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描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地层描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4b4dffa0116c175e0e4801

22. 东盘地层为栖霞组(P2q)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结核状)产出,方解石呈网脉状,杂乱产出,脉宽5cm。

西盘地层为威宁组(C1w)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薄层灰黑色泥灰岩。灰岩中见方解石呈脉状杂乱产出。

点处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断层走向255°,东盘地层较陡,西盘地层较缓。断面烘烤现象、擦痕明显。两盘地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缺失梁山组(P2I)、包磨山组(P1b)地层。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23. 点东为睦化组(C1m)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cm。

点西、点南为五指山组(DCwz)灰色、深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状灰岩。 点北为榴江组(D3I):灰黑色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薄层粉砂岩。

点处地层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周围见大量碎裂岩、碎屑岩出露。断层破碎带较宽,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泥岩,粉砂岩,大小不一,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断层走向为南西、及南东向两条相交,南东向为次生断层。断层周围岩体产状混乱。东南盘地层较缓,为20°,西北盘地层较陡,为70°。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周围地层,现场实际现象,初步推测南西向为平移断层,北西向为正断层。

24. 东盘地层为火烘组(D2h)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西盘地层为榴江组(D3I)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钙质粉

砂岩及粘土岩,单厚约8-10cm。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硅质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钙质胶结堆积。断层走向178°,断层倾向、倾角不清。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平移断层。.

东盘地层为榴江组(D3I)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钙质粉砂岩及粘土岩,单厚约8-10cm。

西盘地层为火烘组(D2h)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硅质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钙质胶结。断层走向188°,断层倾向东,倾角较陡为60°。断面擦痕明显,见方解石、褐铁矿化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25. 东盘地层为榴江组(D3I)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泥质粉砂岩。 西盘地层为威宁组(C1w)灰色厚层块状泥质生物屑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状产出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走向205°,断层倾角较缓,倾向不明。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

硅质岩及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次胶结杂乱堆积。 两盘地层具有牵引揉皱烘烤现象。断层性质不明。

26. 北盘地层为威宁组(C1w)灰色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中厚层灰黑色泥灰岩。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断层破碎带宽约10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55°,断层倾向345°、倾角50°。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及方解石化现象。缺失多个地层。根据实际情况, 初

步推测为正断层。

西盘地层为打屋坝组(C1dw)灰褐色、灰黄色薄层 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中夹灰黑色薄层硅质岩。

点处破碎带宽约5m,断层走向228°。两盘地层岩石破碎,产状较乱。角砾为灰岩、砂岩次胶结状堆积。见大量方解石呈脉状充填于节理裂隙中,具褐铁矿化现象。

27. 东盘地层为榴江组(D3I):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钙质粉砂岩,厚约2-5cm。局部见中厚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 西盘地层为榴江组(D3I):灰黑色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薄层粉砂岩。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硅质岩、粉砂岩。硅质胶结较紧密。断层走向118°,断层倾向208°倾角48°。两盘地层具有牵引揉皱烘烤现象,见褐铁矿化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逆断层。

28. 东盘地层为榴江组(D3I)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泥质粉砂岩。 西盘地层为五指山组(DCwz)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灰岩层间夹薄层灰褐色,灰黑色泥岩。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走向146°,倾向不明,断层倾角42°。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硅质岩及泥岩,磨圆度较好,呈硅质胶结,钙质胶结杂乱堆积。 两盘地层具有牵引揉皱烘烤现象。根据周围地层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一平移断层。

29. 东盘地层为梁山组(P2I)灰白色、灰黄色中厚层粗粒石英砂岩。砂岩层间夹灰黄色、灰白色粘土岩。

西盘地层为梁山组(P2I)灰白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8m,断层角砾成份泥岩、石英砂岩。多呈次胶结状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05°,断层倾向东、倾角70°。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周围为灰黄色松散砂土掩盖。 根据现场 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一正断层。

30. 左盘地层为火烘组(D2h)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右盘地层为威宁组(C1w)灰色厚层块状泥晶生物屑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状产出。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钙质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08°,断层倾向、倾角不清。断面擦痕明显,见方解石化、褐铁矿化现象。缺失多个地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平移断

南东盘为茅口组(P2m):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

黑色薄层泥岩,单厚约5-10cm。 北西盘为辉绿岩(βμ):灰绿色、灰褐色、褐黄色玄武质凝灰岩。岩体风化强烈,风化后多呈灰黄色、灰褐色团块状、砾状、砂状浮土,砾块中见气孔状构造。

