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6732be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c

《木兰诗》教学设计 无锡侨谊实验中学 李晓华

教学理念: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呼声最高的口号是“与分析课文内容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要解决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过于偏重课文思想内容,忽视语言形式的弊病,使语文教学坚守住自己的核心任务——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要处理好“得言”与“得意”之间关系,在“得言”过程中“得意”。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引领学生在解读课文过程中,在由“得言”而“得意”过程中,发现作品之美,感受作品之美,从而提升审美情趣,也是教学设计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学目标:

1、品读作品,通过体会诗歌语言中所蕴含的人物思想感情,领悟作品的人物美。

2、领会叙事详略的特点,感受作品的结构美 3、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重难点:

1、通过体会诗歌语言中所蕴含的人物思想感情,领悟作品的人物美。 2、领会叙事详略的特点,感受作品的结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花木兰这个名字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个人物出自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和花木兰近距离接触,感受花木兰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诗歌,理清故事情节并用一句话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2、 师生交流:(1)教师出示学生的几种不同概括结果,比较那种概括最好、最贴切。(2)教师启发引导:概括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设计说明:概括,既是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方式。初一学生概括能力还很不够,最普遍的问题是:概括不全面;把概括混同于复述等。该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概括的方式,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悟感悟 (一)、感受人物美

1、 阅读讨论之一: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讨论预设:学生对花木兰的形象概括,最多的可能有两种,一是性格刚毅、勇敢,是个颇具英雄气概的巾帼英雄;一是纯朴孝顺,是个洋溢着女儿性情的传统女子。这两种答案都有道理。关键是要学生说出依据。)

2、阅读讨论之二:课文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特点、思想感情的,找出相关的句段,反复诵读,在诵读课文语言中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3、教师小结引导:诗歌刻画的木兰,既是一个巾帼英雄,更是普通女子。请注意诗歌中一句很重要的句子:“不知木兰是女郎”。诗歌对木兰的刻画,始终把“木兰是女郎”作为这一形象的基点。同伴们不知木兰是女郎,就已经十分钦佩,知道木兰原来是女郎,恐怕更加钦佩。把英雄气概和女儿性情完美地融合起来,这正是这篇课文的人物形象最美、最能打动我们的地方。

(说明: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最关键的是要善于发现美,并能感悟到美在哪里。木兰这个人物,美在哪里?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去发现其美、感悟其美?是本教学环节的一个关键。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感悟和分析人物形象,切忌架空分析,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品读作品语言着手,领悟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在“得言”中“得意”。)

(二)把握结构美

1、启发引导:刚才我们说,作品是把“木兰是女郎”作为基点来刻画人物的,这种说法有没有根据?

(简单讨论:明确作品哪里详写,哪里略写,体会作品详略结合的结构特色。) 2、品读讨论:作品是如何详写的?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成功的地方,反复朗读,体会写得好在哪里。

(讨论明确:详写处,采用铺叙的手法。这正是乐府诗重叙事的特点。) 3、小结引导:

本诗布局精巧,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来精心选材,处处表现木兰坚强外表下柔弱的女性特点和女儿情态。叙事繁简得当,繁写处竭尽铺叙之能事。这正是这篇作品的结构之美,阅读时要好好体会。

(说明:发现美是审美的第一步,能感悟到美在何处,才是最紧要的。初一学生阅读体验很不够,他们对美的感悟,常常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这时,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本环节最后的小结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三)感悟语言美 1、启发引导:

你在最初朗读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的语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初步讨论,学生的感觉可能会是:语言质朴、琅琅上口、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修辞手法多样等。)

2、 朗读品味:

抓住你的阅读初感,重点朗读最能体现你的感觉的句段,反复朗读,体会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 点拨讨论:

采用比读法,通过改变句式、增删修辞的方式重点品读讨论作品中运用的互文、反复、排比等修辞所取得的表达效果;品读作品句型长短相间,使得节奏明快、富有音乐感等特点。

(说明:语言美的感悟,不是靠分析而是靠诵读;诵读要讲究读法,比读法,是品读语言、感悟语言美的有效读法。本环节采用比读法,既能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语言美,也是在阅读实践中的读法指导。)

四、 拓展阅读

这首诗是北朝民歌(简要介绍相关文学常识),语言质朴刚健,和《西洲曲》并称“乐府双璧”,读《西洲曲》,比较体悟两诗不同的语言风格。

(说明:拓展阅读,还是要紧紧抓住“得言”这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评语:

在“得言”过程中“得意”

李秋萍

李老师的《木兰诗》教学设计以 在“得言”过程中“得意”为设计理念,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整个设计从“不知木兰是女郎”作为切入点,然后通过“感受人物美——把握结构美——感悟语言美”三大环节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木兰既是一个巾帼英雄,更是普通女子”的个性化解读。在品、读、悟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既“得言”又“得意”。整个设计可谓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步步“惊心”,最后水到渠成。

《木兰诗》是很容易被误读的一首诗歌。人们往往过多关注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而忽略了她的“女儿情态”。本课设计把对《木兰诗》的理解定位于“处处表现木兰坚强外表下柔弱的女性特点和女儿情态。”对文本的把握十分精准。第一环节的“感受人物美”中着重体会木兰“ 既是一个巾帼英雄,更是普通女子”,其中紧扣 “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句话来感受一个女子的形象,切入不错。第二环节采用主问题形式,带动全篇教学:“ 作品是把‘木兰是女郎’作为基点来刻画人物的,这种说法有没有根据?”,由形象美进而感受如何通过语言美结构美展现人物美,从而感受体会文章的铺陈之法,十分巧妙,既“得意”又“得言”。这两个环节中把文言文的“文”和“言”巧妙得结合在了一起,讲了“文”“言”统一中的“文”和“言”。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