与能力的具备——城邦中的一般公民是否有能力参政,在什么程 度上可以参政?

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于城邦中的一般公民,如果不让他们参与城邦的政治,就等于一个城邦中的大批穷人被排除在公职之外,这样,城邦中就保留了许多敌人。因此,亚里士多德非常赞赏梭伦的一些做法,既把平民群众作为一个集体,并且给予这个集体两种权力,第一是选举执政入员,第二是在执政人员任期届满时,由他们审察执政官的业绩。虽然按照平民的个人能力是不能担任任何官职的。但是,如果把平民集合在一起,他们的审察能力却是良好的。 至于公民是否能够承担起选举执政和审察执政的职责,亚里士多德也持肯定.的意见。对于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指出,就群众的单个人而言,他们的判断能力显然不如专家,“但当他们集合起来,就可能胜过或至少不比专家们有所逊色。”。在某些技术中,创作者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评判家,真正能够评判执政宫业绩优劣的人们应该是城邦中的普通公民,而不应是那些所谓的专家,更不能是执政宫自己。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一、《政治学》的时代背景(执笔:赵欢)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奴隶主阶级哲学家、科学家和政治家。其著作《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他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也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时期,也是古希腊奴隶制社会的危机时期。当时,阶级矛盾激化,阶级斗争形势严峻,奴隶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十分激烈,奴隶制国家政局十分动荡,社会危机不断蔓延,而这一切都引发了古希腊城邦国家严重的政治危机。而在亚里士多德生活时代的前前后后,由于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古希腊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斗争(如斯巴达发生的基拉东自由贫民起义、科林斯自由民下层反对寡头势力的流血斗争以及亚里士多德幼年时期爆发的棍棒党起义)古希腊发生的一系列的起义和斗争,反映了当时阶级矛盾十分激烈,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古希腊奴隶制社会末期的主要矛盾。加上当时古希腊政治形势十分复杂各城邦、各王国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战争频繁,最终马其顿王国打败了雅典,底比斯等国组成的反马其顿的联军从此称霸希腊。掌握了全希腊的军政大权,希腊各邦已经名存实亡,成为马其顿的附庸。但后来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突然病故,是这个凭着马其顿王国用武力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不断混战又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亚里士多德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古希腊奴隶社会晚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动荡的政治局势,也为亚里士多德创作其《政治学》提供了时代背景和外部条件。 亚里士多德目击希腊,特别是当时作为希腊文化中心的雅典这种分崩离析的状态,从中等阶级的利益出发,主张用加强中等阶层的力量的办法来平衡富有者与贫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使奴隶制国家不致崩溃成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 三、如何理解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执笔:孙肖丹)

在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人科人属人种,是一种高级动物。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的“人”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的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他指出“全称的公民是凡的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即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所以亚里士多德所指的“人”在现代看来是十分狭隘的。 “天生”一词有天然生成和命中注定的意思,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能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于城邦之外,因此他从一降生到这个世界,是拥有了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是其无法摆脱的。 “政治”一词在社会中的现实载体存在形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各级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平评议政府的工作,媒体对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进行曝光,各级领导人互访??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政治随着社会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

“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关系,而其中经济利益关系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而政治就是以经济为基础并实现和维护一定阶级和集团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政治有反作用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在《政治学》第一卷中,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定义:“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政治”概念的希腊文是politikon,这个词的本意是趋向城邦的。而政治生活或者政治制度的希腊文是politetia,城邦的希腊文是polis。可见,不管是作为概念的政治还是具体的政治制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都是和城邦有关系的。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时候,是指人对城邦有一定的趋向性。

人类天生是合群的动物,人不可能独立存在,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的本性才能够实现。人的向善本性使得人不断追求善的生活。根据他的观点,自然所造的每种事务都有一个目的。人类的目的是实现所谓的“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康健和良好的道德,其中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