点处岩体破碎强烈,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脉状,团块状充填其中。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辉绿岩。磨圆度 较差 ,大小不一,呈次棱角状,次胶结杂乱堆积。断层走向225°,倾向、倾角不明。两盘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周围地层,初步推测为一平移断层。

31. 东盘为茅口组(P2m):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具铁质侵染现象。

西盘为茅口组(P2m):灰--深灰色厚层泥晶灰岩夹生物屑灰岩。见方解石呈网脉状斜交层面产出,脉宽2-5cm 。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脉状,团块状充填。断层破碎带宽约5Cm,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泥岩,大小不一,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断层走向225°,倾向135°,倾角75°。 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周围地层,初步推测为一平移断层。

32.. 东盘地层为睦化组(C1m)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cm。

西盘地层为五指山组(DCwz)灰色、深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状灰岩。

点处地层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周围见大量碎裂岩、碎屑岩出露。断层破碎带较宽,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泥岩,粉砂岩,大小不一,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断层走向165°,倾向东面、倾角较陡。断层周围岩体产状混乱。东盘地层较陡,为70°,西盘地层较缓,为30°。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周围地层,现场实际现象,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33. 东盘地层为五指山组(DCwz)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灰岩层间夹薄层灰褐色,灰黑色泥岩,单层厚约5-25cm。

西盘地层为五指山组(DCwz)深灰色薄层-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褐色薄层泥岩。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断层破碎带宽约1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168°,断层倾向78°、倾角较陡、约50°左右。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及方解石化现象。根据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34. 左盘地层为威宁组(C1w)灰色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中厚层灰黑色泥灰岩。 右盘地层为茅口组(P2m):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厚约5-10cm。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断层破碎带宽约1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15°,断层倾向125°、倾角70°。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及方解石化现象。缺失多个地层。根据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35. 东盘地层为梁山组(P2I)灰白色、灰黄色中厚层粗粒石英砂岩。砂岩层间夹灰黄色、灰白色粘土岩。

西盘地层为栖霞组(P2q)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结核状)产出。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8m,断层角砾成份灰岩、石英砂岩。多呈次胶结状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15°,断层倾向东、倾角70°。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一正断层。

36. 南盘地层为茅口组(P2m):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具铁质侵染现象。

北盘地层为威宁组(C1w)灰色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中厚层灰黑色泥灰岩。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断层破碎带宽约10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55°,断层倾向345°、

倾角50°。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及方解石化现象。缺失多个地层。根据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37. 东盘地层为包磨山组(P1b):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20 cm。

西盘地层为梁山组(P2I)灰白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砂岩层间夹灰黄色、灰白色粘土岩 。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8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石英砂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05°,断层倾向、倾角不明。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点处实际情况,据旁侧路线初步推测为一平移断层。

38. 东盘为包磨山组(P1b):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30cm,其间见黄色薄层石英砂岩,单厚约10-20cm。

西盘为栖霞组(P2q)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结核状产出。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杂基胶结堆积。断层走向165°,断层倾向、倾角不清。断面擦痕明显,见硅化现象。缺失梁山组(P2I)地层 ,初步推断为一平移断层。

007. 南盘为包磨山组(P1b):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30cm,其间见黄色薄层石英砂岩,单厚约10-20cm。

北盘为栖霞组(P2q)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

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结核状产出。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

杂基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45°,断层倾向南东、倾角较陡为65°。断面擦痕明显,见硅化现象。缺失梁山组(P2I)地层 ,初步推断为一平移断层。

南盘地层为栖霞组(P2q)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

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结核状产出。 北盘地层为包磨山组(P1b):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30cm,其间见黄色薄层石英砂岩,单厚约10-20cm。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杂基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70°,断层倾向北、倾角较陡为60°。断面擦痕明显,见硅化现象。缺失梁山组(P2I)地层 ,初步推断为一逆断层。

39. 东盘地层为栖霞组(P2q)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方解石呈网脉状杂乱产出。

西盘地层为栖霞组(P2q)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结核状产出。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杂基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25°,断层倾向、倾角不清。断面擦痕明显,见方解石化现象。初步推断为一平移断层。

南盘地层为茅口组(P2m):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具铁质侵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