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1395d6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7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机动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加剧了本来就很脆弱的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车多路少,从而出现了很尴尬的一幕:能买得起车,却享受不到私家车带给自己的出行便捷。现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居民普遍感到出行不便、交通拥挤、道路堵塞,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严重的莫过于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道路交通事故除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外,还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没有安全、便捷、快速的现代交通,就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城市道路好比是人体上的血管,如果血管不畅通、阻塞的话,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威胁。只有找出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下面谈谈我对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存在问题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存在问题

一)道路不足

目前,我国的道路通车里程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们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美国国土面积比我国小,却有660多万公里道路,是我国的5倍多。德国国土仅为我国的1/26,道路长度却是我国的一半。城市道路差距更大。北京情况在全国最好,城市道路占地率也仅为10.8%,而华盛顿是45%,伦敦是35%,东京是23%。目前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正以15%的高速增长,而城市道路的增长率仅为3%左右。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承受着巨大压力。

二)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城区作为全市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流动人口数目逐年膨大,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强度增加,使得城市内部道路难以承受沉重的交通压力。虽然近年来城市路网建设速度加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的年增长速度。同时,这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旧城市向周边延伸发展的新城区,旧城市的道路面积率增加不大,难以满足旧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在旧城区出现堵车现象已是屡见不鲜。现在很多城市都建有开发区、新区等新城区,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道路拥挤、阻塞,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我认为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心区的道路状况已不能适应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有很多老城区、中心区的骨架是数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就已形成,适应于当时的行人和人力车、蓄力车为主的慢节奏的交通状况。其主要特征是:道路狭窄、道路网密度高、交叉口密集,由于老城区用地紧张、难于进行改造,造成城市中心区道路经常发生拥挤。

三)各种机动车辆增幅过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加剧了交通拥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拥有小轿车的数量逐年上升。尤其是近两年,个人购买小轿车已不是“富人”才能办到的事,它已进入工薪阶层家庭。汽车购买量成几倍增长,可城市道路面宽却没有增加,造成了城市交通特别拥挤不堪,堵车、肇事,时有发生,尽管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政策,但还远远满足不了车辆日益增长的要求。据统计:全国城市自行车拥有量超过1.8亿辆,有资料介绍,80年代中期,城市建设道路的投资70%为满足自行车需要,这么多的自行车也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因为1名骑车者所占道路面积是乘小轿车的3倍,是乘公共交通工具的10倍。我们在公路上经常会看到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本来车就多,非机动车又占用了一部分机动车道,不但容易造成交通拥挤,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还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四)交通管理科学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

缺乏统一科学的交通管理机制,致使交通管理决策的系统性、前瞻性、信息化不够,难以实现决策的预期效果。交通管理还是主要依靠人力管理,缺乏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科技手段,日常管理中由于财力不足,警力偏少,往往顾此失彼,在管理空挡时间行车秩序尤为混乱。 五)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公共道路交通是任何一个城市都面临的共性难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很好的对策。道路公共交通因投资少,建设难度小,便于乘客等优点,目前成为我国城市交通的主导类型。但是我国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于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政策不到位。虽然出台了财政补贴优先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财政补贴不能及时到位,造成线路投入车辆少。 2、公交优先通行政策为落实。公交车辆专用道名存实亡,多被占用。 3、道路公共交通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4、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差,服务水平不高。 5、公共交通运行车辆少、差。 六)市民安全意识和遵规守法意识薄弱

一)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参与交通比较随意

无证驾驶、酒后驾驶、闯红灯、骑摩托车不带安全头盔、超载、超速等显见性交通违法现象仍十分严重。相较而言,行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违法现象严重。本人在郑州市交警一大队实习时就深有感触。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横穿道路。在横穿公路时很少有行人主动自觉的去走人行横道,而是就近横穿,由于现在道路比较宽阔,在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车速较快,行人和非机动车突然横穿马路,会造成机动车驾驶人来不及反应,有时仓促打方向、刹车不及等,易发生交通事故。

