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机械设计基础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0a2b36f111f18583d05ab1

59.淬火后钢的组织是( ).

A珠光体 B奥氏体 C马氏体 D渗碳体

60深沟球轴承代号6211,则轴承内径为( ). A 11 B 110 C 55 D 550

61V带传动中最大应力出现在( ).

A主动轮皮带绕入端 B从动轮皮带绕入端 C主动轮皮带绕出端 D从动轮皮带绕出端

62一对孔轴的配合公差为φ38+0.021和φ38+0.041,它们的公差带图为( ). 63平键的工作面是( ).

A上面 B下面 C侧面 D端面 64斜齿轮径向力指向( ). A轮心 B齿顶 C周向 D轴向 65传动轴承受( ).

A弯矩 B扭矩 C轴向力 D径向力 66带传动中带速工作范围为( )m/s.

A( 5~25 ) B(5~15) C(15~25) D(10~20)

67在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中,若该轮系为平行轮系,计算结果为负,说明输入轴与输出轴( ).

A同向 B反向 C无法确定 D同向或反向 68用( )提高带传动的传递功率是不合适的. A.适当增大预紧力Fo B.增大轴间距

C.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 D.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d. 机械基础选择判断题

1铰链四杆机构是按( B )的不同形式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的. A .摇杆 B. 连架杆 C. 连杆

2缝纫机的脚踏板机构是以( C )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 A. 曲柄 B. 连杆 C. 摇杆

3机车车轮机构是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形式中的( B )机构. A. 曲柄摇杆 B. 双曲柄 C.双摇杆

4铰链四杆机构中,当满足(A )条件时,机构才会有曲柄.

A.最短杆+最长杆≤其余两杆之和 B.最短杆+最长杆≥其余两杆之和 C.最短杆+最长杆>其余两杆之和

5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若以连杆为机架时,则将演化成( B )机构. A. 转动导杆 B. 曲柄摇块 C.摆动导杆

6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若以滑块为机架时,机构将演化成( B )机构. A. 曲柄移动导杆 B.曲柄定块 C .摆动导杆

7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若以曲柄为机架时,机构将演化成(A )机构. A.转动导杆 B. 曲柄移动导杆 C. 摆动导杆 8铰链四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的条件是(A ). A.θ>0° B.θ=0°C. K=1

9在(A )条件下,曲柄滑块机构有急回特性. A.偏心距e>0 B. eφ

17相同公称尺寸的三角形细牙螺纹和粗牙螺纹相比,因细牙螺纹的螺距小,内径大,故细牙螺纹(B ).

自锁性好,强度低 B.自锁性好,强度高 C.自锁性差,强度低 D.自锁性差,强度高 18设计螺栓组连接时,虽然每个螺栓的受力不一定相等,但各个螺栓仍采用相同的材料,直径和长度,这主要是为了( C ).

受力均匀 B.外形美观 C.购买方便 D.便于加工和装配

19当两个被连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连接不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 B ).

螺栓连接 B.螺钉连接 C. 双头螺柱连接 D.紧定螺钉连接

20当铰制孔用螺栓组连接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D ). 必受剪切力作用 B.必受拉力作用 C.同时受到剪切与拉伸的作用 D.既受剪切又受挤压作用

21计算紧螺栓连接的拉伸强度时,考虑到拉伸与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B )倍.

A.1.1 B.1.3 C. 1.25 D.0.3

22.螺纹连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D ).

增加螺纹连接的刚度 B.增加螺纹连接的轴向力 C.增加螺纹连接的横向力 D.防止螺旋副的相对转动

23当螺栓组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若用普通螺栓连接,该螺栓组中的螺栓( C ).

受扭矩作用 B.受拉力作用 C. 同时受扭矩和拉伸作用 D.既可能受扭转,也可能受拉伸作用

24预紧力为FO的单个紧螺栓连接,受到轴向工作载荷F作用后,螺栓受到的总拉力( B ).

A.大于 B.等于 C. 小于 D.大于或等于 25带传动是依靠(B )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 B.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 C.带的紧边拉力

D.带的松边拉力

26带张紧的目的是( D ).

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B.提高带的寿命 C. 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D.使带具有一定的初拉力

27选取V带型号,主要取决于( A ).

带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的转速 B.带的线速度 C. 带的紧边拉力 D.带的松边拉力

28带传动中,ν1为主动轮圆周速度,ν2为从动轮圆周速度,ν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D ).

ν1=ν2=ν B.ν1>ν>ν2 C.ν1<νν2

29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上包角的大小主要由(D )决定. 小带轮直径 B.大带轮直径 C.两带轮直径之和 D.两带轮直径之差 30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D ).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B.带传动效率降低 C. 带工作噪声增大 D.小带轮上的包角减小

31设计V带传动时,为防止( A ),应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

带内的弯曲应力过大 B.小带轮上的包角过小 C.带的离心力过大 D.带的长度过长

32带传动在工作时,假定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内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带(B ). 带进入大带轮处 B.进入小带轮处 C. 离开大带轮处 D.离开小带轮处 33带传动在工作中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是( C ).

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 B.带绕过带轮产生了离心力 C. 带的弹性与紧边和松边存在拉力差 D.带传递的中心距大 34带传动不能保证传动比,其原因是(C ).

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B.带在带轮上出现打滑 C. 带传动工作时发生弹性滑动 D.带传递的中心距大

35同步带传动是靠带齿与轮齿间的( C )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摩擦力 B.压紧力 C.啮合力 D.楔紧力

36当摩擦力与初拉力一定时,则带传动在打滑前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随(B )的增大而增大.

