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描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地层描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4b4dffa0116c175e0e4801

象。

北盘地层为茅口组(P2m):灰白色中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

层泥岩,单厚约5-10cm。

点处岩体破碎,见大量碎粒岩。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杂基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38°,断层倾向北西,倾角65°。断面擦痕明显,见方解石化及褐铁矿化现象。初步推断为一正断层。

40, 东盘为睦化组(C1m)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 西盘地层为梁山组(P2I)灰白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砂岩层间夹灰黄色、灰白色粘土岩 。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宽约12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石英砂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05°,断层倾向295°、倾角72°。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缺失威宁组(C1w),包磨山组(P1b)等多个地层, 根据点处实际情况,据旁侧路线初步推测为一正断层。

41. 东盘地层为茅口组(P2m):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具铁质侵染现象。

西盘地层为栖霞组(P2q)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结核状产出。

点处岩体破碎,见大量碎粒岩。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杂基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25°,断层倾向南东,倾角65°。断面擦痕明显,见方解石化及褐铁矿化现象。初步推断为一正断层。

42. 东盘地层为火烘组(D2h)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西盘地层为睦化组(C1m)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cm。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钙质胶结堆积。断层走向190°,断层倾向东、倾角较陡为60°。断面擦痕明显,见方解石化、褐铁矿化现象。缺失多个地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43. 点东盘为睦化组(C1m)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cm。 点西盘为榴江组(D3I):灰黑色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薄层粉砂岩。

点处地层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周围见大量碎裂岩、碎屑岩出露。断层破碎带较宽约10m。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粉砂岩,大小不一,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断层走向为160°,倾向、倾角不明。断层周围岩体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缺失 五指山组(DCwz)地层,根据现场实际现象,初步推测为平移断层。

南盘地层为火烘组(D2h)灰黑色、灰褐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夹薄层泥岩。 北盘地层为火烘组(D2h)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粉砂岩。泥质胶结,杂乱堆积。断层走向278°,断层倾向北,倾角约50°。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逆断层。.

44. 东盘地层为火烘组(D2h)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西盘地层为威宁组(C1w)灰色厚层块状泥质生物屑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状产出。

点处岩体破碎,缺失多个地层。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堆积。断层走向178°,断层倾向西,倾角约60°。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45. 左盘地层为火烘组(D2h)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右盘地层为包磨山组(P1b):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30cm。 点处岩体破碎,缺失多个地层。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28°,断层倾向西,倾角约60°。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46. 东盘地层为威宁组(C1w)灰色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中厚层灰黑色泥灰岩。 西盘地层为梁山组(P2I)灰白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8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石英砂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15°,断层倾向西、倾角65°。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点处实际情况,据旁侧路线初步推测为一正断层。

南盘地层为威宁组(C1w):灰色厚层块状泥质生物屑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

岩。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状产出。 北盘地层为栖霞组(P2q):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晶含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钙质绞结堆积。缺失多个地层。断层走向220°,断层倾向南、倾角较陡为70°。断层性质不明,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现象。

47. 左盘地层为威宁组(C1w)灰色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中厚层灰黑色泥灰岩。

右盘地层为西盘为栖霞组(P2q)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结核状产出。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缺失多个地层。断层破碎带宽约1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155°,断层倾向65°、倾角较缓为40°。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及方解石化现象。根据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48. 东盘地层为打屋坝组(C1dw)灰褐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 。局部泥质粉砂岩夹灰黑色薄层硅质岩。 西盘地层茅口组(P2m):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页岩,单层厚约5-10cm。灰岩中大量方解石脉充填其中。 点处破碎带宽约5m,断层走向168°,倾向东、倾角较缓为40°。两盘地层岩石破碎,产状较乱。断层角砾为灰岩、砂岩次胶结状堆积。见大量方解石呈脉状充填于节理裂隙中,具褐铁矿化现象。

南东盘地层为包磨山组(P1b):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30cm,其间见黄色薄层石英砂岩,单厚约10-20cm。

北西盘地层为梁山组(P2I)灰白色、灰黄色中厚层粗粒石英砂岩。砂岩层间夹灰黄色、灰白色粘土岩。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灰岩、石英砂岩。多呈次胶结状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45°,断层倾向东、倾角70°。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一正断层。