2、结队而行。工厂职工、学校学生、打工农民兄弟等集中上下班,他们结队而行,常常在公路上横排骑行,即使有非机动车道也不走。把整个道路都占满了。

尤其是学生,几人勾肩搭背,相互追逐游戏,骑车大撒把的现象是司空见惯,不但影响交通秩序,而且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3、不守信号。“红灯停,绿灯行”,连学前班的儿童都知道,更不用说成年人了。民警查扣住驾驶非机动车的群众时,他们一致的说法是“急着赶路,下次注意。”这种打着赶时间的幌子,骑车、行走不看信号灯的行为隐藏着极大的事故隐患。 4、翻越护栏。为禁止行人随意穿越公路,我们在路中间设置了护栏,既美化了城市,又能分离道路,使其各行其道。但有人为图自己方便公然翻越护栏,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也扰乱了交通秩序。

5、越线停车。在等待放行信号时,行人、非机动车习惯于停在停车线前。后面的往前挤,前面的会挤到路口中间,其他车辆右转或直行时受到严重影响,路口便被阻塞。

二)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的原因

1、非机动车驾驶人是交通相对弱势群体,他们大部分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交通法规培训,加之平时不注重法律法规的学习,对交通安全常识了解较少,所以造成对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淡薄,固而经常违法。

2、部分人明知交通法规,却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非机动车违法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无非就是越线停车、闯个信号自认为是小事。 3、认为交通法规定针对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无关。

4、途一时方便,比如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相对比在非机动车道上“宽广”一些,意识不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5、存在侥幸心理,趁交警不在违法一次,不一定被抓到。

6、因非机动车没车号,也没有证照,较难于管理,交通管理者对非机动车违法较“宽容”,没有给非动车违法人造成威慑作用,导致违法现象较严重。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反映了我国大多数城市当前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车多路少,现有道路通行供给能力有限,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公共交通发展步履维艰,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车辆增长势头强盛,非机动车、机动车混行,这些问题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亟待需要予以解决。 二、对策思考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机动化挑战,解决城市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满足城市新世纪发展和居民高水平出行需求的需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发展的相应对策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合理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面对城市机动化进程和发展小汽车这一新问题,应有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要力求全面,防止片面。只讲发展和只讲限制,都是不全面的。要全面系统地研究,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努力克服机动化和小汽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其得到应有的、合理的、健康的发展,使得机动化和小汽车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在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有发展的观念。只有通过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和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方能解决。机动化和小汽车要发展,

城市也要发展,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机动化进程和小汽车的合理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资金给予必要的保证。近期的发展建设不要为远期的发展制造障碍,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保问题,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另外,还应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通过市场机制,调控汽车工业的发展,调控机动化进程和小汽车进人家庭的步伐,促进城市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政府也应当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1.客运交通

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战略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合理引导自行车交通发展,控制发展摩托车交通,严格禁止燃油助力车,创造条件鼓励步行。 1)公共交通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由于公共交通等集约化运输对环境影响最小并能做到资源最佳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的基本国策,应从政策、资金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积极扶持公交的发展,大力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做到高效、便捷、准点、舒适。西欧、日本等国吸取了小汽车的过量发展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的教训,八十年代起转向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对小汽车的发展实行管理,强调将城市交通引向运量大、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建设相应的道路系统。如日本确定了三个原则:第一,缓解大城市客运紧张状况,必须大力发展以大运量公交为主的快速交通系统;第二,客运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服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尽量做到多样;第三,从政策上稳定和强化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投资能力。城市规模越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公交的比重越大。要做到公交的行政管理与运营分离,由多家独立经营的国有或私有公司来承担公交的运营服务,政府主要是制定政策和计划,协调管理,根据其服务质量和客运量进行适当补贴。

2)摩托车和燃油助力车

摩托车载客能力小,安全性差,废气和噪音污染严重;不易管理,对城市交通干扰大,因此,在城市内应有计划地控制其发展。对于燃油助力车,应严禁在市区内销售和行驶。 3)自行车

自行车机动灵活,无污染,最适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自行车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保持合适的自行车出行比重,既是现实需要又对城市整体发展有利。但是,自行车载客能力太小,与公交等交通方式相比,占用的道路面积太多,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的交通要求,对自行车应采取措施将一部分自行车出行量合理转移至公共交通,逐步降低自行车出行的比重。 4)小汽车

小汽车的发展在我国已引起广泛关注,其发展也是必然趋势。当然我们讲发展小汽车,并不是说我们马上就能达到美国的水平,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小汽车,这里面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也有城市的承受能力问题。因此,除继续改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