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论完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d9f2d7c1c708a1284a44c5

(1) 财务效益状况,具体包括:

资产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销售(营业)利润率=销售(营业)利润/销售(营业)收入净额*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2) 资产营运状况,具体包括: 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资产损失比率=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3) 偿债能力状况,具体包括: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100%

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经营亏损挂账比率=经营亏损挂账/年末所有者权益*100% (4) 发展能力状况,具体包括: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价*100%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1)*100%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1)*100% 2.2.3 评议指标

评议指标是用于对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评价形成的基本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验证,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基本评价结果的。评议指标由八项非计量指标构成。具体包括: ·领导班子基本素质

·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 ·基础管理比较水平 ·在岗员工素质状况

·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 ·行业或区域影响力 ·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长期发展能力预测

注意:商贸及服务企业因企业经营性质的不同,在运用评议指标时以括号内的指标内容代替。 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问题及剖析 3.1 对现金流量状况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现金流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样支持着整个体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成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常见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给出评价的。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流出的财务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 3.1.1 添加现金流量状况的原因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确认会计盈余需要使用很多应计项目并采用许多会计估计方法。即使在没有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公司同样可以对应计项目的适当控制或者对应计收入和配比费用进行调控,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如权责发生制使收入在没有现金流人时就可以进行确认。尽管对于收入的确认,新会计准则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然而并不能杜绝公司提前或滞后确认收入,进行收益平滑的行为。同时在费用的配比上,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定以及期间费用和待摊费用的处理上,会计准则只能提供一个原则性的操作框架,其他细节则有赖于公司适当的会计估计和判断。由于会计盈余确实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会计盈余指标作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由于企业不重视现金管理,盈利的背后往往是少得可怜的现金。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王安武同志曾对公布于98年年报的861家上市公司进行过研究,发现98年年报中有67.6%的上市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近3/4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质量很差。因此,简单的以公司的盈余计算出来的指标谈不上科学性,其数据也不够真实。以上不足说明在指标体系中加入现金流量指标是必然的。 3.1.2 增加与现金流量有关的指标

由于现金流量与应计制下的损益相比较难被操纵,现金流量指标被企业用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也相对小的多,而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较容易被操纵,因此在指标体系中应增加现金流量指标以便改善整个指标体系,使它更接近企业的真实情况,具体设置如下: (1) 在指标类别中加入现金流量状况,同时建立基本指标 经营现金负债比率

·基本概念:经营现金负债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入与负债总额之比

·计算公式:经营现金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负债总额*100%

·指标说明:经营现金负债比率表明企业每1元的负债有多少经营现金流入作为保障,它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现金净利润比率

·基本概念:现金净利润比率,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与净利润之比

·计算公式:现金净利润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100%

·指标说明:现金净利润比率表明每1元的净利润中含有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了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利润的实现程度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 (2) 建立修正指标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

·基本概念:现金到期债务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入除以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与本期应付票据的总额 ·计算公式: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本期应付票据)*100% ·指标说明:通过建立该指标可以反映企业是否能及时偿还本期到期的债务。 现金销售收入率

·基本概念:现金销售收入率,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计算公式:现金销售收入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指标说明:现金销售收入率,表示每1元钱的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多少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它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 现金营业利润率

·基本概念:现金营业利润率,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营业利润之比 ·计算公式:现金营业利润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利润*100%

·指标说明:现金营业利润率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实现的账面利润的关系。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是现金流入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总资产现金回报率

·基本概念:总资产现金回报率,即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 ·计算公式:总资产现金回报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指标说明:总资产现金回报率表明每1元资产通过经营活动所能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多少,它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建立与现金流量有关的指标,更能体现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变现能力,对现行指标体系作了很好的补充,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企业肆意操纵利润的行为。 3.2 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状况的重视 3.2.1 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潜力,重视无形资产、知识资本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现行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是以效益指标作为考核评价的核心,这样往往使企业经营者更加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使得企业经营产生短期行为,例如:企业可能把科研开发支出、人力资源支出和市场推广支出等作为调节当期损益的蓄水池;企业还可能削减正常的研究开发支出甚至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来迅速提高经营者的业绩。

因此,企业效绩评价指标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全面兼顾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促进作用,正确引导企业逐步形成技术机制和创新机制。重视企业的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愈加重要。 3.2.2 添加与无形资产管理有关的指标

在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效绩时,应充分衡量企业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的价值,提高反映长期业绩的指标在评价中的比重,突出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等长期投资对企业潜在价值的影响,引导经营者的决策行为,这样更符合企业的最终目标。然而在现有的财务分析体系中,对无形资产没有具体反映。但的确有必要增加一些衡量无形资产价值的指标,用以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状况。 (1) 在指标类别中加入无形资产管理状况,同时建立基本指标 无形资产增值率

·基本概念:无形资产增值率,即无形资产增加值与无形资产原值的比率 ·计算公式:无形资产增值率=无形资产增加值/无形资产原值*100%

·指标说明:无形资产增值率表明了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无形资产价值的增长幅度。该指标值不是越高越好,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好。该指标值高表明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加了,通常是高科技企业或者是技术、专利上有了较大突破的企业才会有较高的指标值。 (2) 建立修正指标 研发费用率

·基本概念:研发费用率,即科研开发支出与成本费用总额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