带轮的宽度 B. 小带轮上的包角 C. 大带轮上的包角 D.带的线速度 37齿轮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B ).

齿顶圆半径的大小 B.基圆半径的大小 C. 分度圆的大小 D.压力角α的大小 38对于一个齿轮来说,(D )不存在. 基圆 B.分度圆 C.齿根圆 D.节圆

39两个渐开线齿轮齿形相同的条件是(C ).

分度圆相等 B.模数相等 C. 基圆相等 D. 齿数相等

40在正常工作条件和制造安装正确的情况下,(D )能够保证瞬时传动比不变. 螺旋传动 B. 带传动 C. 连杆传动 D.齿轮传动 41渐开线齿廓上任意点的法线都切于(B ). 分度圆 B. 基圆 C. 节圆 D.齿根圆

42渐开线齿轮的几何尺寸中,当齿数为偶数时,其中(C )是可以测量的. 分度圆,齿顶圆 B.节圆,齿根圆 C.齿根圆,齿顶圆 D.基圆,齿根圆 43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根切现象发生在( C )的场合. 模数太大 B. 模数太小 C.齿数太少 D.齿数太多

44用同牌号钢材制造一配对软齿面齿轮,其热处理方案应选(B ).

小轮正火,大轮调质 B. 小轮调质,大轮正火 C.小轮氮化,大轮淬火 D.小轮调质,大轮淬火

45一般开式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是(B ).

齿面点蚀 B.齿面磨粒磨损 C.齿面塑性变形 D.齿面胶合

46材料为20Cr的齿轮要达到硬齿面,适宜的热处理方法是(B ). 整体淬火 B.渗碳淬火 C. 调质 D.表面淬火

47一减速齿轮传动,主动轮1用45钢调质,从动轮2用45钢正火,则它们的齿面接触应力的关系是(A ).

A. σH1=σH2 B.σH1 σH2 D.无法确定 48齿面塑性变形一般在(D )容易发生.

硬齿面齿轮高速重载下工作 B.开式齿轮传动润滑不良 C.铸铁齿轮过载工作 D.软齿面齿轮低速重载下工作

49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A ). 齿面胶合 B.齿面疲劳点蚀 C. 齿面磨损 D.轮齿疲劳折断

50一对标准圆柱齿轮传动,若z1=18,z2=72,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A ). A. σF1>σF2 B. σF1< σF2 C. σF1=σF2D.σF1≤σF2

51对于硬度≤350HBS的闭式齿轮传动,设计时一般(A ).

先按接触强度计算 B.先按弯曲强度计算 C.先按磨损条件计算 D.先按胶合条件计算

52设计一对软齿面齿轮传动时,从等强度要求出发,应使(B ).

两者硬度相等 B.小齿轮硬度高于大齿轮硬度 C. 大齿轮硬度高于小齿轮硬度 D.小齿轮采用硬齿面,大齿轮采用软齿面

53在设计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中,当直径一定时,应取较少的齿数,并使模数增大以( ).

提高齿面接触强度 B.提高轮齿的抗弯曲疲劳强度 C. 减少加工切削量,提高生产率 D.提高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54在直齿圆柱齿轮设计中,若中心距保持不变,而增大模数m,则可以(B ). 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 B.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 C. 弯曲与接触强度均可提高 D.弯曲与接触强度均不变

55轮齿的弯曲强度,当(D ),则齿根弯曲强度增大.

模数不变,增多齿数时 B.模数不变,增大中心距时 C.模数不变,增大直径时 D.齿数不变,增大模数时

56为了提高齿轮的接触强度,可采取(B )的方法.

采用闭式传动 B.增大中心距 C.减少齿数 D.增大模数

57圆柱齿轮传动中,当齿轮的直径一定时,减少齿轮的模数,增加齿轮的齿数,可以(C ).

提高齿轮的弯曲强度 B.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 C. 改善齿轮传动的平稳性 D.减少齿轮的塑性变形

58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弯曲疲劳强度计算中,齿形系数YF只取决于(B ). 模数m B.齿数z C. 分度圆直径d D.齿宽系数ψd

59一对圆柱齿轮,通常把小齿轮的齿宽做得比大齿轮宽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D ). 为使传动平稳 B.为了提高传动效率 C.为了提高齿面接触强度 D.为了便于安装,保证接触线长

60齿轮传动在以下几种工况中(C )的齿宽系数ψd可取大些. 悬臂布置 B.不对称布置 C. 对称布置 D.同轴式减速器 61斜齿圆柱齿轮设计时,一般螺旋角β的取植范围为(B ).

β=2°~10° B. β=8°~15° C. β=15°~20° D.β=20°~40°

62斜齿圆柱齿轮的齿数z与模数mn不变,若增大螺旋角β,则分度圆直径d1( ). 增大 B.减小 C. 不变 D.不一定增大或减小

63选择齿轮精度等级的主要依据,是根据齿轮的(A )..

圆周速度的大小 B.转速的高低 C.传递功率的大小 D.传递转矩的大小 64对于齿面硬度≤350 HBS的齿轮传动,当大,小齿轮均采用45号钢,一般采取的热处理方式为(C ).

小齿轮淬火,大齿轮调质 B.小齿轮淬火,大齿轮正火 C. 小齿轮调质,大齿轮正火

D.小齿轮正火,大齿轮调质

65一对圆柱齿轮传动中,当齿面产生疲劳点蚀时,通常发生在(D ).

靠近齿顶处 B.靠近齿根处 C.靠近节线的齿顶部分 D.靠近节线的齿根部分 66以下(A )种做法不能提高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承载能力.

d不变而增大模数 B.改善材料 C.增大齿宽 D.增加齿数以增大d