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瀛﹀勾鍚夋灄鐪侀暱鏄ュ競鏈濋槼鍖哄叓骞寸骇(涓?鏈熸湯鏁板璇曞嵎 - 鐧惧害鏂囧簱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8-2019瀛﹀勾鍚夋灄鐪侀暱鏄ュ競鏈濋槼鍖哄叓骞寸骇(涓?鏈熸湯鏁板璇曞嵎 - 鐧惧害鏂囧簱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3b42d7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b

∴CD⊥OE,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CD, ∴EG⊥AB, ∵AC=

∴AB=BC=1=GH,

Rt△DCE中,∵DE=CE,EH⊥CD, ∴DH=CH, ∴EH=CD=0.5, ∴EG=1+0.5=1.5,

∴点E到边AB的距离为1.5; 故答案为:1.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7分)要从甲,乙名同学中选出一名,代表班级参加射击比赛,现将甲、乙两名同学参加射击训练成绘制成下列两个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下:

第17页(共23页)

甲 乙

平均成绩(环)

7 a

中位数(环)

b 7.5

众数(环)

7 c

方差(环2)

1.2 4.2

(1)分别求表格中a,b,c的值.

(2)如果其他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7环左右,应该选 甲 队员参赛更适合, 如果其他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8环左右,应该选 乙 队员参赛更适合. 【分析】(1)根据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定义分别计算即可解决问题; (2)观察甲乙两名同学的成绩,根据其他班的成绩确定出合适人选即可. 【解答】解:(l)a=

(3+6+4+8×3+7×2+9+10)=7;

∵甲的射击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5,6,6,7,7,7,7,8,8,9, ∴b=7,c=8;

(2)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7环左右,本班应该选甲同学参赛更合适;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8环左右,本班应该选乙同学参赛更合适. 故答案为:甲,乙.

【点评】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1.(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C与原点O重合,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函数y=(k>0.x>0)的图象上,点D的坐标为(4,3). (1)求k的值.

(2)将点D沿x轴正方向平移得到点D′,当点D′在函数y=(k>0,x>0)的图象上时,求DD′的长.

【分析】(1)延长AD交x轴于F,求出DF和OF,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D,即可求出A点的坐标,再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k即可;

第18页(共23页)

(2)求出D′点的坐标,再求出DD′即可.

【解答】解:(1)延长AD交x轴于F,∵点D的坐标为(4,3), ∴DF=3,OF=4,

在Rt△DFO中,由勾股定理得:OD=∵四边形ABCD是菱形, ∴OD=AD=5,AD∥OB, ∴A点的坐标是(4,8), 代入y=得:k=32;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

=5,

∵D(4,3),将点D沿x轴正方向平移得到点D′, ∴D′点的纵坐标是3, 把y=3代入y=∴DD′=

﹣4=

得:x=.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能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解此题的关键.

22.(9分)图①、图②、图③都是由8个大小完全相同的矩形拼成无重叠、无缝隙的图形,每个小矩形的顶点叫做格点,线段AB的端点都在格点上.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在下列方框内完成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①中,作线段AB的一条垂线MN,点M、N在格点上.

(2)在图②、图③中,以AB为边,另外两个顶点在格点上,各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所画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不完全重合.

第19页(共23页)

【分析】(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取格点M,N,作直线MN即可.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可. 【解答】解(1)如图1中,直线MN即为所求. (2)如图②③中,平行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3.(10分)五一期间,甲、乙两人分别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从A地出发前往B地效游,并以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到达目的地停止,途中乙休息了一段时间,然后又继续赶路.甲、乙两人各

自行驶的路程y(km)与所用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甲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0.25 km/mim.

(2)求乙休息后所行的路程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为了保证及时联络,甲、乙两人在第一次相遇时约定此后两人之间的路程不超过3km,甲、乙两人是否符合约定,并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甲骑自行车的速度; (2)运用待定系数法解答即可;

第20页(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