49. 东盘为峨眉山玄武岩(βp):深灰色,灰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岩体中见杏仁、气孔状构造。其下为深灰色鲕粒状玄武岩。

西盘为栖霞组(P2q)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结核状)产出,方解石呈网脉状,杂乱产出,脉宽5cm。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玄武岩、凝灰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15°,断层倾向125°、倾角70°。断面擦痕明显,见硅化现象。 初步推断为正断层。

50, 左盘地层为关岭组(T2g):灰色,灰白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白云岩 。岩层中夹灰黄色、灰白色薄层粘土岩,厚约8-10cm。 右盘地层为飞仙关组(T1f):灰绿色、灰黄色薄层粉砂岩夹灰褐色薄层泥岩。见球状风化,具铁染现象。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10m,断层角砾成份为白云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46°,断层倾向336°、倾角42°。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缺失地层嘉陵江组(T1-2j),根据点处实际情况,据旁侧路线初步推测为逆断层。

51. 南盘地层为飞仙关组(T1f):紫红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局部砂岩中夹灰褐色、灰黄色粘土岩。

北盘地层为嘉陵江组(T1-2j):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层间夹薄层泥岩,地层厚约2-5cm。岩体中具铁染现象。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次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05°,断层倾向、倾角不明。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根据点处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平移断层。

52. 南盘地层为飞仙关组(T1f):灰绿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局部砂岩

中夹灰褐色、灰黄色粘土岩。 北盘地层为飞仙关组(T1f):紫红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岩体风化强烈,见球状风化。

点处岩体破碎强烈,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次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80°,断层倾向南、倾角较陡为70°。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根据点处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平移断层。

0.1. 南盘地层为飞仙关组(T1f):灰绿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局部砂岩中夹灰褐色、灰黄色粘土岩。 北盘地层为龙潭组(P3I):灰褐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互层。岩层中夹灰黑色炭质泥岩,单层厚约10cm。具铁染现象。

点处岩体破碎强烈,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粉砂岩,磨圆较差,泥质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50°,断层倾向不明、倾角较陡为70°。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根据点处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平移断层。

53. 南盘地层为龙潭组(P3I):灰褐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互层。岩层中夹灰黑色炭质泥岩,单层厚约10cm。具铁染现象。 北盘地层为茅口组(P2m):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夹灰黑色薄层燧石条带灰岩,硅质岩厚约2-5cm。灰岩中见大量方解石呈晶体状出露,具铁质侵染现象。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宽约10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次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65°,断层倾向355°、倾角50°。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根据点处实际情况,据旁侧路线初步推测为一正断层

南盘地层为茅口组(P2m):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夹灰黑色薄层燧石条带灰岩,厚约2-5cm。灰岩中见大量方解石呈晶体状出露,具铁质侵染现象。

北盘地层为龙潭组(P3I):灰褐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灰黑色泥质

粉砂岩互层。岩层中夹灰黑色炭质泥岩,单层厚约10cm。具铁染现象。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宽约10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钙质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65°,断层倾向355°、倾角50°。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揉皱现象。缺失地层峨眉山玄武岩(βp),根据点处实际情况及旁侧路线初步推测为一正断层

55. 南盘地层为关岭组(T2g):灰色,灰白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白云岩 。岩层中夹灰黄色、灰白色薄层粘土岩,厚约8-10cm。 北盘地层为关岭组(T2g):灰色薄层细晶白云岩。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10m,断层角砾成份为白云岩、粉砂岩。多呈次棱

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66°,断层倾向356°、倾角较缓为42°。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根据点处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逆断层。

56, 南盘地层为龙潭组(P3I):灰褐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互层。岩层中夹灰黑色炭质泥岩,单层厚约10cm。具铁染现象。 北盘地层为龙潭组(P3I):灰褐色薄层、中厚层细粉砂岩夹灰黄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互层。岩层中夹灰色灰,灰黄色等杂色粘土岩,粘土岩层间夹灰黑色劣质煤线,厚约8cm。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宽约8m,断层角砾成份为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磨圆度较差,多呈次棱角状,钙质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86°,断层倾向196°、倾角68°。两盘地层产状混乱,断面擦痕明显,岩层具有揉皱牵引现象。根据点处实际情况及旁侧路线初步推测为一逆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